腋下變黑、皮膚贅瘤,竟然是「胰島素阻抗性」(懶人包)

by | 2 月 4, 2021

「醫師,你看看,」王先生指著後頸,再拉起衣服露出腋下,指著腋下一片黑,問:「我這個不是沒洗乾淨,前幾天我老婆突然說我是不是都沒洗澡,害我很努力搓很久,但脖子和腋下都還是黑黑的,這是皮膚病嗎?」

醫師看著中廣身材的王先生,說:「這看起來是黑色棘皮症,可能跟你的身材有關,之前如果沒有抽血驗過血糖的話,我們今天就來抽個血吧!」

王先生非常困惑,不知道為什麼腋下的一片黑卻與血糖或身材有關。


胰島素阻抗性
現代人都聽過糖尿病,而在患者被診斷第二型糖尿病之前,其實身體已經起變化很久了!其中一個很可能被忽略掉的變化,就是「胰島素阻抗性」。要談胰島素阻抗性,我們還是先來複習一下胰島素在人體內扮演的角色吧!

當我們吃進的食物於消化道分解,會形成血糖。血糖升高後,刺激胰臟分泌出胰島素。胰島素能幫助血糖進入肌肉、肝臟的細胞內,讓細胞得以好好利用這些能量。


你可以把細胞想像成一棟房子,血糖本來是站在房子外面的,而胰島素就是一把能打開房子大門的鑰匙。有了胰島素,血糖才能進入細胞,細胞才能利用糖份作為能量。而血糖下降後,胰島素的濃度也會下降,促使肝臟釋放肝醣維持血糖濃度。

因此,胰島素很重要,有了胰島素後,血糖得以下降,細胞也才有能量。

不過呢,假使我們吃了一堆東西,血糖是很大幅度上升,一堆血糖等在細胞大門外,就需要非常多的胰島素鑰匙才能打開細胞大門。細胞會覺得不堪其擾,好像這間房子一直被開門闖入而很不高興,因此久而久之,細胞就愈來愈不認胰島素這把鑰匙,即使有了胰島素鑰匙也難以打開細胞大門。


這種狀況我們就稱為「胰島素阻抗性」。



胰島素阻抗性帶來的後果
所以簡而言之,胰島素阻抗性代表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降低,因此難以利用血糖,讓血糖居高不下

當血糖降不下來,胰臟會繼續一直分泌胰島素,製作更多胰島素鑰匙,企圖幫忙血糖敲開細胞大門進到細胞內。胰臟分泌過多胰島素至血液中時,稱為高胰島素血症,並讓體內發炎指數升高。而如此辛勤工作的胰臟後來太累了、疲乏了,後來愈來愈無法製造足量的胰島素,更會讓血糖控制的狀況雪上加霜。

沒有進入細胞的血糖,可能會到肝臟與胰臟轉為脂肪貯存於身體,讓身體脂肪量上升。或者,高濃度的糖分繼續留在血液裡,而導致眾多器官危害,傷害視力、腎臟功能,引發心血管、神經等多重病變。



發生胰島素阻抗性時的症狀
剛開始出現胰島素阻抗性的時候,患者是難以自知的。要到之後血糖真的都降不下來,持續高血糖的時候,患者才會表現出疲憊、容易餓、難以專心等症狀。

所以我們並不希望等到高血糖的症狀出現,或已經有糖尿病併發症後,才知道自己有胰島素阻抗性,因此比較重要的反而是,要注意一些與胰島素阻抗性相關的因素:

 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
 攝取高卡路里、高澱粉、高糖的飲食
 經常久坐不動,生活模式傾向靜態
 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
 長期生活在高壓力下
 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非酒精性脂肪肝
 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體重過重和胰島素阻抗性高度相關,尤其是「蘋果型肥胖」者,肚子有一圈肥油,明顯腹部脂肪過多,萬一還有高血壓、高血脂的話,就很容易伴隨著胰島素阻抗性出現。雖然,但這不是絕對。並非只有體重過重、肥胖的人才會有胰島素阻抗性,體重正常的人也可能出現胰島素阻抗性。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腋下、後頸、身體皺褶處、乳房下緣會變的比較黑,有點像洗澡沒洗乾淨的樣子,但就算認真洗,卻也洗不掉那層黑色絨布感,這種狀況被稱為「黑色棘皮症」,黑色棘皮症與胰島素阻抗性很有相關。如果注意到有這幾處皮膚變黑的狀況,就要警覺:「小心胰島素阻抗性!小心血糖!」


另外,也有研究認為,皮膚上長了許多小肉芽、贅瘤時,也與高胰島素阻抗性有關。雖其病理機轉尚未明朗,但如果發現脖子附近長了一堆小小顆的贅皮瘜肉,腋下冒出一顆顆小肉芽,也要記得檢查血糖和血脂!

改變胰島素阻抗性
注意到胰島素阻抗性後,就要了解要更費心於血糖調控的方面了!這時務必要減重,利用飲食與運動等生活型態的調整來降低體重,如果真的有困難,在醫師評估後也可以考慮用減重手術來降低體重。

平時務必要避免高糖食物飲食,目前認為對改善胰島素阻抗性較有用的飲食方式是低糖飲食生酮飲食、及168間歇性斷食法。不過,假使沒有採取任何特定飲食方式也沒關係,適量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魚類、豆類、堅果與其他優質蛋白質的原型食物減少高糖、高油、高鹽分的加工食物,對身體就很有幫助。



增加運動,每周有五天至少達到30分鐘的中等程度運動,例如用間歇運動的訓練方式,也是對降低胰島素阻抗性有幫助。改變靜態的生活方式,多用走路、騎腳踏車通勤,多爬樓梯,減少久坐的機會,也能幫助細胞收進血糖。



最後就是要減少壓力睡眠充足,這些改善方式與面對糖尿病前期的方式是一樣的,因為胰島素阻抗性和糖尿病前期是一體兩面,及早認知到需要作出改變的人,就能逆轉勝,避免進展成糖尿病!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