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時經常已晚期的攝護腺癌

by | 5 月 25, 2020

發現時經常已晚期的攝護腺癌


攝護腺是全世界第二大男性癌症,在台灣的發生率也逐漸上升,然而攝護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約有一半的患者在確定診斷時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攝護腺癌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解尿困難、射精疼痛、精液帶血等症狀,若癌細胞侵犯或轉移到其他位置,可能造成疼痛。

三軍總醫院泌尿科楊明昕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醫師會根據癌症分期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來擬定治療計畫。局部治療方面,主要是針對位於攝護腺的腫瘤,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等。手術治療即大家常聽到的攝護腺全切除手術,目前大多會採用微創手術,利用腹腔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來進行。放射治療就是俗稱的電療,會針對攝護腺使用放射線局部照射。

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


全身治療方面,包括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由於男性荷爾蒙可能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所以荷爾蒙在治療攝護腺癌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荷爾蒙治療又稱作「去勢治療」,藉由降低男性荷爾蒙的濃度,來減緩攝護腺癌惡化,以控制病情。

簡單來講,治療選擇主要根據癌症分期,局部腫瘤靠手術跟放射線治療,若腫瘤已轉移便需使用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


本來有效的藥物漸漸失效!什麼是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楊明昕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有個特色,患者剛接受荷爾蒙治療時,通常能控制腫瘤,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攝護腺癌可能逐漸變化,部分的癌細胞會產生抗藥性,被稱為「去勢抗性」,而發展成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為何會產生「去勢抗性」呢?可能與雄性素的產生有關,人體的雄性素主要由睪丸、腎上腺皮質層分泌,剛開始使用荷爾蒙治療時,體內雄性素濃度顯著降低,然而有些攝護腺腫瘤可能可以自行產生雄性素,所以不須要仰賴睪丸或腎上腺分泌的雄性素便能生長。

攝護腺癌進展過程中,經常會看到腫瘤體積在使用荷爾蒙後治療漸漸萎縮,但是隨著時間,又逐漸長大、轉移。

攝護腺癌的病程進展


針對具有「去勢抗性」的攝護腺癌,就需要調整治療策略,運用不同機轉來抑制癌細胞,包括化學治療、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等。

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能阻斷雄性素與細胞的雄性素受體結合,抑制雄性素進入細胞核,並使雄性素受體無法與DNA結合。根據長期大型研究發現,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能降低癌細胞的生長,進而讓腫瘤萎縮,讓患者多一個選擇。

無論是先進行化學治療再使用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或先使用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再進行化學治療,都能幫助患者控制病情。一般而言,化學治療的副作用會比較多、比較嚴重。


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對患者有什麼幫助?

楊明昕醫師解釋道,無論攝護腺癌是否轉移,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都能發揮效果,可降低近八成患者的PSA指數(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攝護腺特異性抗原)達約50%以上,且延長存活期至近3年,延後需要化療或者其他後續治療的時間,未轉移者可延緩甚至超過3年,轉移者亦有超過2年的時間,有助於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可以採用口服,一天吃一次,不受食物影響,對患者來說較為便利,服藥順從度較高。因為不一定需要合併類固醇使用,能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攝護腺癌好發於年紀較大的患者,由於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對肝臟、腎臟功能影響較小,治療期間不用額外監測肝臟、腎臟功能。

楊明昕醫師回憶道,有些攝護腺癌患者使用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已在門診追蹤3-4年,沒有明顯副作用,且PSA指數下降,對患者的生活品質有幫助。目前,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屬於有條件給付,若符合條件醫師會協助提出申請。


攝護腺癌日常保養重點

楊明昕醫師道,攝護腺癌到了後期,大部分患者都會接受荷爾蒙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無力、發熱、出汗、性慾降低、骨質流失等副作用。患者身體容易囤積脂肪,使得體重上升。

除了骨質流失,攝護腺癌亦容易轉移到骨頭,使患者較容易骨折,根據統計,5年內有近百分之20的攝護腺癌轉移的病患,可能會有骨折的問題發生。另外,荷爾蒙治療的藥物,對心臟或多或少有一些影響。

攝護腺癌日常保養重點


面對荷爾蒙治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楊明昕醫師特別提醒攝護腺癌患者一些日常保養重點。平日作息要正常,睡眠充足不熬夜,最好保持規律運動,以維持體能,改善疲倦無力。即使像走路這樣簡單的運動,都有幫助。因為患者容易有骨質疏鬆、癌症骨轉移的問題,運動時務必留意運動強度,減少骨折的機率。

患者要均衡飲食,盡量維持理想體重,體重持續上升會影響治療成效,且增加骨折發生率。根據研究,抽菸除了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還會導致攝護腺癌惡化,此外抽菸亦會影響PSA指數,患者一定要戒菸。

患者必須定期回診,追蹤症狀變化、以及抽血檢測PSA指數,病情出現變化時,通常會先看到PSA的改變。無論是否有接受治療,建議攝護腺癌患者每三個月要固定回診,才能適時安排相關檢查並調整治療策略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