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跟日本有關嗎? – 日本腦炎(懶人包)

by | 7 月 18, 2018

每年台灣去日本遊玩的人數不斷攀升,那你聽過「日本腦炎」嗎?(沉默三秒)好的,先別緊張,日本腦炎其實跟日本的關係並不強,會有這個命名,是因為1871年時,這個疾病第一次在日本有被明文記載的病例報告,因此這種腦炎就被稱為日本腦炎。

所以,日本只是這種腦炎被記載的首發國家,目前這種腦炎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並不是日本啊!

然而,日本腦炎現在還是很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日本腦炎是造成亞洲國家「病毒性腦炎」的主要原因,每年有六萬八千個案例。然而日本腦炎究竟是怎樣的疾病,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首先,日本腦炎是個傳染病。但日本腦炎不會以「人傳人」的方式傳播,也就是說,接觸日本腦炎患者,並不會因此讓人得到日本腦炎。會讓人感染到日本腦炎的元兇,是蚊子

那蚊子究竟又是如何傳染日本腦炎病毒呢?這時我們又要講到日本腦炎病毒的宿主,哺乳類的話通常是豬,另外鳥也是可能的宿主。也就是說,當一隻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蚊子叮咬了豬,豬可能就受到感染,這時另一隻還沒帶病毒的蚊子再去叮咬這隻豬的話,蚊子也會因此受到日本腦炎病毒的感染。然而,豬和蚊子都不會發病。直到帶日本腦炎病毒的蚊子叮咬到人類的話,才會讓人類發病。在台灣,會傳染日本腦炎的病毒的蚊子包括了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它們與傳染登革熱、黃熱病等疾病的屬於同一種蚊媒病毒家族。

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後,潛伏期通常為5至15天。大部分感染到日本腦炎病毒的患者只有輕微的發燒、頭痛,症狀並不嚴重。僅有小於1%的感染患者會出現明顯臨床症狀。但平均大約兩百五十個患者裡,會有一個人病情變差,高燒來的又快又急,患者抱怨頭痛、頸部僵硬、人事時地物開始混亂不清、甚至陷入昏迷及癲癇發作。此為患者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後,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症狀,影響到腦部、脊髓、腦膜等處。若有這些嚴重症狀的話,其死亡率則高達三成!另外三成留有癱瘓、反覆癲癇、肌肉張力不正常、無法言語、智能不足等神經性與精神性後遺症。


當患者有急性腦炎症狀的話,還要與許多其他的感染源作鑑別診斷,因此要靠著炎抽血、抽腦脊髓液來確認患者罹患的是日本腦炎。確診之後,目前醫學沒有直接殺病毒的治療方式,沒有治癒的解藥,僅能採取支持療法。雖然造成症狀的日本腦炎案例不多,但若有急性腦炎症狀的話,死亡率高達30%,還會留下永久性的神經與精神傷害。


幸好,現在有疫苗可以預防日本腦炎的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假使旅客預計在疫區旅遊、居住超過一個月,就建議施打日本腦炎疫苗來預防感染。而台灣還是算於疫區,因此在幼兒時期,我們就會常規接種公費的日本腦炎疫苗。長大成人之後,若生活在病媒蚊活躍的區域、要去流行區旅遊、本身在豬舍等牲畜農舍生活的話,長期去郊外活動、露營、健行、釣魚的人,還是要再次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若接種的是活性減毒疫苗,打一劑就可以。

回頭看看從2013至2017年,全年台灣的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數都在20例上下,因為小孩都有接種疫苗,因此現在受到日本腦炎感染且發病的人,是以40歲以上成人居多。是成人喔!不是小孩!所以請記得,符合上述條件的成人,最好要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人類與其他哺乳類生活範圍愈靠近,天氣愈溫暖,日本腦炎病毒都愈容易被傳播出去。在台灣,日本腦炎的流行季節主要在每年5至10月,而病例高峰通常出現在6至7月。所以在這段時間,我們也要注意防蚊。可以穿長袖長褲及襪子,若衣物較薄,蚊子還是有可能會叮到人體,所以衣物上還是可以使用含DEET或IR3535等成分的防蚊液。您可以看「如何有效防蚊?讓醫師告訴您」這篇,了解更多。

您想了解的各種傳染病:

一人感染,全家中獎!傳染力超強的諾羅病毒(懶人包)

致死率很高的恙蟲病(懶人包)

傳染性極強的麻疹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