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下背痛 – 僵直性脊椎炎(懶人包)

by | 8 月 26, 2017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種影響脊椎的關節炎,造成從脖子延伸至下背的疼痛,這個病常影響年輕人,台灣最著名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是周杰倫。雖然目前沒有根治這個病的方法,但早期發覺與控制還是可以減少脊椎變形,避免過多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

僵直性脊椎炎導致的下背痛及僵硬,與肌肉拉傷或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痛不大相同。僵直性脊椎炎是由發炎造成的痛,而且是長期的。

僵直性脊椎炎不是種致死的疾病,不會讓人快速因此喪命,但如果罹病時間久,身體面對脊椎慢性發炎時會長出新骨頭企圖修復,脊椎骨與脊椎骨中間原以椎間盤分隔之處也會被新骨頭逐漸彌合,椎體部分融合後脊椎活動喪失彈性,變得僵硬僵直。骨頭融合在一起,活動度變低,英文稱為「bamboo spine」,也就是脊柱變成像竹子一樣「很僵直」


僵直性脊椎炎的特點:

● 十幾二十幾歲時就開始的背痛。

● 背痛及屁股痛持續了3個月以上。

● 運動或移動時會讓背痛減輕。

● 休息之後反而更痛。

● 男性患者較多,男女患者比約3:1


脊柱最下方的主要部份是骶骨,骶骨會與骨盆的髂骨相連,在這骶髂關節周圍附近常常是僵直性脊椎炎最早發作的地方。因此僵直性脊椎炎最常見的症狀是下背及臀部的疼痛與僵硬,尤其睡了一覺後的早晨最明顯,或是有一段時間沒活動也會變嚴重。有時患者亦會感到脖子痛及覺得疲憊。

僵直性脊椎炎主要影響脊椎的關節,但在X光片要找到關節發炎的證據,常常是患者已經痛了幾個月了,甚至幾年之後了!核磁共振是個相對來說昂貴許多的檢查方式,但能較早發現僵直性脊椎炎關節發炎的證據。除了脊椎之外,手關節、肋骨、髖部、及肩膀也可能同時有關節發炎變腫變痛。


脊椎因發炎融合、失去活動度後,姿勢會變成躬身前傾的模樣,時間愈久,姿勢變化愈多。在骨頭變得脆弱及姿勢變化的同時,壓迫性骨折的機會也提高了。

如果肋骨融合後,吸氣呼氣之間胸腔就無法擴張或回覆,難以做深呼吸。

究竟為什麼會發生僵直性脊椎炎,其背後病理機轉還未明朗,但這個病與基因變異和免疫失調是有關係的。因此醫師懷疑患者罹了僵直性脊椎炎時,會抽血檢查是否有發炎反應,及抽血檢查「HLA-B27基因」。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中約有九成帶有HLA-B27基因(但並非帶有這基因就一定罹病)。HLA-B27基因是僵直性脊椎炎裡最為人熟知的基因病因,但不是唯一的,目前研究陸續發現其他基因變異與僵直性脊椎炎的關聯之中。

僵直性脊椎炎是個全身性疾病,疾病影響範圍不僅限於關節處,患者也可能會有發燒、食慾不振、疲憊等狀況。部分患者眼睛發炎,造成眼睛痛、看不清楚、對光敏感等影響。少數狀況更會影響心臟、肺部、皮膚、或腸子。

現在還沒有治癒僵直性脊椎炎的辦法。治療目標在於讓患者減輕疼痛、減少僵硬、預防脊柱變形、並讓患者能維持日常生活活動不受限

藥物方面可以選擇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及改善病情風濕藥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透過免疫調節的方式控制關節發炎。現在也有生物製劑能幫忙改善病情,或於關節注射類固醇等治療方式。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多半不需要手術治療,除非是其關節傷害已太過嚴重,才會選用髖關節置換手術或膝關節置換手術處理。

以下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增進生活品質的方法:

每天運動以維持身體的彈性,減少疼痛並讓姿勢變好,像是在溫水游泳池裡暢游就是不錯的主意,衝擊力道太強的運動(像是不斷跳躍,或去高空彈跳)對僵硬的脖子和背並不適合。

● 維持良好的站姿與坐姿,可以多對著鏡子練習並確定自己的姿勢良好,維持良好姿勢能減少疼痛及僵硬,並減少後來脊柱的變化。


增進生活品質的方法:

● 維持適當體重,過重的話對脊椎的壓力增加。

● 不要抽菸。抽菸本來就會大大危害健康,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本來就容易因為肋骨融合而難以深呼吸,抽菸後會讓呼吸更形困難。

● 每天多練幾次深呼吸,保持胸腔的彈性。

● 睡覺時不要睡在太軟的床墊上,最好睡硬一點的墊子,保持背部直立,不要用太大的枕頭,避免頸部自然曲度變化。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在生產後合併壓力性肥胖,進食量真的很大。」劉家嘉醫師表示,「因為健康檢查顯示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及膽固醇偏高,再加上大食量,自己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效果一直很有限,所以讓她決心積極尋找醫學方式來治療她的肥胖問題。

經過詳細和病患討論後,她決定接受訂書針縫胃手術,利用胃鏡於胃內進行胃部體積縮小,幫助減少進食量。劉家嘉醫師說,術後不久,她已減少了14公斤,肝功能已恢復正常,目前仍持續追蹤與控制中,相信3個月即可順利達到理想體重。」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需要長期打針治療,以降低復發的機會。」成大醫院兒童神經科余文豪醫師指出,「由於患者正值青少年,相當在意同儕的眼光,非常不願意在學校打針,所以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也讓病情反反覆覆。」 對青少年患者而言,口服藥物可以提升便利性與治療遵從性,幫助患者把病情控制穩定,減少復發次數,才能避免失能或殘疾!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