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抽神經!牙醫師談根管治療

by | 4 月 12, 2017


講到看牙齒,有很多人會聯想到蛀牙、牙痛、牙周病、牙套、抽神經…等等。如果問患者最怕的是什麼?大部分患者會說是「抽神經」。他們都說:「醫師呀,要把神經抽掉,好像古代的十大酷刑一樣,把神經抽抽抽掉耶!光是聽到這三個字就嚇出一身汗。」

這是個大大的誤解呀!牙齒抽神經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接下來要釐清抽神經與根管治療的迷思。


抽神經 = 根管治療?

牙齒抽神經或是拔神經,是比較早期普遍的用法,現在我們叫做「根管治療」或「牙髓治療」。白話就是,我們來處理生病的牙齒內部神經以及相關的結構。目的就是,盡可能地移除感染源,讓我們身體的自然修復能力(也就是免疫機制),來讓這些生病的牙齒,恢復功能,好讓這牙齒可以在口腔內繼續為您服務


牙齒有神經嗎?

牙齒與其身體的組織或器官不太一樣,因為牙齒是屬於一種封閉的結構,外面一層層是很硬的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結構;裡面是一個空腔我們稱之為牙髓腔。這個空腔裡面的內容物,我們統稱為牙髓組織,其中大致包含有神經、血管、淋巴以及其他的附屬組織。

這牙髓組織負責我們牙齒的一部分感覺、及給予牙齒養分、防衛、生長的一些功能。這些神經、血管、淋巴以及其他的組織是由頭顱部分的神經、血管、淋巴分枝而來,並由牙齒最尖端的開口(我們稱之為根尖孔)進入到牙髓腔裡面。 


以現在的觀點,我們不只是把神經看成單一個體,而是把上述的牙髓組織以及牙本質視為一個密不可分的一個大的複合單元,我們稱之為「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這種複合系統,非常複雜,仍有太多的未知數等待學者們去一一發現。

所以,以往俗稱的抽神經,現在應該稱之為對於生病的「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處置。當然,這些文謅謅的用詞,還是被簡化為「牙髓治療」或「根管治療」。


何時該做根管治療? 

那就是牙齒內部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生病了(受到感染或壞死、半壞死的時候),或者是牙齒的牙根尖端周圍相關結構有生病了(我們稱為根尖周圍發炎)。(一定要做根管治療嗎?

1. 很深的蛀牙(齲齒),造成牙齒內部的牙髓–牙本質系統感染,我們可以簡化如圖。

2. 牙齒有裂的情況:牙齒有裂,這是很大的議題,大致可歸類與外傷有關或無關,而導致牙髓生病了。

3. 嚴重牙周病:從上述的知,牙根的尖端是一個開口通道,嚴重的牙周病,也會間接造成牙髓疾病。因此我們有個特殊用詞稱為「牙髓–牙周聯合疾病」。

4. 外傷造成牙齒內部損傷:外傷除了會造成廣義的牙裂之外,還會造成牙根的吸收以及阻斷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的運作。(帥氣上場,防護要做好 – 運動用護牙套

5. 牙根吸收:牙根吸收也是另外一項可能造成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生病的主因之一。

6. 還有一些其它因素。

上述種種都有可能讓牙齒裡面的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生病了,這時經過醫師專業評估是否可能需要處理生病的神經。但在初期階段,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容易被忽略。

當出現症狀而前來找牙醫師時,大多是以疼痛為主,其次是長牙胞(膿胞),或是反覆牙胞破掉流膿,又或者有的病友是在定期全口X光檢查時發現牙齒的牙根尖端的骨頭出現黑影…等。(牙齒抽神經後一定得做牙套嗎?



牙痛一定是牙齒的問題嗎?

牙痛不一定是牙齒的問題喔,牙痛大致有兩來源:

1. 牙齒本身的問題造成疼痛

a. 蛀牙嚴重到牙髓感染發炎的疼痛
b. 牙周相關問題的疼痛
c. 咬合問題早成的疼痛
d. 牙裂
e. 外傷…等


2. 非齒源性疼痛

也就不是牙齒本身的問題而造成的疼痛,而是由身體其他地方的疾病或感染,以及傳遞痛的感覺的線路接錯了,讓我們誤以為是牙痛,其實是身體其它地方的問題。例如:
a. 顳顎關節相關疾病成的疼痛
b. 三叉神經變化造成的疼痛
c. 偏頭痛或頭痛
d. 鼻竇或副鼻竇受感染造成的疼痛
e. 心臟方面問題造成的疼痛
f. 其它

換句話說,遇到牙痛時,我們不僅要檢查牙齒,還要留意是否有其他問題,然後一併告知醫師,才能做較完整的評估。


牙痛可能要人命

疼痛是我們身體發出的警訊,千萬不可輕忽。當我們遇到牙痛的時候,不需要太害怕,我們可以以比較開放的態度來面對牙痛。

記得,開始有症狀的時候,就需要找專業的醫師來評估,千萬不要以為沒事而忽略初步警訊。牙痛可能會要人命喔!


牙髓病科也是一門專科

隨著醫療進步,各個領域越分越細,越分越專精。遇到根管治療或牙髓疾病相關問題,可以找牙髓病的專科醫師們諮詢,討論適當的治療計畫。當然也可以先請牙醫師評估處置,若遇到特殊狀況需要牙髓病專科醫師合作、協助的部分,會有轉診的管道,替患者做妥善的安排。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牙齒抽神經後一定得做牙套嗎?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