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牙齒狀態了解兒虐跡象、兒童心理狀況! 「牙科忽視」也是疑似兒虐

by | 5 月 4, 2024

從牙齒狀態了解兒虐跡象、兒童心理狀況! 「牙科忽視」也是疑似兒虐

記者:吳儀文報導

凱凱(剴剴)遭保母姐妹虐待致死的事件引起社會譁然,當他被發現時牙齒已脫落4顆,兒福聯盟聲稱是因為壓力磨牙才導致牙齒脫落。對此,馬偕紀念醫院兒童牙科主任趙子婷表示,不論成人或小朋友,牙齒要到脫落的情況,通常都是外力所致,而且壓力導致磨牙,大多是青少年或成人才會出現的情形。

既然如此,當孩童長期有心理問題或是處於壓力狀態下,牙齒究竟會受到哪些影響呢?是否可以從牙齒狀態警覺到孩子的心理狀況,甚至從而發現兒虐的跡象,進一步提供協助呢?趙子婷主任一一解答!

兒童牙齒出現「這些」問題 需警覺可能有心理狀況

「磨牙」對兒童來說,其實並不是一個壓力或身心疾病導致的症狀。趙子婷主任指出,磨牙在小朋友身上其實是一個蠻常見的「現象」,它未必是壓力或緊張所致,因為小朋友的神經肌肉組織還在生長,有時腦波波動較快會有許多放電的情形,會誘導關節不自覺移動產生磨牙的現象。

不過,確實有些牙齒問題可能是兒童心理狀況所造成的口腔變異。趙子婷主任表示,像是厭食症,患者常會覺得自己太胖、對自身外觀不滿意,吃東西常常會嘔吐,或是進食後常會催吐,吐出的東西帶有胃酸會腐蝕牙齒,牙齒表面就會有酸蝕凹陷的情形。

另外,趙子婷主任提到,有些人緊張的時候會亂咬東西,或是吃自己的頭髮,嘴巴裡面會有殘屑,像頭髮如果不小心掉到嘴巴會是一整條,但若看到嘴巴裡的是碎碎的短毛髮,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在口腔內的東西,如果一直出現就要有點警覺,可能有壓力或心理方面的狀況,需要進一步觀察、詢問。

哪些情況需懷疑兒虐? 了解「牙科忽視」及其他跡象

而兒童牙科醫師事實上在兒虐通報中也有其重要角色。趙子婷主任表示,牙科醫師會查看口腔的狀況,對於牙齒或口腔構造的完整度、是否有疾病/感染、疾病嚴重程度,以及疾病是剛發生或已拖延很久、陪同看診的人對於兒童口腔狀況所做的敘述是否合理等進行評估,若有異常都會有所警覺。

除此之外,如果有「牙科忽視(Dental neglect)」的情形,其實也是疑似兒虐。趙子婷主任說明,所謂的「牙科忽視」指的就是兒童已經有牙齒或口腔相關疾病,影響到健康、功能、產生不適/感染等,家長已經知情卻故意不去處理,或是家長知道哪裡有牙科醫師、可以去哪裡尋求醫療協助,卻故意不為。

不過,趙子婷主任指出,由於牙科醫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體,因此不只會針對口腔狀況進行評估,每個兒童前來就醫,牙科醫師看的其實是整體,包括身心靈的狀況,像是外觀、身高體重、反應等。

牙醫師也可通報兒虐 但更需民眾齊心留意特殊異常

近年來,牙科對於兒虐通報的相關臨床訓練及教育也慢慢增加,趙子婷主任提到,像最近不管是牙醫師全國聯合會、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兒童牙科醫學會等都有加強相關訓練課程。

趙子婷主任表示,其實在臨床上,偶爾會發現疑似兒虐的個案;但有時這些孩子身上的跡象可能不易舉證,再加上陪同看診的人述說病情會有所保留,甚至故意誤導,現實中要像連續劇情節一樣去發現個案、並幫助他們,還是有相當的難度。

所以趙子婷主任呼籲,除了醫療端外,日常生活中,一般民眾可能也都有機會和這些孩子相處,希望大家也能多加留意,進而發現一些不尋常的小狀況,可利用「關懷e起來:社會安全網(https://ecare.mohw.gov.tw)」網路通報,或許都有機會拉上孩子一把;在日漸冷漠的今日,相信還是有很多的溫暖守護,希望有更多人一起重視兒虐議題。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拒絕暴力,保護兒少,請撥打113、110。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士,幾年前做健檢的時發現腹主動脈瘤,不過沒有持續追蹤。最近患者在上班的時候,突然腹部劇痛,而被送到急診室已經休克,檢查發現是主動脈瘤破裂。」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主動脈瘤是因為主動脈病變,而在承受血流壓力後逐漸膨大。膨大的主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出血,建議要盡快接受治療。」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位50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10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60歲HER2乳癌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HER2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2、3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後來,患者的家屬聽說HER2雙標靶藥物有新的皮下注射劑型,主動提出詢問。改採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後,每次給藥時間大幅縮短,僅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終於讓患者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