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惡視力!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與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by | 2 月 19, 2024

對抗惡視力!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與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王先生,你的左眼確定發生了黃斑部病變,所以看東西會覺得變形。」醫師慎重的說,「這個問題最好要儘早治療,否則視力可能越來越差。」

「接下來該怎麼辦?」王先生問。

「目前主流治療方式是眼內注射藥物。」醫師說。

「打針?!每個月都要施打嗎?這樣要一直來醫院好麻煩!」王先生焦慮的回答。

「您先別緊張,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的治療選擇日益多元,除了現有的治療外,也有可以透過『抑制血管不正常的增生』加上『快速減少視網膜積液、血液滲漏』的選擇,治療頻率有機會延長到16週、也就是近4個月打一次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葡萄膜炎科林純如主任指出,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常見的黃斑部病變。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好發在50歲以上的族群〔1〕,至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就是跟糖尿病相關,即使是20幾歲也有可能發生。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是相當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根據統計,約10%糖友會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2〕,千萬不能輕忽。

自我檢測注意黃斑部水腫警訊

林純如主任說,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可能會使患者視覺出現扭曲、變形,甚至出現暗影。但因為兩隻眼睛未必會同時出問題,所以患者容易輕視症狀而延誤就醫。

林純如主任也提醒,50歲以上民眾、糖尿病患者、有家族病史等高風險族群,可以定期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自我檢測。檢測方式是先遮住一隻眼睛,用另一隻眼睛注視表格中心的圓點,若發現方格中的線條有扭曲、變形、或出現暗影,可能是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的症狀,務必盡快至眼科檢查。

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現有治療遇挑戰,患者抗病好難熬

林純如主任指出,面對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應積極治療,才能避免視力持續惡化。為了減少新生血管不正常增生,過去會透過雷射治療封閉不正常的新生血管,以避免病情惡化,因為打過雷射後會形成疤痕,還可能造成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患者後續的視力下降。 

現有治療遇挑戰,患者抗病好難熬

林純如主任說,現有的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抑制不正常的血管新生,通常需要一段時間幾次注射後,患者才會感受到視力的明顯進步,治療頻率約為1至2個月施打一次,對於部分同時罹患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患者,需要較頻繁的往返醫院追蹤與治療。

對於害怕眼內注射帶來的恐懼及擔心頻繁往返醫院治療的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患者而言,負擔較大。若患者因此而放棄治療,可能會導致其視力發生不可逆的惡化,實在非常可惜。

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治療新選擇,助患者減少治療負擔

林純如主任鼓勵,患者千萬不要放棄治療的希望!特別是今日,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治療日益多元,除了已有的抗血管新生藥物以外,現在已有可以抑制血管增生再加上穩定血管,雙管齊下控制減少視網膜內積液、出血的治療選擇可以使用,針對不同致病原因進行控制。穩定控制疾病以後,有機會將治療頻率延長至4個月注射一次,減少患者回診治療的負擔及時間,希望在治療初期就讓患者建立疾病控制的信心。

擊退惡視力,眼內注射免煩惱

至於患者也很擔心的「眼內注射到底會不會很恐怖」,林純如主任指出,注射前醫師會先幫患者點局部麻醉眼藥水,注射時也僅會使用一根很細的針將藥物從眼白處注入,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可怕。患者通常在初次治療之前會很緊張,但是打完針後,就會覺得沒有想像中可怕。

貼心小提醒

林純如主任說,若發生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千萬不要害怕,若因為恐懼而消極治療,反而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視力影響。鼓勵患者,今日臨床上已有多元的治療選擇可以幫助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有機會減少患者請假的次數、往返醫院與候診的時間。請主動與醫師討論,以利醫護人員為您打造個人化療程,在治療持續穩定的情況下,患者的視力也更有機會進步。

參考資料:

1、 Votruba M, et al. Eye (Lond). 2001 Jun;15(Pt 3):424-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1450768/

2、 衛生福利部台灣病人安全資訊網 2022/6/17 《我有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病變,該接受何種治療?》

#羅氏公益夥伴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中年患者因為腹部劇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是左大腸腫瘤導致腸套疊及腸道缺血,於是安排緊急手術切除腫瘤。」陳周誠醫師表示,「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

因為腫瘤惡性度較高,患者術後開始接受體抑素類似物治療,至今已超過七年,目前狀況穩定,腫瘤沒有復發的狀況,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 30 多歲的女性患者,平時工作相當忙碌,壓力很大,經常腹瀉。雖然發現排便帶血,但自認為是痔瘡,而沒有放在心上。」王彥博醫師指出,「因為持續解血便,患者經常感到頭暈,才終於就醫檢查。」

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直腸、結腸有嚴重發炎、潰瘍。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 為潰瘍性結腸炎,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後,患者的症狀緩解,但 是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於是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至今持續使用生物製劑已經過了三年,患者的狀況穩定下來, 沒有復發的狀況,已回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NMOSD(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視神經與脊髓,造成失明、四肢無力,甚至癱瘓。患者中有7至9成為女性,發病年齡集中於40至50歲。由於許多患者依然肩負家庭主要照顧責任及經濟來源,一旦疾病復發,除了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與挑戰。

鍛鍊大腿肌力的階梯有氧訓練

鍛鍊大腿肌力的階梯有氧訓練

利用高低落差的階梯性質,對大腿腿力好好做個訓練吧!過程比你想的溫和,練好之後,爬樓梯才不容易累,也比較不會膝蓋痛。上下階梯上下階梯上階前抬膝上階前抬膝上階後抬腿上階後抬腿側上階梯側上階梯曲腿下沉曲腿下沉跳上階梯抬腿拉筋抬腿拉筋...

肢端肥大症會改變外貌、危害健康,積極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肢端肥大症會改變外貌、危害健康,積極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醫師,我的鼻子好像變大,下巴也變寬了。」四十多歲的王先生說,「我本來沒有發現,但是前幾天去參加同學會,有好幾個人跟我提到這個狀況。」

「方便讓我看看你的身分證嗎?」醫師說。

經過比對,患者的容貌的確和年輕時不同,進一步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有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