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症狀趕緊檢測骨密度 骨質疏鬆治療不能拖

by | 12 月 14, 2023


記者:王冠廷報導  

一名87歲阿嬤,因為跌倒下背疼痛而被送到雲林長庚醫院就醫,該院骨科主任陳柏翰診治後,發現從X光片上可看到脊椎裡滿滿都是骨水泥,阿嬤的脊椎中竟然已有七節被灌了骨漿,而這次又發生了新的壓迫性骨折。詢問及調閱阿嬤之前的就醫紀錄,卻發現從來沒做過骨密度檢測與骨質疏鬆的相關治療,導致這一而再,再而三的骨折發生。


陳柏翰主任感嘆:「國人對於骨質疏鬆症病識感極低,它是嚴重被忽略的疾病。」不只多數病患不自知自己有骨鬆問題,部分醫療院所在治療病患的骨折時,也經常治標不治本,並沒有解決根本的骨鬆問題,「一旦發生骨鬆性骨折,後續致死及失能的機率相當高。」


配合篩檢工具,找到潛藏的高危險族群

陳柏翰主任長期深耕雲林偏鄉提供最先進的醫療服務,特別是骨鬆防治與相關的治療,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彙編的《2023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民眾或臨床工作者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篩檢方式來初步篩檢骨質疏鬆症的可能性,像是包括:測量身高是否比過去矮了超過4公分、體重過輕、靠牆站立後腦杓與牆壁距離差距3公分以上等時,就建議要進一步作詳細的骨密度檢測。

「骨密度之測定,以雙能量 X 光吸收儀(DXA)為準」他指出,坊間所使用的腳踝超音波檢查僅能拿來當作提醒之用,DXA是唯一被WHO建議的標準篩檢、診斷及追蹤骨質疏鬆症的主要檢查工具。且在台灣健保規範下,需檢附DXA骨密度檢測報告才能評估是否符合健保給付骨鬆藥物治療條件。

除了DXA的T值(T-score)外,臨床也會考量Z(Z-score)值。他解釋,Z值是與同年齡、同性別的正常人平均值做比較,有偏低情況也必須多留意,可能是高風險骨質疏鬆的族群。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是由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推動,可以根據臨床資料及病史,推估未來十年的骨質疏鬆症主要骨折風險機率,以提供預防和治療上的參考。


不能只關注數字,高危險族群要及早介入治療

陳柏翰主任提醒,上述檢測數值低、且有嚴重骨折風險的族群,包括已經有發生骨鬆性骨折、一般女性60歲以上及男性70歲以上、有早發性停經婦女、曾進行婦科手術、家族病史、特殊疾病如糖尿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最好都要定期檢測骨質密度與骨折風險。

不過,治療骨鬆不能只是關注數字,必須要預防日後骨折的發生,「高危險族群應該要及早開始介入治療。」他表示,骨鬆治療對手術預後影響大,從文獻上看,骨密度差的患者在骨科手術過程中的失血量較高、骨科植入物鬆脫的機率也大,「國際上對於嚴重骨鬆、有骨科開刀需求的個案,會建議以骨鬆藥物先行治療後再開刀。」

目前治療骨鬆的藥物中,「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能快速提升骨密度,是臨床上推薦極高骨折風險病患優先使用的藥物,「一般認為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三個月至半年後再進行手術,整體預後會較佳。」陳柏翰主任提醒,有極高骨折風險還須搭配肌少症治療,並須注重居家環境的安全性,預防跌倒傷害,同時要接受骨鬆治療;骨密度差的族群,更要補充足夠鈣質及維生素D,戒菸戒酒,不吃來路不明的藥物,一旦有徵兆可至骨鬆學會查詢具合格認證的骨鬆治療醫院進一步接受骨密度檢測,諮詢合適的治療與後續的照顧。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