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同時矯正近視、散光與老花,非繞射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提供連續視力、減少夜間眩光,眼科醫師圖文解析

by | 8 月 14, 2023

白內障手術同時矯正近視、散光與老花,非繞射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提供連續視力、減少夜間眩光,眼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多歲的舞蹈老師,她覺得近視度加深,所以來諮詢近視老花雷射手術。」五福諾貝爾眼科院長林俊佑醫師表示,「檢查發現,造成視力減退的原因其實是白內障,因此單靠老花近視雷射手術沒辦法解決她的問題。便建議她進行白內障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


患者本身有近視、散光、老花眼,因為工作的關係,用眼需求較高,且晚上常開車,因此選擇使用非繞射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林俊佑醫師說,如此一來便可同時矯正近視與散光,遠、中、近的視力,並且老花眼的狀況也改善,甚至晚上開車不容易有夜間眩光的問題。

白內障是因為眼球內部的水晶體老化,逐漸變得混濁,而阻礙光線進入,水晶體就像煮熟的蛋白一樣難以透光。林俊佑醫師說,導致水晶體老化的原因主要與年紀、紫外線、糖尿病、抽菸以及高度近視有關。

白內障患者會覺得視力變模糊,夜間視力變差,或是出現眩光,車燈、陽光會散開,導致畏光。林俊佑醫師說,部分患者的近視度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檢查才發現是白內障,尤其在高度近視的族群較為常見。現在的觀念認為近視達500度以上便屬於高度近視,一定要多加留意。

林俊佑醫師

五福諾貝爾眼科院長林俊佑醫師說明,白內障很熟會變得越來越硬,增加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會使手術難度上升,所以不建議拖到很熟才處理。

究竟何時要處理白內障?林俊佑醫師說,第一個準則是病人本身覺得視力減退的狀況已經讓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第二個準則是醫師判斷患者的白內障至少有中等程度以上,而且有可能產生併發症,如青光眼、虹彩炎等。

「很多患者仍有迷思,認為白內障要等到很熟才處理。」林俊佑醫師說,「其實白內障很熟會變得越來越硬,增加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會使手術難度上升,所以不建議拖到很熟才處理。」


挑選合適人工水晶體,才能滿足生活需求

白內障患者想要改善,就須將老化混濁的水晶體移除,放入清澈的人工水晶體。從前白內障手術的做法是將整個水晶體擠出來,需要較大的傷口。林俊佑醫師解釋,現在白內障手術的做法是將水晶體震碎吸出,所以只需要一個微創傷口,約0.2公分。待吸出混濁水晶體後,就需放入清澈的人工水晶體,取代原本已老化的水晶體。

挑選合適人工水晶體,提升便利與安全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水晶體的功能越來越完善,從單焦點到多焦點,再到延伸焦距,林俊佑醫師說,焦點型人工水晶體能讓特定焦點的影像比較清晰,但在焦點與焦點間會比較模糊。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可以延長焦段,提供連續視力。

因為採用不同的技術,延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分為「繞射型」與「非繞射型」,兩者皆能達到連續性視覺品質,但是繞射型人工水晶體在夜間容易出現眩光,對於有夜間駕車需求的患者會比較困擾。非繞射型人工水晶體能夠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連續視力,且改善夜間眩光的狀況,有助提升安全性與便利性。另外,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能夠能夠提供遠距離、中距離、功能性近距離的視力,所以可以改善老花眼的狀況,滿足多數人日常生活的用眼需求。

散光、近視、遠視皆是常見的屈光問題,透過具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也可以一併解決。林俊佑醫師說,術前都會詳細檢查,若散光超過75度,便會建議使用具有矯正散光功能的人工水晶體,術後才有較佳的視覺品質。

挑選人工水晶體時,醫師會和患者詳細討論,了解生活型態、用眼需求,幫助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才能達到滿意的視覺品質。


貼心小提醒

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老化、混濁,干擾光線通透,而使視力減退。當白內障已經對患者的生活與工作造成影響,便會建議接受白內障手術。若白內障太熟,可能導致青光眼、虹彩炎等併發症,且會增加手術風險。

人工水晶體越來越進步,能夠同時矯正近視、散光,提供遠、中、近距離連續視力,也能減少夜間眩光的問題。患者可以根據生活、工作需求,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

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請依照指示點眼藥水,好好照顧眼睛。林俊佑醫師說,現在的白內障手術傷口很小,很快便能恢復視力。若出現視力減退、劇烈疼痛、分泌物增加等狀況,必須立刻回診。

林俊佑醫師
五福諾貝爾眼科院長林俊佑醫師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