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緊繃胸大肌,改善圓肩胸悶,就要這樣做(圖解加影片示範)

by | 5 月 12, 2023


認識胸大肌

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是胸腔前方最大最表層的肌肉,就在乳房組織的正下方。胸大肌肌肉纖維一端可以是在胸骨、鎖骨、或肋骨上,再連結到上臂肱骨。胸大肌與其他的肌肉比較不同的是,整片胸大肌的肌肉纖維長度變化幅度挺大的,而不是像其他肌肉肌肉纖維長度都是固定的,如此一來胸大肌就能透過不同的肌肉纖維縮短速度產生更多的力量。



大家最能注意到的胸大肌作用是在其收縮的時候,會將肩膀拉往內,手臂會因此內收、內旋。而當肌肉頭側連結在鎖骨的胸大肌收縮,可以讓伸直的手臂做屈曲動作;若屬於肌肉頭側連結在胸骨處的胸大肌,可以讓彎曲的手臂伸直,因此胸大肌可以幫助推的動作,以及舉起重物的動作。


胸大肌帶來的狀況

胸大肌肌肉出現撕裂傷的機會很低,如果有的話,幾乎都是發生在20到40歲之間的男性,且有一半是在健身的時候受傷的。現代人比較容易出現的胸大肌問題是緊繃感,畢竟很多時候大家都是彎腰駝背姿勢不良,尤其追劇、看螢幕的時間變長,就容易變得圓肩、頭部往前傾,形成「上交叉症候群」讓胸大肌過於緊繃,連帶地連肩膀的活動度都會下降,上背部也會不舒服。


胸大肌與胸小肌持續緊繃的話,會壓迫到血管與臂神經叢的神經,導致「胸廓出口症候群」,患者會感覺到容易手麻,長期覺得肩膀、手臂不舒服,手臂內側變得冰冷或刺痛,半夜某個睡姿讓胸大肌縮更短的話,甚至會因為手麻而醒過來。這樣的問題不僅會發生在3C族群,也會發生在一些認真鍛鍊「胸」,做很多胸推或上半身鍛鍊的健身者身上。


擺脫緊繃胸大肌

想要改善胸大肌的緊繃狀況,就要記得先維持良好的姿勢(檢查這十點,保持好姿勢,別變懶骨頭)。平常保持每天做一些胸大肌的伸展動作的習慣,並記得鍛鍊上背部的肌群。


● 維持良好的姿勢
無論是站姿、坐姿,都要記得下巴微收,肩膀往後,不要讓肩膀內收向前或頭往前掉。

● 伸展胸大肌
伸展之前,記得先做點簡單的熱身,或至少沖個熱水澡,讓身體暖活一點熱起來再做練習。

◇ 雙手枕頭胸腔伸展
雙手彎曲,手掌枕在頭的後側。後方肩膀出力往內夾,讓兩側手肘盡量往後。可以的話停留三十秒,也可以慢慢讓手肘往前、往後,做動態伸展。這個動作站姿與坐姿都可以練習。


◇ 雙手過頭胸腔伸展
雙手彎曲,在頭頂處十指交扣,再把交扣的雙手往頭的上方伸直。這個動作站姿與坐姿都可以練習。

◇ 雙手在後胸腔伸展
站直之後,雙手在背後握住一條毛巾,讓毛巾與地面平行。緩緩地將毛巾平平往上移動。


◇ 曲臂胸腔伸展
可以站在門廊的正下方,腳踩弓步,把一側的前臂與手肘沿著門框擺好,讓彎曲的手臂與地面呈直角,身體慢慢地轉往對側,感覺胸大肌的伸展。這個曲臂胸腔伸展動作也可以是趴著做,將手臂與手肘成90度貼地,身體緩緩轉離這一側。

下次如果覺得胸口緊緊的,呼吸不順,試著做一些胸部的伸展拉筋動作吧!可以改善緊繃胸大肌,改善現代人常見的「上交叉症候群」與「胸廓出口症候群」。當然,隨時注意保持好姿勢,也能改變許多不適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請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讓活動上協調、順利。

提升高風險早期HER2乳癌治癒率:ADC治療藥物助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健保給付條件 專科醫師五大QA解析

提升高風險早期HER2乳癌治癒率:ADC治療藥物助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健保給付條件 專科醫師五大QA解析

「30多歲的陳女士意外發現乳房內有3公分腫瘤並已轉移至淋巴結,確診為早期HER2陽性乳癌。」戴明燊醫師建議標準治療方式應先接受化療加HER2標靶藥物的術前輔助治療,再進行手術切除。手術後,雖然患者乳房的腫瘤完全消失,但在淋巴結中仍發現兩顆殘存癌細胞。戴明燊醫師強調:「對這位患者來說,術後輔助治療至關重要,這也是她唯一的治癒機會。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治療策略來清除殘存的癌細胞,防止復發,避免病情惡化至乳癌晚期。」

快速緩解疼痛、清除膿疱!新型生物製劑提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成效,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快速緩解疼痛、清除膿疱!新型生物製劑提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成效,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年輕女性,從小就診斷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反覆發作過好幾次。」曾涵琪醫師表示,「每次急性發作時,患者全身會冒出大量膿疱,伴隨發燒、劇烈疼痛、且癢得很厲害,苦不堪言。由於皮膚會持續流出膿水,患者經常需要住院治療,無法上班。為了遮蓋遍布全身的膿疱,患者都只能穿著長袖,也不敢外出。」由於這位病患在接受基因檢測後,確認具有IL36RN基因突變,所以有機會改採用針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病機轉IL-36的新型生物製劑。接受治療後,患者的疼痛、搔癢快速緩解,大約一週後膿疱便幾乎清除,能夠較快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帶給患者很大的幫助。

不傷腰背,不再無感的核心訓練

不傷腰背,不再無感的核心訓練

利用短短十分鐘,躺在地墊上練習核心。穩定核心軀幹後,走路、跑步的速度都能更快更俐落,練習球類或其他運動也能更快上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