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不容忽視的指甲變化,看清楚保健康(圖文懶人包)

by | 3 月 16, 2023

8個不容忽視的指甲變化,看清楚保健康(圖文懶人包)
 
你最近注意過自己的指甲或腳趾甲?如果沒有美甲習慣的人,可能根本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特意看過自己指甲或腳趾甲。畢竟大家會想,指甲不過就是長那樣嗎,還有什麼好特別注意的呢?
 
然而,當指甲出現了一些變化,不管是指甲面出問題,指甲形狀改變,或指甲顏色不對勁,可能都是健康警訊。

 
(一)指甲面出問題
 
指甲點狀凹陷(pitted nails)
指甲出現點狀凹陷的原因是由於生長板角化不全,於是就會出現像鑿冰般的凹洞感,讓指甲呈現一點一點的凹陷。點狀凹陷的指甲可能跟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有關,像是圓禿、異位性皮膚炎、與乾癬。尤其當點狀凹陷比較深的時候,就很可能是乾癬造成的。(延伸閱讀:指甲乾癬很困擾,治療、保養看仔細
 
指甲面出問題
 
指甲橫向凹陷(Beau’s line)
如果指甲出現了一條縱向凹,比較不需要太過擔心。然而,當指甲凹的位置是橫向的一整條,像是出現一條橫向深溝那般,就代表指甲生長板可能突然受到外傷,或是受到嚴重的疾病干擾,導致指甲工廠罷工,指甲難以生長了一陣子,才會出現這樣一條橫向凹槽。
 
哪些疾病可能會讓指甲暫時都長不出來而出現橫向凹陷呢?像是沒有控制得糖尿病,周邊血管疾病,讓人發高燒的腸病毒、麻疹、德國麻疹,或是接受化學治療。另外,缺鋅的患者也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甲床剝離(onycholysis) 
指甲板與下面的甲床不再是貼得緊緊的,而是分開了,這時,甲床與指甲之間因為貼不緊而混進了空氣,看起來會比較白。
哪些狀況會導致甲床剝離呢?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乾癬,屬於黴菌感染的灰指甲(香港腳),或是急性與慢性外傷,例如踢到東西讓腳趾的趾甲翻起來,或喜歡自己一直用尖物亂摳指甲區,又或需要大量用手工作的職業病,都有可能出現甲床剝離。值得注意的是,作美甲時的一些強化、黏著產品也可能導致甲床剝離。


 
 
(二)指甲或指頭形狀變化
 
杵狀指(clubbing finger)
杵狀指通常是經過數年的時間變化,因此患者很可能沒有發覺。不過,杵狀指還挺有特色的,末端指頭變大,指甲往下彎,讓指頭末端變成一個更圓、更腫的型態,往下壓指甲的話會有海綿的空洞感。
 
一般認為杵狀指與血液中的氧氣濃度長期較低引起的,因此常常與多種的肺部疾病有關,像是肺纖維化患者容易表現呼吸困難、咳嗽,接著指頭處變成杵狀指,人愈來愈倦怠。部分杵狀指原因則與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肝病、後天免疫不全等有關。(延伸閱讀:認識菜瓜布肺 – 特發性肺纖維化
 
指甲或指頭形狀變化
 
匙狀指(koilonychia)
簡單來說匙狀指就是指甲面周邊往上翻,變成像是湯匙般。中央甲面凹陷的範圍很大,像是可以承接一滴水那樣。
 
匙狀指可能與身體缺鐵或身體吸收過多鐵質有關。吸收過多鐵質的是「血鐵沉積症」;至於若營養不足、或腸胃長了腫瘤、潰瘍等導致腸胃道出血,失血過多都可能罹患「缺鐵性貧血」,而出現匙狀指。另外,心臟疾病或甲狀腺機能低下患者也有機會表現匙狀指。
 
 
(三)指甲顏色不對勁
 
變黑:肢端黑色素瘤(acral lentiginous melanoma)
當手指甲、腳趾甲的甲床出現暗褐色或黑色的直條狀變化,最好趕快就醫檢查。當然,並不是所有指甲區出現的黑色變化都是惡性度極高的黑色素瘤,多數黑色條狀是「縱向黑甲」,屬於斑或痣的延伸而已。然而大家最好不要自己判讀,還是讓醫師診視比較妥當。尤其當甲面受影響的範圍很大,或濃淡粗細不均時,或出現黑色條狀變化的年紀超過50歲,絕對不要拖,趕快去檢查吧。
 
指甲顏色不對勁
 
變紅: 甲溝炎(paronychia)
甲溝炎容易發生在腳趾甲,尤其以大腳趾最常見。腳趾甲周邊變得紅紅、腫腫的,踩下去會痛,就可能是凍甲了。凍甲與修剪指甲的方式最有關係。通常就是把指甲修得太短、太圓,讓指甲生長的過程不停刺進甲肉裡,導致反覆出現傷口與感染。假使你發現自己指甲周邊已經紅紅腫腫還很痛,趕快去找醫師治療吧。(延伸閱讀:凍甲好痛!醫師教你保養和治療嵌甲、甲溝炎
 
變黃:黃指甲(yellow nail syndrome)
在沒有底漆的狀態下擦紅色的指甲油,可能會讓指甲變黃。另外,應該也很多人會注意到長期吸菸者的指甲會變黃。當指甲變黃,可能與指甲變厚,生長緩慢並缺少角質層有關,要小心這是呼吸系統疾病–例如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徵兆。當然,也要讓醫師評估是否有指甲的感染。(延伸閱讀:指甲長好慢,有沒有問題?
 
如果你注意到指甲或腳趾甲有這些變化,別遲疑,先去找醫師看診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吧。

 

這三個部位長皮蛇,當心嚴重併發症!
看見黃色瘤,小心血太油!
粉瘤千萬別亂擠,徹底根治看這裡!
病毒疣會傳染,該怎麼治療和預防?請醫師解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中年患者因為腹部劇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是左大腸腫瘤導致腸套疊及腸道缺血,於是安排緊急手術切除腫瘤。」陳周誠醫師表示,「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

因為腫瘤惡性度較高,患者術後開始接受體抑素類似物治療,至今已超過七年,目前狀況穩定,腫瘤沒有復發的狀況,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 30 多歲的女性患者,平時工作相當忙碌,壓力很大,經常腹瀉。雖然發現排便帶血,但自認為是痔瘡,而沒有放在心上。」王彥博醫師指出,「因為持續解血便,患者經常感到頭暈,才終於就醫檢查。」

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直腸、結腸有嚴重發炎、潰瘍。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 為潰瘍性結腸炎,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後,患者的症狀緩解,但 是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於是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至今持續使用生物製劑已經過了三年,患者的狀況穩定下來, 沒有復發的狀況,已回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NMOSD(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視神經與脊髓,造成失明、四肢無力,甚至癱瘓。患者中有7至9成為女性,發病年齡集中於40至50歲。由於許多患者依然肩負家庭主要照顧責任及經濟來源,一旦疾病復發,除了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與挑戰。

鍛鍊大腿肌力的階梯有氧訓練

鍛鍊大腿肌力的階梯有氧訓練

利用高低落差的階梯性質,對大腿腿力好好做個訓練吧!過程比你想的溫和,練好之後,爬樓梯才不容易累,也比較不會膝蓋痛。上下階梯上下階梯上階前抬膝上階前抬膝上階後抬腿上階後抬腿側上階梯側上階梯曲腿下沉曲腿下沉跳上階梯抬腿拉筋抬腿拉筋...

肢端肥大症會改變外貌、危害健康,積極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肢端肥大症會改變外貌、危害健康,積極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醫師,我的鼻子好像變大,下巴也變寬了。」四十多歲的王先生說,「我本來沒有發現,但是前幾天去參加同學會,有好幾個人跟我提到這個狀況。」

「方便讓我看看你的身分證嗎?」醫師說。

經過比對,患者的容貌的確和年輕時不同,進一步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有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