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三高!小心高血壓導致「第四高」引發洗腎危機

by | 2 月 24, 2023


記者:呂佳恆報導

想要維持健康長壽,除了要注意大家最熟知的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外,你知道還有第四高「高腎壓」嗎?且一旦沒有控制良好,嚴重不僅引起腎衰竭,還可能危及生命;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暨臺大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同時也是內科部整合醫學科主任的王宗道醫師指出,除了血糖可能引起腎臟問題,許多高血壓患者都容易忽略高腎壓的嚴重性,臨床上,約20%至30%洗腎患者都因過去高血壓控制不良埋下腎臟功能損壞的危險因子,最終導致洗腎的不歸路。



腎臟壓力過大導致腎臟病 嚴重恐面臨洗腎

事實上,高腎壓就是因腎臟血壓過高所導致。腎臟不僅是調控血壓的重要器官,它也對血壓反應十分敏感,當人體處於高血壓狀態時,會連帶使腎絲球壓力升高,這時會衍生蛋白尿增加、腎臟過濾功能受影響兩方面問題;王宗道教授解釋,當腎臟中的腎絲球壓力過大時,長期下來會使腎絲球結構硬化、細胞壞死,過濾功能下降,也就是慢性腎臟病,最終就得面臨透析,也就是俗稱的洗腎。


高腎壓未有任何徵兆 醫師:定期檢查是關鍵

但要如何及早發現有高腎壓呢?這時就得靠定期檢查找出可能的危險因子;王宗道教授提及,許多民眾都會擔心尿尿泡沫比較多會不會就是腎臟病的表現,但其實飲食、各種蛋白質攝取都可能引起類似症狀,尤其高腎壓患者往往沒有任何感覺,與尿尿泡沫也沒有關係,因此得透過高血壓相關器官病變(HMOD, hypertension-mediated organ damage)的臨床檢查,包括心臟心電圖是否有心臟肥厚變化,以及尿液檢驗是否有出現微蛋白尿或蛋白尿,腎絲球過濾率是否下降過快等及早發現病症。


患者擔心吃太多藥恐傷腎?醫師:錯誤觀念

王宗道教授進一步解釋,許多人都以為吃藥會傷腎,這是錯誤觀念!在2022臺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列出的十大類降血壓藥物中,整體而言,所有降血壓藥物都對腎臟具有保護力;其中又以ACE-I/ARB及SGLT2抑制劑兩大類藥物,特別能夠有效降低腎絲球壓力,達到腎臟保護作用。

王宗道教授說明,ACE-I/ARB主要是擴張「出腎絲球小動脈」,因此能降低腎絲球壓力,SGLT2抑制劑原本是降血糖藥物,使用時血壓會微幅降低,現在也可用來治療心衰竭及顧腎,且這些作用對非糖尿病人一樣有效,它的作用機轉是幫助「入腎絲球小動脈」收縮,因此能有效將腎絲球壓力下降。

近期多項全球大型臨床研究也證實,與安慰劑組相比,接受SGLT2抑制劑治療的腎臟病患者,數周腎臟相關檢驗數據如蛋白尿降低就有明顯差距,腎臟臨床事件包括洗腎、死亡明顯減少,能有效延緩或避免患者進入洗腎階段。ACE-I/ARB和SGLT2抑制劑兩種藥物,雖作用機轉不同,但卻能相輔相成,各別能幫助患者減少尿蛋白量約30%,合併使用更有加乘效果。


高血壓患者隨時監控血壓 遠離高腎壓找上門

臨床上,一名55歲男性有高血壓史,腎絲球過濾率為30 ml/min/1.73m2,且蛋白尿呈現陽性反應,經採上述SGLT2抑制劑新型治療三個月後,不僅蛋白尿消失,腎絲球過濾率也從一開始微幅下降,後續持續維持穩定程度,甚至數值往上至40~50 ml/min/1.73m2,明顯改善症狀。

王宗道教授呼籲,患者除了遵循醫師指示服藥,也要隨時監控血壓狀況,儘可能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並持續追蹤蛋白尿量,若為高風險族群更應定期檢查各種高血壓相關器官病變指標,及早評估治療反應,才能精準調整治療策略,有效保護腎臟。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