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屬於七分鐘運動訓練中,較著重於鍛鍊腹肌的版本。這版本不至於太累,屬於基礎訓練,希望自己小腹平坦一點的初學者可以試試看!動作分別如下:
1. 開合跳
2. 站姿左右碰膝
3. 棒式
4. 空中腳踏車
5. 直腿捲腹
6. 單腳上提捲腹
7. 登山者
8. 側棒式(左)
9. 側棒式(右)
10. 捲腹
11. V字坐
12. 舉腳棒式
大部分動作我們在七分鐘訓練的經典版裡已經解釋過,這裡不再重複。來提幾個尚未說明的動作:
● 直腿捲腹:躺著,伸直雙腿到朝向天花板,捲腹向上,手摸腳或放在頭部後方都可以。
● 單腳上提捲腹:躺著,上舉一隻腳的同時,身體也向上,可以的話讓身體與腳呈現V字型,若無法則做到讓身體像捲腹這樣的動作程度,兩腳交替輪流進行。
● 登山者:起始動作是像手撐棒式那樣,然後收其中一腳到胸前,放回原位後換腳進行,如果加快動作像跑步的話訓練強度更強。
● V字坐:以屁股著地,身體和腳呈V字型,維持平衡。
● 舉腳棒式:以肘撐棒式為開始,交替舉起後腳,維持平衡一兩秒再放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