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死亡的邊疆 ─ 器官移植

by | 12 月 21, 2018



各個文明的故事裡,幾乎都有從其他動物身上獲取器官,讓自己變更強大、更有力量的想法,只是人體內天生就有股「排除異己」的能力,因此一直無法實現移植的願望。


舉例來說,若是拿老王的皮膚縫合到小李殘缺的鼻頭上,雖然小李心裡很感謝老王,但是身體卻會主動地發出訊號,攻擊被視為「外來者」的皮膚,使老王所貢獻的皮膚無法繼續在小李鼻頭上生存。過去醫師將此歸因於每人不同的「個人化生命力」。到了二十世紀,學者指出這股「生物力」就是「排斥反應」,而排斥反應是體內免疫系統自發性的作用,人類其實沒有能力改變。




移植的曙光


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了大量的燒燙傷患者,使皮膚移植的需求暴增,各國都指派學者投入研究,希望能降低受贈者的排斥反應。這時有個名叫莫瑞的年輕外科醫師加入美國軍醫組織,照顧許多燒燙傷病患,這些經驗促使莫瑞醫師致力於研究人類免疫系統,進而改變了整個醫學發展。


戰時,莫瑞醫師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大面積燒傷的患者在進行皮膚移植之後,成功的機會比較高。他推測大面積燒傷會讓患者的免疫力下降,體內較難產生足夠的抗體來「排除異己」,因此外來的器官不受患者體內抗體的攻擊,於是得以存活,使得皮膚移植的成功率提高。回到波士頓後,莫瑞醫師就開始利用狗來研究腎臟移植。


回顧1950年代的時空背景,選擇腎臟來進行移植研究不是沒原因的。一來腎臟的解剖結構較不複雜,手術較容易進行,而且一個人有兩顆腎臟,取出一個並不會致人於死。二來當時沒有常規洗腎的技術,因此腎臟衰竭的患者幾乎全是坐以待斃。


但莫瑞醫師的同事經常警告他趕緊放棄關於腎臟移植的研究,因為這些腎臟衰竭病患的死亡是必然現象,當醫師試圖從屍體或健康的人身上摘取器官,移植給「必死」的患者,那麼社會大眾不會感謝醫師試圖救治病人,反而會認為醫師破壞屍體的完整性,或對健康人體做出傷害行為。加上過去幾個迅速失敗的案例,輿論早就很不樂觀,同事認為莫瑞醫師遲早會因為研究腎臟移植而身敗名裂。可是,剛升任主治醫師的莫瑞醫師並沒有放棄,他接收了前人做移植研究的實驗室,並將它發揚光大。




雙胞胎的契機


這時有位名叫理查‧海力克的病患,因為慢性腎衰竭住進腎臟科病房,當腎臟科醫師得知理查有個健康的雙胞胎兄弟羅納德時,馬上興奮地跑去找莫瑞醫師討論腎臟移植的可能性。


從戰時皮膚移植的經驗裡醫師學到,若從同卵雙生的手足身上取得皮膚做移植,就不會產生排斥反應。可是,莫瑞醫師並不確定理查和羅納德兩人,到底是同卵雙胞胎,還是異卵雙胞胎,當時也無法檢測DNA,因此莫瑞醫師和醫療團隊想出了一連串的方法檢驗。


醫療團隊找出了海力克兄弟的出生紀錄,其中載明了兄弟倆在母親子宮時,是由同一個胎盤供應養分,應該就是同卵雙胞胎。接著,醫療團隊取下一小塊羅納德的皮膚,移植到理查的身上。結果證實這塊皮膚能夠安穩地存活在理查身上,顯然理查的身體沒把來自羅納德的皮膚視為外來物。


這樣看來,腎臟移植在這對雙胞胎身上應該行得通。為了證明理查和羅納德兄弟「相同」的程度,醫療團隊甚至跑到警察局,要求警方幫忙檢驗雙胞胎的指紋是否相同。


不幸的是,這個消息意外走漏,媒體用聳動的方式報導「布利罕醫院的醫師正在進行恐怖計畫,準備替雙胞胎做腎臟移植!」新聞播出後,社會大眾普遍認為莫瑞醫師違背了神的旨意,神絕對不會希望這樣不自然的事情發生。抗議聲浪不斷,莫瑞醫師都還沒有施行手術就已經受到許多刻薄言論的批評。


儘管莫瑞醫師遭遇一面倒的負面批判,他還是決定替雙胞胎進行腎臟移植。由泌尿科醫師取出健康的腎臟,而莫瑞醫師接著將腎臟植入理查的骨盆腔內。那時候對於取下的腎臟並沒有做低溫保存的動作,就直接放在常溫之中,幸好莫瑞醫師僅用了82分鐘就接好了動脈和靜脈。在鬆開血管鉗的歷史性時刻,全開刀房的人員均緊盯那顆腎臟,隨著動脈血液流進腎臟,腎臟顏色開始由青紫轉為紅潤,且因為豐沛的血流而鼓脹飽滿,不一會兒,腎臟順利產出了的尿液,在開刀房見證的眾人都鬆了口氣,欣喜萬分。




手術前,當年23歲病患理查因為腎臟衰竭,體內積蓄過多的尿毒,已經有點神智不清,甚至還咬了醫護人員。移植手術後,新腎臟運作順利,理查的神智也完全恢復正常。之後理查還娶了在醫院照顧他的護士,生下兩個孩子,過著與常人無異的生活。


手術成功了,卻也讓莫瑞醫師與其他研究人員、法律人員、和宗教領袖進行了無數的辯論。畢竟,移植手術裡不單只是「拿病人開刀」,更還牽扯到另一個完全健康的人。讓健康的人體冒險經歷一場「非必要」的手術,使得移植手術一直處在道德的邊緣。不過,莫瑞醫師一直相信,移植手術的初衷是人類願意分享器官的高貴情操。


莫瑞醫師接下來又替幾對雙胞胎施行移植手術。其中第三例接受腎臟移植的是一對二十二歲的雙胞胎姊妹,在術後兩年就順利生下一個兒子,兩年後又再生下一個女兒。這些都是當時難以想像的情節,因為腎臟衰竭原本被視為死路一條。而藉由移植手術,人類不僅可以對抗死亡,還能讓病人繼續創造生命!


本文收錄於《玩命手術刀:外科史上的黑色幽默》商業周刊出版


延伸閱讀:


換腎有比洗腎好嗎?我適不適合?搞懂腎臟移植


肝臟移植怎麼做?


活體移植怎麼做?


腎臟移植怎麼做?



我適合捐腎給親人嗎?醫師來解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腹瀉、蛋白尿、心律不整,全身器官都受害!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診斷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中年男性患者最初因嚴重蛋白尿前往腎臟科就診,經腎臟切片確診為輕鏈型類澱粉沉積症後,轉診至血液腫瘤科。」李欣學醫師表示,「患者相當配合,積極接受治療,後續也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以鞏固療效。」

患者的蛋白尿從每天8至9克顯著下降至大約1克,顯示腎臟功能明顯改善。患者的體重、營養狀態逐步恢復,整體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至今已超過六年,腎功能仍維持穩定,疾病控制良好。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早上起床時,容易筋骨緊繃,頭昏腦脹嗎?試試看用11分鐘順過這簡單的醒腦流程,從躺在床上開始做,讓我們的四肢與筋絡獲得適當地伸展,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呼吸。迎接一天的挑戰!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