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聊天室】腎臟移植怎麼做?

by | 12 月 3, 2017


白映俞醫師:大家好!我們今天歡迎一般外科暨移植外科的周宗慶醫師。台灣其實是個洗腎人口非常多的地方,我們想要知道一下,洗腎和腎臟移植,到底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結果?

周宗慶醫師:各位知道,洗腎的腎友就是一個禮拜三天,必須到洗腎中心報到。如果接受了腎臟移植之後,就可以免除洗腎帶來的不方便。也就是說,腎臟移植會有生活品質改善的幫忙。另外一個比較被大家忽略的是換腎的病人事實上他生活的餘命會比洗腎的病患來的長。

白映俞醫師:所以不僅是生活品質會改善,甚至連平均壽命都會拉長一點。

周宗慶醫師:是的。

白映俞醫師:那大家就會很好奇說,我要接受腎臟移植的時候,這一顆新的腎臟它到底會跑到我身體的哪一個地方呢?

周宗慶醫師:基本上我們習慣把這顆新的腎臟種到病人右下腹的位置。

白映俞醫師:有一點接近腹股溝的地方。

周宗慶醫師:對。

白映俞醫師:像這樣種了一顆新的腎臟,我們會把原本的那兩顆腎臟拿掉嗎?

周宗慶醫師:我們平常不會把舊有的腎臟拿掉,除非有下列幾種情形:第一個是我們術前懷疑他有惡性的情況。第二個,病患反覆的發炎、感染。第三個是,原來的腎臟是多囊腎,它體積大到我們無法把新的腎臟置入的時候,就會考慮把舊有的腎臟給摘除。

白映俞醫師:所以大部分的時候就是移植一顆新的腎臟進來而已,沒有移除原本的腎臟。那我們這一顆新的腎臟種進來體內的時候,醫生會做哪些吻合的手術呢?

周宗慶醫師:我們首先會做前置處理,必須把這顆腎臟做完美的準備,接下來要種入受贈者身上時必須接三個構造,第一個構造是腎動脈,第二個是腎靜脈,第三個是輸尿管要接到膀胱。

白映俞醫師:我們接了多久之後,能夠看到這顆腎臟真的開始作用了呢?

周宗慶醫師:首先要先跟各位說明,腎臟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大愛捐贈,一種是所謂的活體捐贈。活體捐贈的腎臟很快就會有功能,就是我們接完腎動脈、腎靜脈,把血流重新給這顆新的腎臟的時候,輸尿管在一兩分鐘之內就可以看到新的尿液產生。如果是大愛捐贈,他會有一種現象,叫做「延遲性的腎功能」,意思是,他移植後可能需要暫時的洗腎,這樣的比例大概是25%。

白映俞醫師:所以有的是很快的,我們就可以看到他的尿液出來,有一小部分的人可能還是需要洗腎撐一小段時間。

白映俞醫師:有人會很擔心說接受完腎臟移植之後,聽說要一直吃藥,到底腎移植後會需要什麼樣的藥物輔助呢?

周宗慶醫師:腎臟移植是植入別人的器官,身體會本能地產生排斥現象,為了避免這個排斥現象,我們必須給予抗排斥藥。另外這類病人很多會有代謝症候群,同時我們會使用一些控制代謝症候群的藥物。(請依照醫師指示服藥)

白映俞醫師:感染的情形呢?

周宗慶醫師:通常我們會跟移植腎的腎友解釋,在移植後的三個月內,因為接受手術,又有用比較強的抗排斥藥,這時候的感染風險比較高。三到八個月,跟洗腎的感染風險差不多。八個月之後,就會得到長期的好處。

白映俞醫師:其實像這些藥物的使用,跟這顆新腎臟能在我們體內工作多久是非常有關係的,所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接受完腎臟移植的病人應該要規則地回去到移植外科門診,而且按時服用藥物。

白映俞醫師:謝謝周宗慶醫師來跟大家講解腎臟移植,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同場加映:


慢性腎衰竭 – 洗腎與腎臟移植(懶人包)


你不可不知的五種傷腎壞習慣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70多歲女士,因為在家裡昏厥而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有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建議動手術治療。」陳紹緯教授表示,「因為患者有多種慢性病,身體狀況較差,家屬相當擔心手術伴隨的風險。」

經過討論後,患者選擇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利用導管置放生物組織人工瓣膜取代硬化狹窄的主動脈瓣。陳紹緯教授說,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失血量較少、術後疼痛較少,幫助患者較快恢復,並順利出院,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