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聊天室】肝臟移植怎麼做?

by | 1 月 14, 2018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今天我們請到的是移植外科的周宗慶醫師。周醫師,我們請問一下,現在是不是做很多肝臟移植?

周宗慶醫師:是的。

劉育志醫師:大概是哪些狀況,我們會來做肝臟移植?

周宗慶醫師:目前台灣肝臟移植主要是運用在肝癌,大部分肝癌傳統治療必須要有好的肝功能,但事實上很多病人肝功能不好,沒辦法接受傳統的治療方式時,要考慮所謂的肝臟移植。另外一大類需肝臟移植的,是急性、猛爆性肝炎,或者本身有B型肝炎,但急性復發,這類病人就需要緊急換肝。還有一大類是小朋友,先天性代謝性的疾病,這類病人也是需要接受移植手術。過去以B肝、C肝為主,可是不管在西方國家或在台灣,酒精性肝炎及肥胖性的肝炎愈來愈多,這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劉育志醫師:周醫師能不能跟大家講一下,整個肝臟移植的過程大概是什麼狀況?

周宗慶醫師:肝臟移植分成幾個步驟,第一個,跟腎臟移植不一樣,我們必須把病肝給拿掉才有空間把新的肝臟放進去。舊的肝臟拿掉事實上是這個手術最困難的一部分,各位知道肝硬化的病人都會有所謂出血的傾向,因為凝血功能的不足,所以把這個舊的肝臟拿掉對我們是最挑戰性的步驟,接下來再把新的肝臟種上去即可。

劉育志醫師:肝臟在移植的時候,需要接的血管和其他東西是不是多很多?

周宗慶醫師:對,而且它的位置相在我們體內算是比較深的位置。我們首先要接所謂的「出口」,肝靜脈或者是下腔靜脈,必須要把血液回流重建。接下來是門靜脈的重建,一旦肝靜脈和門靜脈重建好了之後,我們就會把血流回給肝臟,這時候新的肝臟就開始工作。接下來就剩下兩個比較細小的結構需要做吻合,一個是肝動脈,另外一個是膽道。

劉育志醫師:所以這樣整個接起來,手術時間大概會多長?

周宗慶醫師:有分簡單和困難,簡單大概六到八個小時,困難的話有時候甚至需要一天的時間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決定於受贈者本身身體的狀況,之前有沒有開過刀等等的情況都會改變手術的進程。

劉育志醫師:如果是沾黏或是出血很嚴重,整個手術時間會拉很長。像你剛剛有講到說移植的肝臟在門靜脈接通之後,就可以開始運作。

周宗慶醫師:是,我們把血流還給新的肝臟,這時候肝臟就會呈現紅色,一般來講,膽汁就會在幾分鐘之內開始慢慢製造,放一塊紗布在上面,就看到金黃色的膽汁已經產生,抽血也可以看到乳酸的堆積慢慢下降。

劉育志醫師:所以效果會很明顯,術後幾天肝功能就會回復到蠻正常的狀態。

周宗慶醫師:是的。

劉育志醫師:肝臟移植術後我們大概要注意哪些事情?

周宗慶醫師:肝臟移植相對於腎臟移植來講,比較不容易有排斥狀況,所以事實上肝臟移植術後最重要的是一些手術的問題,包括一些吻合處有沒有滲漏、有沒有狹窄,這些都是我們要比較注意的地方。其實最大的問題術後大概都是以流血為主,通常需要這個新的肝臟凝血功能逐漸產生之後,流血情況才會慢慢改善。

劉育志醫師:在移植肝臟和移植腎臟其實他們需要注意的東西差蠻多的。

周宗慶醫師:是有點不大一樣,一個比較像外科的議題,一個比較像內科議題。

劉育志醫師:感謝周宗慶醫師來跟我們談肝臟移植,我們下次再見!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