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癢我也癢的 – 疥瘡(懶人包)

by | 10 月 31, 2018


「怎麼樣?為什麼阿公開完刀後會全身起疹子啊?」外科住院醫師追著看照會的皮膚科醫師詢問。

住院醫師口中的阿公,是兩天前因為肚子痛從安養院送過來的患者,檢查發現是疝氣卡住小腸,部分小腸已經缺血壞死,外科醫師緊急替阿公動了手術、切除壞死的腸子。當阿公轉到病房時,護理人員發現阿公整個背部都是紅疹,以為是藥物過敏,趕緊請來醫師判定。

皮膚科醫師脫下手套,丟進垃圾桶,對外科醫師說:「這是疥瘡!」

一聽到疥瘡這個診斷,外科醫師和護理人員都忍不住抓了抓頭,再抓了抓身體,面面相覷的說:「你是不是也覺得癢起來了!」

沒錯,疥瘡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常常讓人(尤其是醫護人員)光聽到這個病名就覺得癢了!今天我們就來藉著懶人包更加認識疥瘡。


首先,先了解幾件事。
1. 疥瘡是傳染性疾病
2. 疥瘡是由疥蟲引起的皮膚感染
3. 疥瘡會讓人很癢

引發疥瘡的元兇是八隻腳的「人疥蟎」,我們也稱其為疥蟲。絕多數的疥瘡來自於直接的人傳人,而且疥瘡可以影響人類所有的族群,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年輕人、外國人、男人女人都可能被傳染到疥瘡。而孩子們比成人更容易得到疥瘡。另外,群居的人,像是待在監獄、難民營、護理之家、安養院這些環境的人,也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疥瘡。

不過,這隻人疥蟎是人類的寄生蟲,通常寵物的身上到是沒有。動物界當然也有疥瘡的問題,但因為狗、貓等動物都有自己各自會影響宿主的疥蟲(狗疥蟎、貓疥蟎),人類的疥蟲傳到狗、貓身上,僅會引起暫時的症狀。


當疥蟲轉移到新宿主的身上後,會潛入表皮角質層中,等於挖進人類皮膚等待著產卵,這一招挺高招的,如果疥蟲只停在皮膚上,就可能因為大家抓抓癢,或走走路,拍一拍,就被抖掉了,但挖進皮膚角質層就能好好存活。我們稱此為「蟲穴道」,在皮膚外觀會形成排成一列的數個隆起,像是紅色的線性丘疹,有時外觀會像濕疹、青春痘、或其他的蚊蟲咬傷。


疥蟲喜歡躲藏在手指和腳趾間,手腕上戴著珠寶手錶處,還有腋下、皮膚皺褶、與生殖器等處。疥蟲可以在人類皮膚裡活個一到兩個月,並產卵生出更多疥蟲,一旦疥蟲離開人體,就只能短暫存活,頂多僅能存活兩到三天,周遭環境溫度愈高、天氣愈熱,疥蟲能在環境中存活的時間愈短。

感染疥瘡之後,會觸發身體的免疫反應,而讓患者出現讓人搔癢難耐的紅疹,患者常表示到了晚上,癢的狀況益發嚴重。


幼兒也容易被感染到疥瘡,感染到疥瘡的幼兒會變得躁動、不想吃東西、不想睡覺,手掌和腳底有紅疹,或是在臉、脖子、頭皮這些地方有紅疹,這幾處的紅疹與成人的疥瘡表現較有不同。成人比較不會有這幾處的紅疹。

由於患者會覺得很多地方都在癢,紅疹也可能全身到處都是,那是不是代表身上的疥蟲超多的呢?其實不是,多數患者身上的疥蟲是少於一百隻,甚至是十幾隻而已。所以,疥瘡造成的紅疹不一定會和疥蟲躲的地方一樣,而且紅疹的嚴重度也與疥蟲的數量無關

不過,也有患者身上的疥蟲是好幾百隻,甚至成千上萬的,我們稱為結痂型疥瘡。這容易發生於免疫力不好,年紀較大的,或長期臥床的患者身上,這些患者因免疫力較差,或極少活動,搔癢沒那麼嚴重,身上會形成極厚的黃灰色結痂。這種型態的傳染力就更強大了。


醫師在診斷疥瘡時,要找到蟲穴道,用刀片刮下皮屑檢查,在顯微鏡找到疥蟲、蟲卵、或其糞便的證據。確診為疥瘡後,就是要治療了。治療上有外用藥膏和口服藥物,這些藥物市面上買不到,要由醫師開立。塗抹藥膏時要從頸部塗到腳底全身抹一次,尤其背部、屁股縫、會陰部、肚臍眼、手指腳趾之間等皮膚皺摺部位均須徹底塗抹,避免遺漏,並讓藥膏停留八到十四小時後再洗掉。有的藥膏是一星期後再擦一次,有的要連續塗抹,請遵照醫師指示,有些人需要反覆治療。

疥瘡的傳染性不低,可以直接皮膚接觸傳染,也可以藉由夾帶著疥蟲的物品,像是衣服、床單、棉被等傳染,因此除了被診斷為疥瘡患者的人需要使用殺蟲藥膏之外,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人類,或曾經有親密接觸的朋友、伴侶,都該接受治療。寵物則不需要接受治療。由於加熱可以殺死疥蟲,所有的衣物、床單、毛巾都要在熱水中煮過,並再高溫烘乾。通常醫師也會建議疥瘡患者做個家裡大掃除,所有東西都用稀釋的漂白水擦過一次。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樣好煩喔!我們家只有一個人被診斷為疥瘡,我又沒有症狀,為什麼也要擦藥呢?其實通常第一次感染疥瘡後,要到第二到第六個星期才有症狀,而在沒有症狀的時後,還是同樣能傳染給別人。所以有時並不是沒有被傳染到疥瘡,只是還沒出現症狀而已。如果不想殺蟲,而僅用一些抗組織胺、類固醇、乳液等,雖然可以稍微減少癢感,但無法殺死疥蟲,還是治標不治本。

疥瘡患者在殺蟲結束後,其癢和紅疹還可能持續四周,不會馬上好,這段時間仍要用一些藥物減少癢感,不然抓癢抓的太過頭,皮膚就會受傷,讓細菌趁機跑進皮膚內,引發繼發性的細菌感染,跑出皮膚膿瘍蜂窩性組織炎

回到最開頭的場景,幾乎可說在醫院或護理之家工作的醫療人員都曾遇過,雖然照著皮膚科醫師指示好好殺蟲的話,幾周後就能根除疥蟲,但每次做還是覺得很累人啊!記得,病房放的乾洗手液是無法殺死疥蟲的,若有疑慮請記得戴上手套檢查患者。



延伸閱讀

疥瘡 如何自我察覺?如何診斷?醫師告訴您

把疥瘡一次搞懂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關節腫痛就診,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意外發現肺部已纖維化。由於患者平時僅偶爾咳嗽,並未察覺異狀,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黃建中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會讓肺部漸漸失去彈性,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即使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若患者具有肺纖維化高風險特性,應盡快進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檢查,依據檢查結果持續追蹤,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