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是我們抵抗外界細菌入侵的屏障,倘若皮膚太乾、常捉癢、或被寵物捉了幾下、咬了一口而受了個小傷,有個(甚至肉眼沒注意到的)缺口,細菌就有機會趁虛而入。
然而我們的身體也不是好惹的,免疫系統會派出防禦大軍白血球們,試圖阻殺細菌。身體在對抗細菌的過程中,築起了一道圍牆,裡面就是身體與細菌打架的戰場,因此最後被這道圍牆包圍著的,就形成了一包膿瘍,裡包含了細菌、白血球、和皮膚死去的細胞殘骸。
我們這裡說的皮膚膿瘍,就是一包膿積在皮膚下面,有時你會聽到老一輩的人用台語稱之為「金包銀」。會有一點像痘痘一樣,但是比較深,也比較大。這些皮膚膿瘍除了發生在皮膚傷口之外,原本的汗腺、皮脂腺、毛囊若被阻塞,或是原本就長了皮膚囊腫,細菌在裏頭孳生後,也會發生膿瘍。
患者會在自己皮膚上看到紅紅的一圈,摸了會痛的腫塊,這腫塊圓圓的、硬硬的,裡面有糊糊、膏膏的內容物。這種皮膚膿瘍可以發生在身體的各處,最常見於腋下、腹股溝、會陰處及肛門附近。
有些免疫力比較弱的族群,會比一般人還更容易有皮膚膿瘍發作,像是糖尿病患者且血糖控制不佳時,長期洗腎的病患,或有其他疾病正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人,都比較常出現皮膚膿瘍問題。正在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免疫狀況也會比較差,或一個人突然受了嚴重外傷或嚴重燒傷,導致免疫力下降及皮膚屏障缺失,較容易有皮膚感染的問題。酗酒者及有藥物濫用成癮問題的人同樣會發生皮膚膿瘍。
如果我們看到這樣一包皮膚膿瘍,卻不理它,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團發炎物質會從中央開始液化,變得又鼓又腫,對周遭組織產生壓力,並造成進一步的發炎,同時也就更痛了!有時,這圈紅紅腫腫區域的中央會有開口,口語稱之為這個膿包的「頭」,這是這道牆最脆弱的地方,膏狀的內容物或膿瘍有機會從這個開口自行流出,如果流出來了,通常患者會覺得好多了。但並非每包膿瘍都有這個出口,所以,並不是每包膿瘍都可以「自己好」。
因此,假使你注意到自己身上皮膚有一包紅紅的腫痛處,但直徑範圍還小於一公分,就注意觀察,不要自己用沒消毒過的尖銳物戳開膿瘍,很容易失手傷到血管及其他組織,或帶入更多細菌讓感染變嚴重。
如果膿瘍看起來有一公分以上,你也覺得愈來愈痛,膿瘍位置在屁股肛門,你已經開始發燒,或本身屬於先前提到的危險因子的族群話,最好還是去找醫師吧!
醫師評估這個紅腫的皮膚範圍時,可能會壓一壓,評估內容物的紮實感,假使摸起來很硬,醫師可能會說「這個還沒有很熟」,代表它的感染程度還是發炎,沒到化膿的程度,因此這時候用上口服抗生素的話,有機會就這樣把感染控制下來,免去手術一途。
然而,如果已經形成膿瘍,常常就只能靠切開引流來改善情況了。醫學術語上叫做「I and D」,代表incision and drainage – 切開與引流,醫師替患者打局部麻醉之後,拿手術刀切開膿瘍處,引流出膿瘍。打局部麻醉時很難麻醉到這個已經化膿的區域,但可以讓周遭的組織失去感覺,後來擠壓、拉扯比較不痛。雖然對患者來說,「切開引流」聽起來很原始,聽到要手術大家也很容易感到懼怕,但實際上把膿排乾淨之後,確實是最有把握讓傷口處癒合的方式。
如果排掉膿之後,這個空腔太大,醫師會在手術後塞紗布於空腔內。因為當空腔太大的時候,我們身體會試著分泌液體填滿這個空缺,不久後可能又積成一包囊腫或膿瘍了!因此排膿術後醫師會先在空腔裡塞著溼紗布,這樣溼紗布可以把新的分泌物引流到體外,才不會積在皮膚下,而且每次換藥時,把原本的紗布紗條往外拉一點,等於在逐步縮小紗布範圍的過程中,讓空腔長肉,並讓它長好、長滿、長的更紮實,如此才有機會讓空腔由裡到外癒合完全。如果這個空腔真的很大,患者可能就無法自己向外拉紗條,那就要考慮住院,或固定到診所換藥,由醫師或護理師在無菌消毒後,取出所有紗布,並放置新的紗布,逐步試著塞少一點、短一點,讓空腔逐漸長實長好長滿。
再次強調,醫師開刀清創後,保持引流髒東西很重要,不然把還不夠乾淨的傷口縫合是沒用的,很容易再度感染再度積液體。拿一般的皮膚膿瘍來說,通常過兩天後,患者傷處的引流物就會變清澈狀,甚至量就變得很少了。絕大部分傷口在一兩個星期內會癒合完全,當然,每個人的皮膚膿瘍大小不一,嚴重程度不一,抵抗力也不一樣,恢復的細節與速度上還是有所差異。
若在動手術時,這個膿瘍周邊已經也變紅變腫,形成蜂窩性組織炎,醫師通常在術後還會加上抗生素幫患者抵抗感染。對抗的細菌以多數人皮膚上都有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請記得,如果醫師開了抗生素,請務必把它服用完全,雖然開完刀引流膿瘍候,你很可能就覺得好多了,或是在吃藥一天後根本覺得沒事了,但如果因此就不吃藥沒有治療完全的話,有機會養出有抗藥性的厲害細菌啊。
假如患者延遲治療的時機,拒絕切開膿瘍,很可能感染會愈來愈嚴重啊!當感染擴散到周邊組織,進入血液循環,造成發燒及其他感染症狀的話,病人就可能從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演變成全身都病懨懨的。萬一切開引流時,患者已經開始因為這膿瘍而發燒的話,就不是個好現象,代表感染比較嚴重了,甚至已經到更深層的地方,要小心是否有更大範圍的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壞死性筋膜炎,或是全身性感染問題。
假使治療後患者該位置仍然反覆發生皮膚膿瘍,要小心是否病人身上已經長了有抗藥性的細菌種類,要做細菌培養並且用上適切的抗生素才好。當然,患者也要注意自己的衛生習慣,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避免處在髒亂的環境,並好好控制血糖,注意自己的血液循環等,別讓小感染引發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