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GI減肥法真的有效嗎?醫師告訴您

by | 5 月 25, 2018

甜食人人愛,但你知道什麼是「升糖指數」Glycemia Index嗎?你知道升糖指數也許可以幫助你減肥嗎?


什麼是升糖指數?

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或寫做昇糖指數,簡單來說就是代表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或慢的數值。GI值愈高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的速度就愈快、反之GI值愈低的食物,血糖上升就會比較緩和

各種食物的升糖指數是怎麼知道的呢?一般我們會先以葡萄糖當作基準:科學家們讓實驗者吃下50克的葡萄糖,然後抽血測量實驗者的血糖變化,記錄兩小時內血糖上升的曲線,最後算出曲線下的面積總和(用數學積分的原理)。我們將葡萄糖的GI值訂為100。

其它食物都是採用相同的實驗方法,然後把積分拿來和葡萄糖做比較,就可以得出這種食物的升糖指數。一般而言我們說GI值70以上的食物屬於高升糖指數GI值55以下的屬於低升糖指數。那GI值55-70之間的食物呢?當然就叫做中等升糖指數。


愈甜的東西,GI值就愈高嗎?

這邊要先澄清一下民眾常見的誤區:並非愈甜的東西GI值就愈高、也並非不甜的東西GI值就很低。蔡醫師在舊文章《低GI概念創意餐廳:如何運用飲食順序幫助減肥?》裡面就講過一個最毀三觀的例子:白飯的GI值是84,香蕉的GI值是55,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呢?因為升糖指數的高低牽涉到含糖種類、澱粉結構,也會受食物中的蛋白質、油脂、纖維素影響。

不過我們可以給一個大方向:通常加工過的精製食物GI值比較高,而原型食物的GI值比較低。同樣舉米飯為例:白飯的GI值是84、糙米飯的GI值是56、白米混和糙米一起吃則GI值可以降到65左右,是不是差很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請糖尿病友把白米飯換成糙米飯、或者至少混和一些糙米來吃。此外「先吃菜、再吃飯」的方式,也有助於緩和血糖上升。


常見食物的升糖指數GI



升糖指數有誤差怎麼辦?

這時候有人就問了:「我上網查白米的GI值,有人寫84、有人寫72、也有人寫87,到底哪個才是對的?」蔡醫師來回答你這個問題:這些誤差一點都不重要!你只要知道白米歸類在「高升糖指數」這類就夠了。

現在網路上的資訊非常豐富,只要查詢一下就能知道各種食物的升糖指數。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有個基本概念,能夠區分某樣食物的GI值屬於高、中、低哪一大類,足以幫助我們選擇食物就好,那些細微的誤差並不會造成影響。


升糖指數能幫助我減肥嗎?

終於講到重點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要先講解一下肥胖的「胰島素假說」:我們吃下碳水化合物(糖或澱粉)之後血糖會上升,胰臟就必須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胰島素的主要作用在於促進細胞利用糖分、並且促進脂肪囤積

因此如果我們吃了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血糖上升得比較快、會刺激胰臟分泌比較多的胰島素、也就比較容易發胖;反之如果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就比較不會發胖。這個假說非常淺顯易懂,不過造成肥胖的因素很複雜,胰島素假說只能解釋其中一部分而已。

關於低GI食物怎樣幫助我們減肥,還可以從其他幾個層面來看。首先,吃低GI食物之後血糖緩慢上升再緩慢下降,換言之就是「飽足感比較持久」,能夠減少我們吃零食或其它高熱量食物的機會,就比較不容易變胖。此外本文的前半段有提到過,低GI食物通常都是原型食物,所以吃低GI食物相對會比吃高GI的精製食物不容易讓人變胖。


所以低GI食物我就可以放心吃囉?

也不要把事情想像得那麼美好,要知道食物的GI值跟「總熱量」是兩回事。白飯的GI值雖然高、糙米飯的GI值雖然低,但是吃一碗的熱量兩者同樣是280大卡左右,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你如果覺得糙米飯的GI值很低,就很放心地連吃兩碗,那你總共吃下了560大卡的熱量,只會胖得更快。

再舉幾個例子:有不少富含油脂的食物其GI值也都很低,比如奶油、堅果等等。吃這些東西對血糖造成的影響的確不大,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些食物的熱量很高,如果吃太多的話,恐怕這些油脂就要通通變成你的游泳圈跟蝴蝶袖了(好驚悚)。

《補充》另外有一個名詞叫做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簡稱GL):將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重量(克)乘以食物的升糖指數,再除以100,就能算出這項食物的升糖負荷。其實它就是一個總量的概念,但是在計算上比較麻煩,沒有像升糖指數那麼直觀好運用,我這邊就不多花篇幅解釋了。


蔡醫師來做個結論:

1、升糖指數主要是運用在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上。

2、一般而言原型食物的GI值比較低、加工過的精製食物GI值比較高。當然也有一些例外。

3、升糖指數對減肥可能有幫助,但不是萬能。想減肥的人請搭配總熱量的觀念一起服用。

祝各位健康瘦身。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