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有哪些皮膚狀況,需要特別注意呢?
讓我們來看看三個容易在冬天,尤其是氣溫低的時候惡化或發作的皮膚問題。
寒冷度第一名: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英文的俗稱叫做「cold sore」,意思是感冒瘡;或者可以照字面翻譯成「寒冷瘡」,通常在感冒、抵抗力下降的時候會出現。
每當天氣變冷,門診就會發現好幾位單純皰疹的患者,本來只侷限在嘴唇小部分區域的疹子,在短短幾天之內,擴散到好幾個部位,甚至從右邊的臉頰,擴散到左邊的臉頰。
可能的原因,不外乎天氣冷,造成嘴唇乾裂,形成多個微小傷口,在吃東西、擦嘴巴時,難免會把病毒帶到周圍,因而傳染到乾裂的區域。
皰疹發作時,最忌諱手一直抓、一直摳,皰疹的水泡裡有病毒,手抓過病灶後,再去摸其他皮膚,就有可能傳染到其他部位;特別是本身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皮膚屏障功能已經不好,一點點小外傷,都可能讓病毒趁虛而入,引起大面積、廣泛性的皰疹病毒感染,嚴重的案例,甚至會導致發燒、全身性感染,這點一定要格外小心。
多發性的皰疹病毒感染,治療除了外用抗病毒藥膏之外,往往需要吃口服抗病毒藥,短時間內讓已經擴散的病毒數量快速減少,避免全身性感染。(你的累,皰疹都知道)
乾燥度第一名:冬季癢
冬天天氣乾冷,肢體末端皮膚含水量因為環境的關係而降低,進而引發皮膚乾燥、乾燥誘發癢感,抓了之後皮膚破損更厲害、水分散失更多、引發更厲害的發炎,這就是冬季癢的惡性循環。
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是最常有冬季癢的族群,除此之外,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慢性腎臟病、甲狀腺低下、正在接受標靶治療(EGFR-TKI)的患者,都是容易罹患冬季癢的人。
冬季癢的治療,重要的不是擦藥,更不是吃藥,而是勤擦保濕劑;外用保濕劑,除了能加強皮膚屏障、減少經皮水分散失,還能有效降低癢感。
值得住意的是,市售的保濕劑,按照劑型以及油脂和水的比例,可以分成乳液、乳霜、以及油膏三種質地,乳液偏清爽,乳霜較潤滑,油膏則密封性佳;冬季癢因為皮膚缺水也缺油,所以選擇油脂含量高的乳霜或油膏,效果比較顯著。
不論使用哪種保濕劑,大面積、一天多次勤擦,才能讓冬季癢控制得宜。
天氣冷,很多人喜歡泡個熱水澡,溫度高、時間長浸泡在熱水當中,會讓皮膚表面的水分散失更多,往往會惡化冬季癢。如果真的很喜歡泡澡,也請把泡澡的時間縮短、水溫降低,泡澡的當下不要添加任何清潔用品像是泡泡浴、沐浴鹽,泡完澡立刻全身擦保濕劑,睡覺前記得再補充一次,才能減少泡澡對冬季癢的負面影響。(泡SPA治百病?小心傷口惡化、皮膚乾癢!)
搔癢度第一名:疥瘡
冬天容易惡化的皮膚疾病當中,搔癢度百分百的,非疥瘡莫屬!
疥瘡是一種寄生蟲傳染疾病,主因是疥蟲寄生在人體皮膚內,因為疥蟲在皮下打洞、覓食、產卵、而引發劇癢的皮疹,主要經由人與人接觸而傳染。
冬天因為溫度與濕度的變化,適合疥蟲生長,常常可以見到感染疥瘡的患者,隨著氣溫下降而增多。
疥瘡在集體生活的場所,像是安養院、軍隊、球隊、監獄當中非常常見,門診只要見到平時住在安養院的患者,皮膚科醫師心裡一定會想到的疾病,其中之一就是疥瘡!
圖片中這位住在安養院的婆婆,這次來看診,主要的皮疹在腳底,雙側腳底對稱性的脫屑,仔細一看,可以看到腳掌心還有一些沒乾掉的小膿皰。
雙側腳心膿皰合併脫屑的皮疹,其實我腦中閃過的第一個診斷是汗皰疹,但是婆婆住在安養院,基於排除疥瘡的考量之下,我還是刮皮屑做顯微鏡鏡檢。
剛把玻片放上顯微鏡,第一個視野,就看到一顆破掉的蛋,雖然心中有點存疑,還是繼續搜尋任何可能的證據;玻片一轉開,哇!竟然每個視野都看的到蟲,除了破掉的蛋殼,還有完整的蛋!這位婆婆,雖然全身只有腳底有病灶,卻不幸罹患了高度傳染力的挪威型疥瘡。
當下我趕快告訴家屬及照護機構,婆婆這次罹患傳染力很強的疥瘡,需要更妥善的隔離措施及治療。
冬天一到,疥蟲也跟著發威,家中有團體生活的成員,真的要格外提高警覺!(疥瘡 如何自我察覺?如何診斷?)
看到這裡,有沒有開始覺得很困惑,為什麼天氣冷,常出現的皮膚病是皰疹、冬季癢、疥瘡,我們常常聽到的凍瘡、凍傷呢?
其實南台灣的冬天,除了寒流來襲的幾天,氣溫有可能會降到攝氏十度上下,大部分的日子,白天的高溫可以超過二十度,夜裡才會低到十幾度。所以南台灣的冬天,溫度約略是北國的夏末初秋,對常常冰天雪地的溫帶國家來說,冬天的南臺灣,氣溫其實是蠻舒適,也因此,看到凍瘡的機會並不多。
偶爾會遇到出國玩雪,在氣溫低的環境走動太久,或是因為工作的關係,長時間待在冷凍室中,又沒有做好足部保暖,這些人才比較有可能得到凍瘡。
最後要提醒大家,寒流來襲,請務必注意好保暖,皮膚平常就有狀況的患者,也請加強保濕,不要因為天氣冷,就一直沖溫度很高的熱水、或是每天泡澡,這些會讓皮膚發炎的情況更形惡化;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在家中或浴室中加裝暖器,升高室內溫度。
同場加映:
皮膚科醫師教你正確臉部保養
冬季乾癢、冬季溼疹,醫師教你解決乾燥性皮膚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