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發作,可不可以抱小孩、餵母奶?

by | 12 月 17, 2017


昨天門診,來了一位產後四十天的新手媽媽,她腰間長了一整排群聚的水泡,同時合併有刺痛、灼熱的症狀;衣服一翻開,答案很明顯:她得了帶狀皰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

在投予抗病毒藥物連續五天之後,水泡逐漸乾掉、結痂,媽媽的劇痛也顯著改善。然而,媽媽很擔心剛出生的小嬰兒,也會被傳染,因此自行隔離,不敢抱寶寶、也不敢繼續餵母乳。

「醫師,請問我還要隔離多久,才可以餵寶寶?」媽媽這樣問。

帶狀皰疹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致病原是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這隻病毒在第一次感染人體時,產生的病症是水痘;當病毒活化,再次感染人體時,產生的病症是帶狀皰疹。(水痘病毒來搗亂,皮蛇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抗病毒藥物發明以後,以前讓人聞之色變的帶狀皰疹,在第一時間投予抗病毒藥物之後,疾病就能快速緩解;台灣地區年滿一歲的孩童,也都全面施打水痘疫苗,近十年來,隨著帶狀皰疹疫苗問市,帶狀皰疹、水痘,似乎對人類的威脅逐漸減輕,然而,這個古老的病毒,還是有很多值得探討的面向。


帶狀皰疹會傳染給其他人嗎?

會!

帶狀皰疹是病毒感染造成,所以本質上就是會傳染的疾病,病毒存在於水泡內含的液體中,所以會經由接觸到皮疹而被傳染;此外,病毒也可以經由飛沫傳播。

帶狀皰疹病毒的DNA,在患者的水泡液、血漿、周邊白血球、唾液、乳汁中都可以被偵測到,然而,偵測的到病毒不代表就會藉此傳染,只是證明了帶狀皰疹正在感染時,病毒不會只侷限在感染的部位。

如果家中有人得到帶狀皰疹,而同住的家人沒有免疫力低下,像是癌症正在接受化療、器官移植正在吃抗排斥藥、自體免疫疾病正在接受治療等等的情形,比較常見的做法,是避免接觸到患者的皮疹,同時患者須把水泡妥善包紮好,減少水泡液內的病毒傳播出去。

然而,避免接觸到患部,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不被傳染,根據目前的文獻佐證,建議在水泡還沒結痂的急性期,患者除了包紮皮疹之外,還要戴口罩、不跟家人共用餐具,避免飛沫傳染。


餵母奶的媽媽得到帶狀皰疹,可以繼續餵母奶嗎?

由於母乳中可以偵測到帶狀皰疹病毒的DNA,雖然這並不表示病毒會經由母乳傳染給寶寶,但是由於病毒會經由飛沫傳染,因此建議,如果媽媽得到帶狀皰疹,在水泡還沒乾掉結痂的急性期,是具有傳染力的,這段期間,不建議親餵母奶。

等到水泡全都結痂,而且不再有新的水泡出現三天之後,只要皰疹不是長在胸部,母乳媽媽就可以親餵寶寶了。


媽媽的抗體可以幫助寶寶對抗病毒

媽媽可以給寶寶的抗體,在寶寶出生前,會經由胎盤給寶寶,出生後,可以經由母乳給寶寶。

足月的嬰兒,體內會有媽媽經由胎盤給他的抗體,這些抗體具有保護作用,可以有效的對抗帶狀皰疹病毒;然而,這些媽媽給的抗體,會隨著寶寶年齡增長,而越來越少。

根據一項大規模的研究指出,寶寶體內的抗體濃度,在剛出生一個月時最高,大約到寶寶三到四個月大時,抗體濃度就掉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到寶寶五到六個月大時,體內的抗體濃度就低到測不出來了。

如果今天寶寶是早產兒,懷孕28週以前就出生的早產兒,其實寶寶體內的抗體濃度不高,並不具有有效的保護力;如果寶寶是29週到35週之間出生的早產兒,在寶寶兩個月大時,只有四分之一的寶寶,體內還測的出抗體。


母乳中有病毒,也有對抗病毒的抗體?搞得我好亂啊!

母乳中會有對抗病毒的抗體,然而,母乳中也能測出病毒的DNA,文獻當中,確實也有母乳寶寶被帶狀皰疹的媽媽傳染的案例發生,那媽媽在感染帶狀皰疹的時候,把母奶擠出來餵寶寶,到底是對寶寶有保護力,還是讓寶寶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呢?

針對這種兩難的局面,其實不論文獻上、或臨床上,醫師們各有不同的解讀與建議。

真正確認會經由母乳傳染給寶寶的病毒,目前為止只有後天免疫不全病毒(HIV)、以及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HTLV),所以有一派的說法,認為媽媽得到帶狀皰疹,還是可以繼續餵母乳,因為母乳中的抗體可以保護寶寶。

然而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

先不談母乳中的病毒會不會傳染,我們先看一些已經發生的個案:正在傳染期的帶狀皰疹,即使皮膚病灶都包紮得宜,病人的房間中還是測的出病毒;所以即使母乳是擠出來的,但是母乳會不會被病毒汙染,我想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確認。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帶狀皰疹的急性傳染期,普遍認為是皮疹還沒結痂的時期,大約會在發疹後兩週左右,這兩週之間,以配方奶代替母乳,我想對寶寶的影響不大;再者,不管是經由甚麼方式,一旦一歲前的寶寶真的被傳染到病毒,雖然已經有了抗病毒藥物可以殺死病毒,然而只要是感染,就會有併發症的風險。

所以這個問題,可能需要患者與醫師、同住家人們一起權衡風險,根據每個家庭照護人力不同,而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媽媽長了皮蛇,到底應該怎麼做?

綜合以上的觀察及研究,到底媽媽得了帶狀皰疹,能不能繼續照顧孩子,能不能餵母乳呢?

我會這樣評估:

如果今天寶寶剛出生不滿一週,媽媽就得到帶狀皰疹,寶寶有可能在子宮中就被病毒感染了,因此會建議寶寶及早就醫治療,避免感染引發併發症,同時媽媽不接觸小孩,也不餵母乳。

如果今天足月的寶寶,出生後滿一週到兩個月之間,媽媽得到帶狀皰疹,由於寶寶體內的抗體濃度高,即使寶寶被傳染到,相對症狀輕微;不過基於預防被感染的立場,如果可能,還是請媽媽戴口罩、不親餵母乳、把皮疹包紮好,一直到水泡乾掉後再親餵母乳。

如果媽媽得到帶狀皰疹,寶寶是已經滿五個月的足月寶寶、或是一歲以前的早產寶寶,由於寶寶體內的抗體濃度很低,被傳染病毒後有併發症的比例已然升高,就不建議再由媽媽來照顧孩子,也不建議在急性期餵母乳;一直等到水泡都乾掉,連續三天沒有新長的水泡,而且皮疹的位置不在胸部,媽媽才可以再餵母乳。

回到患者身上,這位罹患帶狀皰疹的媽媽,之前已經做好隔離,如果身上的水皰都已經結痂,傳染力就下降了,只要胸部沒有病灶,就可以抱小孩、同時親餵母奶。

如果正好在乳房上有水泡,則會建議等到所有的皮疹都變成疤痕、或是只剩下色素沉積時,再親餵母乳。

我也曾經是母乳媽媽,如果今天是我自己在哺乳期間得到帶狀皰疹,我會如何處理呢?


照顧新生兒、加上餵母乳,是非常耗費心力與體力的工作,帶狀皰疹又是很折磨人的病,如果家中有人手可以幫忙,不管孩子多大,其實我都建議讓生病的媽媽充分休息,不要照顧孩子、不要親餵母乳,徹底休養、吃好睡好,等到水泡都乾了,已經沒有傳染力了,再開始照顧孩子、親餵母乳。 

致謝:本文承蒙皮膚科陳毅書醫師、張賴妙珣醫師、郭宏文醫師、馮文瑋醫師、劉怡慧醫師、小兒科曾怡元醫師、小兒科徐嘉賢醫師,提供臨床經驗分享及文獻導讀




同場加映:


這三個部位長皮蛇,當心嚴重併發症!

參考文獻:
1. Prevalence of Anti-Varicella-Zoster Virus Antibodies in French Infants under 15 Months of Age. Clin Vaccine Immunol. 16(4): 484–487. 2009
2. Recommendations for breastfeeding during maternal infections. J. Pediatr. 80 no.5 suppl. 2004.
3. Breastfeeding 7th Edition A Guide for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by Robert Lawrence. 2010 Chap. 13
4. Herpes zoster in hospitalized adults: Practice gaps, new evidence, and remaining questions. J Am Acad Dermatol. 17: 32200-4. 2017
5.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cella severity and level of anti-Varicella Zoster Virus maternal antibodies in infants below one year of age. Hum Vaccin. 7(5):534-8. 2011
6. 台中榮總新生兒科母乳專區:哺乳禁忌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什麼是有機磷?中毒會怎樣?緊急處置不能等(圖文懶人包)

什麼是有機磷?中毒會怎樣?緊急處置不能等(圖文懶人包)

電梯抵達地下二樓後門一打開,徹清踏出步伐準備取車,卻突然吸到一股怪味,瞬間變得很不舒服,像是被鎖喉般難以呼吸,瞬間整個顏面部都好不舒服,似乎充滿了眼淚、鼻涕、和口水。徹清用最快的速度跑到車上關上車門,忍不住大咳了好幾下,快喘不過氣來,拚著將車子開出地下室,停在路邊,才趕緊放下車窗,大口大口的呼氣著正常空氣。 傍晚回家時,徹清走到管理室抱怨:「下午我去地下室開車時,聞到一股味道後就喘不過氣又眼淚鼻涕直流。究竟是發生什麼事?」 「抱歉抱歉,烏先生,」管理員解釋:「下午有人來噴藥,是減少蚊蟲的殺蟲劑,我們忘了貼公告了。」...

肺炎鏈球菌感染數創三年新高,疫苗接種增加保護力!疫苗接種該注意什麼,感染科醫師告訴你

肺炎鏈球菌感染數創三年新高,疫苗接種增加保護力!疫苗接種該注意什麼,感染科醫師告訴你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陳宜君醫師指出,「如果肺炎鏈球菌由上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可能侵襲各個器官,演變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患者的狀況可能兵敗如山倒,而住進加護病房;可能因而器官衰竭,如肝腎功能受損,嚴重甚至導致洗腎。這些情況都讓家屬很難過、無法接受。」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我們都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地球不是為了我們而公轉自轉,但每天有這麼多不開心的事情,我們要怎麼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傷呢?每次當你得知各種不如己意的消息,又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在潛意識中,會出現一些防衛機轉來保護自己。這樣說好了,當你看一齣連續劇時,會不會有時覺得這個角色怎麼這麼奇怪,為什麼做錯事被拆穿時,他要暴怒成這副德性?或是他明明很想要有人陪,卻因為怕告白失利,而選擇讓兩人感情永遠都在原地徘徊?或者,明明一句道歉就能結束誤會,為什麼要扯東扯西毫不坦白呢?...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拿一條毛巾就能優化整個伸展的流程,如果你有彈力帶的話,也可以利用彈力帶輔助。這次來跑一段腿部的伸展拉筋吧。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當我們口語說到「中風」,通常是指腦部血管出了事情。較常見的是血管栓塞,血液流不過去,稱為「缺血性中風」,導致某個區塊的腦部就失去了功能。另外一種可能是血管破裂出血,稱為「出血性中風」,同樣會造成腦部失能。於是,我們會看到中風患者無法順暢說話,嘴巴歪一邊,某一手某一腳無法出力活動,與過去的樣貌完全不同。 你可能也曾覺得奇怪:「為什麼有的人臉看起來好好的,卻說他被診斷中風呢?」「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看起來很嚴重,一下子就過世。有的人卻好像很輕微呢?」又或者:「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只是動的不好,有些人卻還會又麻又痛呢?」...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個70歲的男性患者,罹患慢性肺病,且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而猶豫不決。」陳紹緯教授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來治療。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是透過3個小傷口,在胸腔鏡的輔助下,從左心耳外安裝左心耳夾。除了解決二尖瓣逆流的問題,一併處理了左心耳來降低未來中風風險,術後患者順利恢復,目前狀況穩定,在門診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