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的可能後遺症 – 淋巴水腫(懶人包)

by | 7 月 27, 2017

淋巴水腫代表著組織裡堆積了多餘的液體,導致肢體顯得腫脹。


淋巴循環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淋巴結會過濾經過的液體,留下細菌、病毒、及廢物,由白血球破壞。淋巴管裡多餘的液體最終會返回血流,如果沒有正常的淋巴引流或淋巴管阻塞時,液體就會累積於組織內造成局部腫脹,例如常見受到影響的部位是手臂或腿部,我們就可說此處有淋巴水腫。


淋巴水腫可能是先天的,打從出生起淋巴系統就出現異常,稱為原發性淋巴水腫;若是原本正常的淋巴系統受到阻塞,像是外傷、燒傷、放射治療、手術移除、腫瘤入侵、寄生蟲疾病導致而成的淋巴水腫則被稱為次發性淋巴水腫。



由於次發性淋巴水腫較常見,以下我們就著重於討論次發性淋巴水腫。


手術或放射治療導致的淋巴水腫最常發生在手臂和腿部,像治療乳癌時,手術時會移除腋下淋巴結,術後可能還會加做放射治療,也可能癌症已經侵犯到淋巴結而影響循環。


患者容易呈現單側的淋巴水腫,發生時間點不一定,有人治療後就覺得淋巴回流不順,但有時淋巴水腫會在術後好幾年後才發生。


● 患者可能會覺得首飾變緊,或甚至戒指、手環、手錶陷進去肉裡。


● 覺得手臂或腿部的皮膚變緊,肢體沉重,可能會癢。


● 手腕或腳踝等關節的柔軟度變差。


● 逐漸看不見受影響部位的靜脈血管。

● 兩側肢體看來不對稱。


確診前先要確定這樣的水腫不是來自於心臟衰竭、腎臟衰竭、肝硬化、或血管內血塊阻塞(血栓)


因此提醒各位,若你因為乳癌、生殖器官癌症等而接受了會移除淋巴結的手術術式,或是曾接受放射治療,術後要盡量記得以下注意事項:


● 四肢不要戴首飾(腳鍊、手環、戒指)或穿太緊的衣物


● 坐著時候不要翹腳,長時間撐住肢體會增加腫脹


● 不要熱敷或冰敷,這裡對溫度的感覺可能不夠敏銳,容易因為燙傷或凍著而傷害了皮膚、引發感染。


● 術後盡早活動復健手臂或腿部


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 到醫院就診時,要告訴醫護人員哪一隻手曾經移除淋巴結,不要在那隻手上打針抽血,也不要用那隻手量血壓。(像是左側乳癌第二期接受手術切除乳房及淋巴結廓清的人,可以請醫護人員在病歷上註明「左手禁治療」這樣的字眼。)


● 進行園藝活動的畫最好戴手套保護


● 戶外務必防曬防蚊,免得皮膚因太陽曝曬或被蚊蟲叮咬而受傷,進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 飛行中艙內壓力變化會讓淋巴水腫更顯嚴重,最好要穿適合的加壓裝置。




沒有治癒淋巴水腫的方式,但會建議:


 休息時盡量將腫脹的手臂或腿放在舒適的表面上,高於心臟水平


 溫和的運動有助於淋巴引流,因為當肌肉出力時,自然會使淋巴液循環,幫助液體回流,減少腫脹。但不要運動過度,像舉重之類的就不怎麼合適。


 使用彈性襪或彈性袖套,提供持續性的末端加壓,促使淋巴回流。


 要注意如果手腳發紅、腫脹增加、疼痛,可能是感染。




記住,若癌症治療的過程造成你有淋巴水腫,要記住學習以下幾件事情:


 了解感染的表現為紅腫熱痛,並瞭解如何預防感染(例如防蚊、防曬要確實)


 了解如何運動來幫助淋巴回流(可向醫院內的物理治療師諮詢)


 了解如何保護受影響的手或腳(戴手套、穿襪子)


 了解如何照顧皮膚和指甲(指甲怎麼剪才不容易受傷、皮膚要保濕)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