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該如何治療?如何預防?

by | 6 月 27, 2017

急性腸胃炎的感染方式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如何評估急性腸胃炎的病人是否需要就醫,還有該怎麼給予適當的居家照護。這篇文章我們要來談談,有哪些藥物可以治療急性腸胃炎,以及經過證實可以有效預防急性腸胃炎的方法。


要談治療與預防,必須先簡單介紹一下腸胃炎常見的病原體及感染方式: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沙門氏菌等,為台灣常見的病原體,當沒有抵抗力的人,食入受到污染的食物與飲水,或吸入病人嘔吐及排泄時產生的飛沫,就會受到感染。


感染後最常見的症狀為嘔吐與腹瀉,大多數的病人在適當的照顧後,都可以恢復健康,恢復所需的時間則依個人體質還有感染到的病原體而定。少部分的病人則可能會有腸穿孔、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的併發症。




真正有效的藥物治療


先說結論。不論是病毒或是細菌感染造成的急性腸胃炎,真正有效的治療只有:


適當的補充水分以及正確的飲食。


 鋅、益生菌、以及特定的止瀉藥,除此之外的藥物吃了沒幫助,還有可能讓症狀更加嚴重。


 不建議常規使用抗生素,只有在幾個特別的情況下才需要考慮。




鋅及益生菌:有效縮短腹瀉時間


● -盡快從腹瀉開始時就每天給予 10~20 毫克,連續 10~14 天,除了可以縮短腹瀉時間外,甚至可以降低未來 2~3 個月再次腹瀉的機會。不過歐洲兒童消化系醫學會有提到,開發中的國家,小朋友缺乏鋅的比例較高,補充鋅的治療效果較好,但在已開發國家中,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有效。


 益生菌-許多文獻指出,在急性腸胃炎的病人身上,投予高劑量的益生菌,可以改善腹瀉的症狀並縮短病程。但益生菌的種類很多,根據各自的研究,對人體可能有其不同的效果,不是每一種都真的能有效治療急性腸胃炎,其中有最多證據證明效果良好的是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




止吐藥及止瀉藥:不一定有幫助


當嘔吐發生時,病人通常經過適度休息與補充水分後,症狀就會緩解,不一定要用到止吐藥。有止吐效果的藥很多,也有各自的副作用(如堆體外症候群、心律不整、加重腹瀉等),只有持續嘔吐的病童,才需要由醫師評估是否要使用。


常見的止瀉藥有兩大類,一類是吸附劑,藉由吸收腸子內多餘的水分及病菌毒素,達到止瀉的效果,但目前沒有強力的證據證實有效,不過由於藥效溫和,在腹瀉嚴重的病人身上仍可考慮使用,只是吸附劑會同時將養分或其他藥物一併吸附,故建議和食物或藥物要間隔服用。


另一類則是胃腸蠕動抑制劑,如 Loperamide,顧名思義該藥物會讓腸子蠕動變慢甚至完全不動,有立即且顯著的止瀉效果,但也因此增加了病菌與毒素滯留在腸子內的時間,反而易有嚴重腹脹、腸阻塞、膽汁性嘔吐等副作用,對於腸胃炎的治療完全沒有幫助,甚至讓病情更加嚴重,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在小朋友身上!


此外,近年來還有一個新的止瀉藥 Racecadotril,作用方式為對抗腸道的分泌型腹瀉,針對以此機轉造成的拉肚子(如常見的輪狀病毒感染),是一個安全且效果滿好的藥物,但是在其他類型的腹瀉上,則沒有這麼顯著的療效。




抗病菌藥物:特定情況下才使用


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病人,大部分都可以在數天左右的時間,靠自己的免疫系統擊敗病毒,漸漸恢復健康,而且絕大多數的病毒感染,都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一般還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要的照顧方式。


至於細菌性腸胃炎,比如說台灣最常見的沙門氏菌,絕大多數的病人還是可以靠自己的免疫力戰勝它們,因此不建議常規使用抗生素,除非有以下幾個狀況:


● 感染蔓延到腸道以外,如敗血症、腦膜炎、骨髓炎等。


● 臨床表現虛弱且感染嚴重(高燒不退、大量血便…)的病人。


● 三個月以下的新生兒。


● 有人工植入物的病人,如人工關節、心臟瓣膜等。


●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如愛滋病、癌症、服用免疫抑制劑、或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


● 確定使用抗生素有益處的細菌感染,如志賀氏菌及霍亂弧菌。

因此臨床上症狀輕微的病人,不論是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在治療上沒有太大的分別,還是以補充水分、正確飲食的支持性療法為主,並且使用鋅及益生菌做輔助,除非症狀真的比較嚴重,才由醫師根據病情使用藥物治療。




真正有效的預防方法


面對急性腸胃炎的威脅時,其實預防感染才是最具經濟效益的方式。以下是幾個有效的預防方法:

純親餵母乳到嬰兒至少六個月大-母乳中的抗體可以保護寶寶受到病菌的侵襲,也減少因為奶瓶及奶嘴清洗或消毒不乾淨,導致感染急性腸胃炎的機會,就算真的受到感染,喝母乳的小朋友症狀會比較輕微,恢復健康的時間也比較快。


養成正確的洗手習慣-病從口入,幾乎所有引起腸胃炎的病菌,都可以藉由被汙染的手傳播。在我們準備食物前、吃飯前、如廁後、處理小孩排泄物後等時機,都該用肥皂徹底地把手洗乾淨。


健康的飲食與衛生的環境-幫小朋友選擇新鮮且營養均衡的食物,準備食物的工具要清洗乾淨,避免吃生食喝生水,並適當的保存食物。要有乾淨的衛浴設備,家裡有腸胃炎病人的時候,妥善處理病人的嘔吐及排泄物,並幫家中環境消毒。消毒時要使用稀釋的漂白水,一般的酒精無法將腸胃炎的病毒殺死。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在嚴重的急性腸胃炎中,輪狀病毒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根據統計,輪狀病毒每年約造成全世界 40~50 萬個五歲以下的幼童死亡。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以有效保護嬰幼兒免於感染,目前在台灣仍為自費疫苗,但在台北市新竹縣竹北市有提供部分補助。




再次給大家的提醒


首先預防永遠勝於治療,相較於感染後接受治療所付出的成本,採用正確的預防方法,絕對大大的省錢又省時。


萬一小朋友還是不幸得到急性腸胃炎了,記得先評估病情嚴重度,中重度的病人趕快帶去看醫生,輕度的趕快補充水分並給予適當的飲食,再補充鋅及益生菌做輔助。對於大多數症狀輕微的病人來說,使用止吐藥、止瀉藥、或抗生素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希望這兩篇與腸胃炎相關的文章,能帶給爸爸媽媽們一些照顧小孩上的幫助。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濕疹癢癢怎麼辦?維生素D、益生菌、Omega-3脂肪酸是否有幫助?實證飲食指南(圖文懶人包)

濕疹癢癢怎麼辦?維生素D、益生菌、Omega-3脂肪酸是否有幫助?實證飲食指南(圖文懶人包)

「醫師,我的皮膚常常癢癢的,甚至會起一塊一塊的紅疹,之前都是被說是濕疹,有的時候就會出現,究竟怎樣才能”斷根”,跟我吃的東西有關係嗎?」

濕疹患者常有這些疑問,每當生活壓力變大,或是免疫系統對一些過敏原過度反應,或是環境中充斥太多刺激物,就會從皮膚看出狀況不好。

下肢麻癢痠痛,不動不舒服,面對不寧腿的6大非藥物策略

下肢麻癢痠痛,不動不舒服,面對不寧腿的6大非藥物策略

「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簡稱RLS)」代表著患者休息時很想動動腿,停止不動反而很不舒服,要活動一下才能緩解,一星期發生個兩、三次以上,尤其傍晚或深夜更常見,腿部不時出現不自主收縮感,沒法好好躺著睡覺,一定要起來再動個幾下才舒服點。不寧腿的發生率其實並不低,研究上顯示大約10到20人之間就有一個人患有不寧腿,尤其本身有缺鐵性貧血、腎臟功能不佳、或懷孕的患者,更容易出現不寧腿症狀。

耳朵又痛又癢,變得臉歪嘴斜,小心「惡性外耳炎」

耳朵又痛又癢,變得臉歪嘴斜,小心「惡性外耳炎」

聽到「惡性」外耳炎,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什麼「壞東西」。不過,我們目前所指的「惡性外耳炎」,是指相當嚴重的耳道感染,且不僅影響了外耳道,感染範圍延伸至顱底、顳骨、甚至腦組織和腦神經。也就是說,這裡的「惡性」,並不是說這是癌症、是惡性腫瘤,而是代表若患者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死亡率很高,甚至比癌症還致命,因此才被稱為惡性外耳炎。

然而,由於惡性外耳炎常常會被人誤以為是指惡性腫瘤,現在此病比較新興的名稱是「壞死性外耳炎(necrotizing external otitis)」,讓人比較好理解其主軸在於感染,並讓我們了解此病的迫切性。

研究證實瑜珈有益肌力,你可以這樣做

研究證實瑜珈有益肌力,你可以這樣做

研究發現,練習瑜珈的長者其腿部肌力會變好,走路速度變快,比較能從椅子上站起身。來試試看吧。活動英雄一英雄一→英雄二活動英雄二墊前腳側拉腰反英雄→斜三角英雄二→側弓步活動英雄一英雄一→英雄二活動英雄二墊前腳側拉腰反英雄→斜三角英雄二→側弓步挺胸下拉背墊腳椅子式直背伸展緩和深呼吸...

高膽固醇不僅卡血管,還會引起慢性發炎

高膽固醇不僅卡血管,還會引起慢性發炎

「我的痘痘很嚴重,需要吃口服A酸治療。可是,醫師說我膽固醇有點超標,就不建議吃了。所以這樣是我的肝臟不好嗎?」三十歲的芝婷最近大爆痘,卻無法吃A酸治療,難過地跟爸爸抱怨。

「咦,我還以為膽固醇超標,是會讓血管出現問題,就像是發作心肌梗塞!」爸爸回應:「醫生也說我的膽固醇太高,需要吃藥控制。看起來膽固醇跟心臟、肝臟都有關係呢。」

讓小孩高燒不斷、草莓舌、紅疹脫皮的「川崎式症」

讓小孩高燒不斷、草莓舌、紅疹脫皮的「川崎式症」

當一個小孩發高燒,手腳腫腫的,眼睛超紅充滿血絲,任誰看都會覺得:「啊,這次感冒這麼嚴重啊?!」然而,這次我們要討論的,可不是一般的小感冒,而是「血管發炎」導致的「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