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急性腸胃炎應該吃什麼?何時該就醫?

by | 6 月 26, 2017

一年四季皆會流行的急性腸胃炎


在台灣,急性腸胃炎是一年四季皆有機會流行的疾病,上個月我們醫院兒科病房的小朋友,就有一半以上是因此而住院,連我自己的女兒,也經歷了幾天的上吐下瀉。我曾經收治過因為感染「輪狀病毒」,導致頻繁抽搐的小朋友,最近也有嚴重到需要插管打強心針的案例。


在照顧家人與病人之餘,發現部分的家長,對急性腸胃炎的照護有一些錯誤的觀念:「買運動飲料稀釋」、「母奶會讓症狀更嚴重,不要餵了」、「一吃就拉,餵稀飯就好」……


到底爸爸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其實世界衛生組織及歐洲兒童消化系醫學會的治療指引不約而同的都建議採取以下的步驟:


● 持續評估症狀與脫水的嚴重度,是否需要立即就醫。


● 病情較輕微的小朋友,立即採取正確的方式補充水分及給予飲食。


● 補充鋅以及益生菌可以減輕腹瀉症狀,縮短病程。



出現這些症狀就要盡快就醫!


面對急性腸胃炎,我們常常把焦點都放在嘔吐以及腹瀉次數上面,反而容易忽略一些不明顯卻代表病情在變嚴重的症狀,以下有幾個應該要立即尋求醫療協助的狀況,給大家參考。


狀況一:持續性的嘔吐或吐出膽汁。


嘔吐是常見的初始症狀,通常給予病人適當的休息與補充水分就會緩解,但在嚴重的發炎、腸子阻塞、或是有其他潛在性疾病時,病人仍會持續嘔吐,甚至吐出含有膽汁的嘔吐物,進一步加重脫水程度、以及電解質的不平衡,此時就必須趕緊將病人送醫。




狀況二:中度至重度的脫水。


腸胃炎的病人最常見需要住院的原因就是「脫水」。當進入體內(飲食、點滴)的水分比失去(嘔吐、腹瀉)的少時,身體就會漸漸處於脫水的狀態,嚴重的脫水會對全身器官造成傷害,甚至會讓病人有生命危險。

正確面對急性腸胃炎-居家照護與飲食建議



臨床上我不時會遇到一些來門診時,就已經嚴重脫水的病人,有的是小朋友嘔吐及腹瀉都不嚴重,但胃口很差吃得很少,有的則是年紀小體重輕的嬰幼兒,身體能夠儲存的水分不多,本來就是脫水的高風險群。


我在這邊提供一個「兒童臨床脫水症狀評分量表」,讓爸爸媽媽們有一個評估的依據,而除了表中的症狀以外,還有如體重減輕、尿量減少、前囟門凹陷、呼吸急促、心跳過快等情形,也代表小朋友正處於脫水的狀態,輕度的可以先給他們補充水分,中度至重度的就需要帶去看醫生了。




狀況三:有嚴重的併發症或潛在危險因子。


有少數的腸胃炎病人,會發生如腸穿孔、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的併發症,如果小朋友在生病的過程中,出現嚴重腹痛腹脹、大量且頻繁的腹瀉、解血便、外觀虛弱、高燒不退、甚至是抽筋等症狀,要趕緊就醫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此外,年齡在 3 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或本身有潛在疾病(免疫不全、營養失調、腎臟病、糖尿病等)的病人,都屬於容易脫水或併發嚴重感染的高風險群,有腸胃炎的症狀時,都建議先尋求醫生的診察與評估會比較安全。



應該吃什麼?如何補充水分?


在確定病童沒有立即送醫的需求後,就要開始給予正確的居家處置。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歐洲兒科消化系醫學會的指引,都是以「預防脫水,治療脫水」、「避免營養攝取不足」、以及「減少腹瀉的時間與嚴重度」,為主要的治療方向。






建議一:從症狀開始時,就盡快開始正確的補充水分。


從發生急性腸胃炎的症狀開始,我們就要盡快的給病人補充水分,但必須補充的是含有鹽分的溶液,其中以「低滲透壓(<250 mOsm/L)口服電解質補充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為最優先的選擇。


電解質補充液中的糖分、電解質、滲透壓,都被設計為最適合人體吸收的比例,可以快速補充水分。有太多的研究證據顯示,電解質補充液能有效改善脫水,減輕嘔吐與腹瀉,降低需要打點滴與住院的機率。至於白開水或含糖飲料(如運動飲料),都是不好的選擇,大量飲用會加重腹瀉的症狀,導致嚴重的電解質不平衡。


如果一時無法取得電解質補充液,可以先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配方自行調製,在一公升的水或是蔬菜湯裡,加入 3 公克(約一茶匙)的鹽巴及 18 公克的糖,另外也可以用米湯加鹽巴,或是稀釋一倍的蘋果汁代替。


在補充水分時,有的小朋友會吐得比較厲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我們可以讓病人適度休息,並放慢補充水分的速度(比如說每 2~3 分鐘給一湯匙電解質補充液),但不可完全禁食不喝水,如果仍有持續性嘔吐,就趕快帶小朋友去看醫生。




建議二:嬰兒應繼續哺餵母奶,泡配方奶不需要稀釋。


喝母奶的寶寶在急性腸胃炎時,應該繼續哺餵母奶。儘管有部分嬰幼兒可能會在腸胃炎的急性期,因為母奶的乳糖含量較高,造成腹瀉次數較多,但許多研究都證實,喝母奶的寶寶從腸胃炎中恢復健康的速度較快,腹瀉的時間較短,體重減輕與營養不足的情況也較少。


如果是喝配方奶的寶寶,請不要泡濃度較低的配方奶(俗稱的半奶),這樣做既無法縮短腹瀉的時間,還可能因攝取的熱量及養分不足,導致病人恢復的時間變長。此外,無乳糖的奶粉亦不建議常規使用,除非在喝配方奶時,仍然有長時間或嚴重的腹瀉,在醫生的建議之下,才考慮暫時代替原本的配方奶。




建議三:不要過度調整飲食,給予正常該攝取的食物。


許多家長在小孩嚴重腹瀉的時候,都很直覺的認為要限制飲食,吃得越清淡越好,門診不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醫生,我的小孩已經吃兩個禮拜稀飯跟吐司了,為什麼他還在拉肚子?」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對腸胃炎的小孩該吃甚麼食物,給了這麼一個大原則:「適合腹瀉病童吃的食物,就跟同年齡的健康小朋友所需要的一模一樣。」


在歐洲兒童消化系醫學會,對於急性腸胃炎的治療指引中,也有這麼一句話:「在成功的補充水分 4~6 個小時後,就應該開始給予該病童年齡所需的食物。」


道理很簡單,大多數急性腸胃炎的小朋友,在經過適當補充水分後,腸胃的功能會開始修復,此時需要足夠的能量與養分,因此盡早給予正常的飲食,可以幫助維持電解質平衡、促進腸道黏膜修補、改善營養吸收並維持體重。


在食物的選擇方面,請盡量給予病人富含熱量及營養的食物,肉類、魚、蛋等應該持續攝取,高鉀的食物則有助於腸胃功能的恢復。至於烹調上則以水煮、少油(但不是無油)、少刺激性調味為主,可以將食物壓碎或打成泥,讓食物更好消化,並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餵食小朋友。


此外,臨床研究也有證據顯示,在小朋友腹瀉的時候,每天補充 10~20 毫克的鋅連續補充 10~14 天,或是給予高劑量的益生菌(尤其是 LGG ),都可以有效減少腹瀉天數、減輕急性腸胃炎的嚴重度、以及縮短復原所需的時間。




簡單做個總整理


文章寫到這邊有點長,幫爸爸媽媽們做個簡單的總結:面對急性腸胃炎,請先觀察小朋友的病情有沒有需要立即送醫,如果沒有,便盡快開始幫他們補充水分,並在小朋友的症狀改善後,接著給予適當的飲食,這樣才是正確的照顧方式。





咦?古醫師你怎麼都沒有說到急性腸胃炎是怎麼引起的?或是該吃甚麼藥可以幫助恢復健康?為什麼醫生會建議我吃益生菌?我們留待下一篇再來好好聊聊!




參考資料

1. The treatment of diarrhoea A manual for physicians and other senior health workers
2.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in Europe: Update 2014
3. Effect of Dilute Apple Juice and Preferred Fluids vs Electrolyte Maintenance Solution on Treatment Failure Among Children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