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吃糖會成癮,而且很傷身!

by | 3 月 16, 2017



一般講到會讓人成癮的東西,最先聯想到的通常是「毒品」類,像是海洛英、安非他命…等等的非法禁藥。也有合法的,不過就需要醫師處方的,像是鎮靜安眠藥。其他雖屬不良習慣,不僅合法也可自由購買,例如: 香菸、檳榔、酒類。至於茶與咖啡,則被當成提神飲料,休閒使用。

照這樣分類起來,上癮物質其實還蠻好區別的,不屬於「食物」這種必需品,可以自由決定吃或不吃。如果有人成癮了,只能算他「自找」的?

然而,近來諸多科學研究結果指出,有一種成癮物質,它不僅會單獨出現,還會隱身在各種食物裡。只要您生活在現代社會裡,而且需要進食,幾乎無法避免吃到。它存在您天天吃的食物中,而且還有「卡路里」!

猜到了嗎?印象中只是食物的「糖」,竟然也是成癮物質。

依照「成癮物質」的定義:首先,攝取後會感覺愉悅;然後,使用量會愈來愈大。停掉不用後,會出現戒斷症狀,身心不舒服,因此很想再度使用。

我們來看看,「糖」有沒有符合上述「成癮物質」的定義?

糖份進入身體之後,會刺激大腦釋放「血清素」(serotonin)以及「多巴胺」(dopamine),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會讓人「感覺良好」。這能解釋為何很多人一旦壓力大,就想吃甜的;吃了甜食,就覺得心情好多了。

然而,陡然飆升的血糖會讓身體大亂,於是身體接著分泌「胰島素」,以讓血糖回穩。胰島素讓細胞從血液中吸收糖分,降低血糖值。然而,進入細胞的糖分要是沒有使用掉,就會轉換成「脂肪」儲存起來。很多人雖然吃得不油,但是糖吃多了,還是會長胖。

血糖濃度在胰島素的調控下,像溜滑梯一樣降到低點。血糖降得太快,人會覺得情緒低落、乏力,甚至感覺頭昏、手抖。這時,最好的解方就是伸手再拿一塊甜食…

甜食就像雲霄飛車一樣,讓人的血糖值與情緒瞬間飆高又急墜,玩過一圈之後,還想再來一次,再一次…,口味愈來愈重,用量愈來愈大…,終於,上癮到無法自拔。

喜歡吃甜的,幾乎是人性。「糖上癮」在台灣的盛行率,恐怕是嚇人的高。君不見整條街的飲料店,幾乎開到三步一間,便利商店的冰箱裡,也永遠有各種含糖飲料待售。再觀察一下周遭有多少人幾乎不喝白開水,手上總是提著飲料杯,或是拿著汽水瓶,只喝有甜味的液體。

有人想說,反正都是碳水化合物,吃喝多了含糖飲料與甜食,減少麵飯類的主食就好啦!

事情並非如此簡單,糖類(單糖、雙糖)的營養價值除了熱量之外,就乏善可陳了。而澱粉類(多醣聚合物)的食物還含有纖維、蛋白質等,不僅營養更加全面,且能夠延緩糖份的吸收。另外,澱粉長鍊也需要酵素慢慢分解成糖份,血糖上升緩慢且能持長時間維持穩定。

另一個問題就是,糖的結構與人體必需的維他命C很像;如果糖份太高,人體吸收維生素C的量就會降低,進而產生健康問題。維他命C是一種「抗氧化劑」,能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free radical)所傷害。嗜糖者通常因維他命C不足而有免疫力下降、常生病、身體發炎或是傷口不易癒合…等等問題。

多吃糖的確是不好,但是,有沒有必須吃到的基本量呢?答案恐怕是,零。

人類自遠古以來,很少吃到含糖的食物,頂多剛好遇到成熟的水果可摘來吃,不然,幾乎沒有吃到糖的機會。所以,對於人體而言,代謝大量的糖份是種負擔。糖還是愈少愈好,沒有也可以。

有人可能會擔心,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不是葡萄糖嗎?沒有吃到糖,大腦會不會沒電?這倒是不用煩惱,人在血糖低時,身體會將脂肪甚至蛋白質轉化成糖,具有「糖新生」的能力。所以,糖對人體而言,並不需要一直攝取,就算完全不吃,也不會造成任何健康問題。

所以,糖成癮的人們,為了您的健康,請放寬心,毅然地跟糖分手吧?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