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背痛非常常見,而下背痛與姿勢的不平衡很有關係。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下交叉症候群」,也與姿態問題脫不了關係。
下交叉症候群影響範圍包括了骨盆處、髖關節、以及下背肌群,起源於這些不同位置的肌肉其肌力和張力並不平衡。下交叉症候群常常是久坐之後的副作用之一。
下交叉症候群
想想看,當我們每天花了許多時間坐在電腦桌前辦公,坐著看電視滑手機,幾乎一整天都離不開椅子。這時我們的腹部肌群,尤其是深處的腹部肌肉就會變得很弱很無力,而臀部的臀大肌、臀中肌也會明顯肌力不足。

久坐還會影響髖部,尤其是髖部屈曲肌群太緊繃,畢竟當我們坐在椅子上的時候,會保持髖部屈曲肌群一直是縮短的狀態,因此包括髂腰肌和大腿前部肌肉(股直肌和縫匠肌)都變得張力太大;同時,背部肌群也是很緊繃。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圖片,所謂的交叉就是這身體前後的兩個連線。由前方腹部肌群連到後下方臀部肌肉的部分變得肌力太弱,而前方髖部屈曲肌群到後上方的背部肌群張力太強。當這樣的不平衡持續存在的時候,我們身體的姿勢就會容易跑掉,變得骨盆前傾且腰椎前凸,常常有下背痛的困擾。
下交叉症候群不僅會帶來下背痛,當我們的姿勢平衡跑掉了後,對膝蓋與大腿後方的火腿肌也是帶來壓力,可想而知膝蓋痛就會隨之而來。
另外一個與下交叉症候群類似的狀況是「上交叉症候群」,如果你擔心的是自己的圓肩、駝背,可以先了解上交叉症候群。
改善下交叉症候群
改善下交叉症候群分為三個重點,一是改變生活型態,二是先放鬆緊繃的肌肉,三是強化無力的肌群。

- 改變生活型態
我們一直說下交叉症候群是現代人久坐之後的產物。因此想要改變,務必要改變久坐的生活型態,能站起來動一動或走走路的時候,就多起身晃一晃吧。現在許多辦公空間也會提倡可以站著辦公的方式,總之不要固定坐姿太久。另外,不要一直依賴交通工具,時間許可的話,給自己一段走路通勤的時間,或多利用樓梯。
研究發現,女生比較容易患有下交叉症候群。建議可以減少穿著高跟鞋的時間,即使你穿高跟鞋走起來沒有什麼異狀,不會腳痛或走不順,但持續性穿高跟鞋的姿勢還是容易讓下半身的肌力失去平衡,更容易患有下交叉症候群。
延伸閱讀:久坐者必練的簡易開髖伸展,消除僵硬緊繃
- 放鬆緊繃肌群
滾筒按摩對於放鬆緊繃肌群很有用。在下交叉症候群中張力比較大的幾個地方,包括大腿前側肌群、內側肌群、與髖部屈曲肌群,都可以利用滾筒按摩降低肌肉緊繃和肌筋膜的張力,甚至加碼按摩到小腿後方肌肉也很有用,因為多數下交叉症候群的患者同時也會感到小腿緊繃。
延伸閱讀:第一次使用就上手!用滾筒改善僵硬筋膜
除了利用滾筒按摩之外,一些適當的伸展動作也很適合來改善緊繃的肌筋膜。
- 強化無力肌群
最有效的肌力訓練就是強化核心肌群和臀部肌群。這兩部分的肌群在我們久坐的當下實在休息太久,需要一切強化訓練。研究顯示下交叉症候群的患者在鍛鍊核心肌群之後,可以有效地改善肌力不平衡。棒式是個很好的核心訓練方式,比較初階時可先採取四足跪姿練習跪姿平衡,以雙手與雙膝著地,背部打平,手掌落在肩膀正下方,膝蓋落在髖部正下方。接著右手向前平舉,左腳向後伸直,讓手部、軀幹、到腿部呈一直線。
(更多核心肌群訓練請看這裡: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2/11/core-training.html)
要強化臀部肌群的時候,臀橋是個非常好的練習,讓身體的動力鏈更能喚醒與啟動臀部肌群。
別讓下交叉症候群持續困擾你
總之,下交叉症候群是個姿態不平衡的狀態,影響了下背、髖部、和骨盆,由於部分肌肉過於緊繃,部分肌肉過於無力而造成不適,患者常常會有下背痛、髖部痛,姿勢也看起來不對勁,容易骨盆前傾且腰椎前凸。想要改變的話,需要靠減少久坐,放鬆緊繃肌群,與鍛鍊無力肌群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