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by | 12 月 26, 2024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阿茲海默症與年齡、基因遺傳、家族史等有關,患者的大腦出現一種β-澱粉樣蛋白的蛋白質,此蛋白質會呈現不規則的團塊形式,影響到神經細胞傳遞訊息,影響到學習、記憶、和溝通,因此患者變得容易忘記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有時候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即使在住家附近也可能迷路;無法有效率地作出決定,無法管控注意力,愈來愈無法處理財務問題。在個性與情緒方面,患者可能會變得憂鬱、冷漠,不想與人社交,容易被激怒,且有被害妄想。

阿茲海默症

因為阿茲海默症太有名了,許多人會把失智與阿茲海默症畫上等號,不過其實阿茲海默症只是失智症裡的一個分類。通常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是緩慢變差的,慢慢走下坡路,較不是急速變差。如果遇上家人的失智症狀進展極為快速,那就很可能還有其他原因造成失智。

目前沒有藥物能夠治癒阿茲海默症,也沒有確切的預防方式,但有幾個藥物能減輕症狀,或減緩疾病的進展。

失智症治療重點、照護資源,醫師圖文解說

血管性失智Vascular dementia

雖然阿茲海默症的名聲響亮,但我們也要認識另外一個非常常見的失智型態「血管性失智」,簡單講,就是腦細胞缺乏血流經過而壞死失去功能,因此最常會導致血管性失智的原因就是中風,甚至是反覆地中風,都會讓腦細胞受損。另外,高血壓、高血糖、血管粥狀硬化等讓血管不健康的狀況也都會提高血管性失智的機率。

血管性失智

血管性失智的早期表現包括了較難專心、難做計劃、記不得一些對話或發生過的事情,但這些症狀可能會與其他狀況,像是憂鬱症等重疊,因此並不好被發現。通常早期症狀會持續約兩年,家人才會發現患者變得難以獨立生活,思考愈來愈混亂,記憶力變得很差,難以與人對話,變得更焦躁與出現不恰當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血管性失智的進展通常不是一路走下坡,而是比較像走台階向下,往下一些後會平穩一陣子,再突然變差一些,但最終會進展到生活無法自理的程度。

注意五大特徵,找出假性失智

帕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提到帕金森氏症,大家會先想到走路小碎步,顫抖,僵直等動作方面的問題,患者難以啟動動作及維持平衡,同時很容易跌倒。但帕金森氏症的患者中約有七成後來會出現失智的狀況,日常生活中無法判斷或理性思考,就算看到景象,腦中卻無法作出相對應的思考,甚至開始忘記如何做一些常做的雜務。當病情變重,患者會更顯焦躁,且有更嚴重的被害妄想,腦中出現各種駭人的幻覺。患者的言語更顯受限,找不到適當的字詞與人溝通。

帕金森氏症

及早治療巴金森病,避免病情快速惡化

額顳葉型失智Frontotemporal dementia

額顳葉型失智時,額葉與顳葉的腦細胞功能變差,因此影響到人格、行為、和語言。其中一個造成額顳葉失智的原因是在額葉、顳葉處出現異常的蛋白質結構,而影響了腦部的功能,但目前為止,除了TDP-43突變基因遺傳之外,我們還不清楚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導致這些異常蛋白質的累積,也不清楚要如何避免。

額顳葉型失智

額顳葉型失智通常發生比較早,約在50多歲60多歲時出現症狀。額葉腦細胞功能受損時,患者會難以抑制、約束自身,於是行為與人格會有巨變,出現很不恰當的行為,例如本來可能是相當拘謹的退休老師,卻突然當眾露出生殖器;患者也可能出現類似強迫症的行為,反覆進行相同的儀式。有些患者明顯忽略個人衛生照護,有時又會極度冷漠。而額顳葉失智的在語言相關症狀包含了失去讀寫能力,沒辦法理解對方的言語,自己也愈來愈難形成完整有意義的句子。

失智症預防、照護重點,醫師圖文詳解

常壓性水腦症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當腦脊髓液製造太多,或腦脊髓液被吸收的太少,或腦脊髓液流通路徑受到阻塞,導致腦脊髓液在腦室裡蓄積過多,就被稱為水腦症。蓄積的腦脊髓液會對腦部組織產生壓力!因而帶來不少症狀!

常壓性水腦症

常壓性水腦症通常發生在超過60歲的老年人身上,是種發展緩慢的水腦症,引發腦室緩慢擴大,壓迫腦室周圍組織,雖然對腦部的壓力不像其他型態的水腦那麼高,然而這個病名「正常壓力」或說「常壓性」還是有點誤導大眾,因為其實這樣的水腦還是對腦部造成了壓力,並會引發症狀。

腦部曾經受過重大外傷、出血、感染、開過刀的話,都會增加常壓性水腦症的機會。而常壓性水腦症的症狀包含了步態不穩,兩隻腳距離較寬但很容易跌倒,且啟動行走會有困難;記憶力變差且變得冷漠;最特殊的是頻尿,甚至到失禁的程度。及時診斷常壓性水腦症很重要,因為這是極少數能用手術改善,甚至治癒的失智症。

走路不穩、失智、尿失禁 – 常壓性水腦症

健忘症候群Wernicke-Korsakoff syndrome

Wernicke及Korsakoff分別是兩個人名,而健忘症候群其實是兩個疾病(Wernicke disease,簡稱WD,和Korsakoff disease,簡稱KD)一起發生,與維生素B1缺乏有極高相關性。引發維生素B1缺乏原因的第一名就是過量酒精攝取(遠超過其他原因)。其他像是會影響維生素B1吸收的身體狀況包括了腎臟透析、胃繞道手術、及腸胃道癌症。

健忘症候群

出現WD時,患者會有視力問題,包含複視、眼球上下左右調節較差、和下垂的上眼皮。行為上變得較為暴力和混亂。當進展到KD的時候,患者會出現失憶,幻覺,難以了解別人的話語或閱讀到的資訊。更特別的是會虛構故事,雖然自己記不清許多事情,但會胡謅亂掰的方式把故事補全。

健忘症候群的特點是,這是個與營養缺乏(維生素B1缺乏)有關的疾病,且最常見的原因是酒精濫用,可以說是一個可預防的疾病,早點認知會很有幫助。

記性差、性格變、容易受騙!失智症警訊愛注意,醫師圖文解說

除此之外

引發失智的原因很多,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常見狀況外,大約還有近一百種失智原因,而且許多患者的失智可說是綜合型失智,例如同時有阿茲海默症加上血管型失智,就可說是非常常見的失智診斷。在我們進入高齡社會時,大家都要對腦部功能變化這件事情有所認識,並及早做出生活調整。

想避免失智,你該這樣吃

做好這四項,減少失智風險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