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下垂體腫瘤警訊與經鼻內視鏡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手術

by | 11 月 24, 2023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李丞騏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李丞騏醫師:大家好,我是李丞騏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腦下垂體腫瘤可能產生哪些症狀?

李丞騏醫師:腦下垂體腫瘤基本上分兩種,一種是功能性,另外一種是非功能性,以非功能性腫瘤來說,它會造成視力模糊,以及視野的缺損,這種情況就一定要開刀,或者是腫瘤壓迫,造成正常的垂體功能低下,必須要長期補充荷爾蒙,臨床的症狀可能會造成全身倦怠、無力,或者是虛弱、食慾不振等。

李丞騏醫師:以功能性腫瘤來說,會因為荷爾蒙分泌過量,造成一些荷爾蒙過量的症狀,包括泌乳激素瘤,造成的生理期不順,或者是根本不來,或者是生長激素瘤,造成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然後會有肢端肥大症,病人可能會有一些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腸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的異常來就診,或者是另外一種相對更罕見的,造成庫欣氏病,病人會以體內類固醇分泌太多,造成的一些臨床症狀,包括可能有月亮臉、水牛肩,或者是免疫功能低下、骨質疏鬆等。

李丞騏醫師:還會有一些腫瘤是以比較非特異性,也就是比較一般的症狀來表現,比如說可能會覺得頭痛、頭暈,或是眼窩後方疼痛等,還有一部分的腫瘤,大約佔腦下垂體腫瘤的10%,會以急性腫瘤出血的情況來表現,這類的病人在臨床上就會有意識昏迷,或者是疼痛加劇,或者甚至視力急速的惡化來表現,這種情況就要考慮緊急手術。

劉育志醫師:針對腦下垂體腫瘤,何時會考慮手術治療?

李丞騏醫師:主要分幾種狀況,第一種,如果視力有些模糊,或者視野缺損,這種情況就一定要考慮開刀,第二種情況就是如果腫瘤壓迫,造成垂體功能低下,就要考慮是不是以手術的方式,讓垂體低下的功能,藉由手術的減壓來做改善,如果不手術,可能會需要長期服用荷爾蒙的藥物,長達數年之久,第三種就是泌乳激素瘤,基本上是以藥物治療為首選,但是如果經過藥物治療,但是無效的病人,我們就會考慮手術治療,總結來說,除了太小顆的腫瘤,或者是泌乳激素瘤以外,其他的腦下垂體腫瘤,都應該考慮用手術治療。

劉育志醫師:請問腦下垂體腫瘤微創手術,會如何進行?

李丞騏醫師:目前來說是以經鼻內視鏡手術為主流,已經逐漸取代傳統的開顱手術,我們會採單側或是雙側鼻孔來進入,基本上來說,內視鏡可以提供非常寬廣的角度,而且對於病灶以及顱底的構造,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在內視鏡進入鼻腔之後,我們會磨除鼻腔的一些骨頭,進入到我們的鼻竇,進入鼻竇之後,再進入到腫瘤所在的位置叫做蝶鞍,我們看到腫瘤外面的一個包膜,我們將包膜切開,就可以用一些特殊的器械,將裡面的腫瘤一片一片,一塊一塊的把它移除掉,移除到最後,可以看到被減壓的神經血管,就可以確認,手術到這邊應該已經順利完成,在腫瘤切除完之後,我們會將腦膜再貼回,再使用一些組織凝膠,減少術後腦脊髓液鼻漏的風險,病人在經由這樣的微創手術,通常都可以在五天左右,就可以順利出院。

劉育志醫師:請問腦下垂體腫瘤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有何差異?

李丞騏醫師:腦下垂體微創手術,與其說是微創倒不如說是無創,因為它是經由我們的鼻孔或是自然孔,進去到我們的鼻腔、鼻竇、顱底,進行腫瘤切除的手術,所以外觀上幾乎看不到任何的傷口,它除了疼痛感大大減低以外,也可以縮短病人治療、復原,以及住院的時間,平均住院天數大概是五天,就可以順利出院。

李丞騏醫師:因為傳統開顱手術必須要將頭骨鋸開,腦膜把它切開、把腦勾開,橫越腫瘤上方的神經血管,才有辦法做移除腫瘤的動作,可想而知在勾開大腦的過程當中,很容易造成術後的腦腫脹,以及腦出血,在橫越神經血管的過程當中,很容易造成這些正常的神經血管,無謂的損傷,在移除腫瘤的過程當中,由於傳統手術使用顯微鏡,它的光線進入的角度,會有直線的限制,所以沒有辦法做到非常完整的腫瘤切除,以及後續止血的一些困難,所以基本上來說,傳統開顱手術在處理腦下垂體腫瘤,會遇到上面的一些問題,以及衍生出來的併發症。

李丞騏醫師:相反的,經鼻內視鏡微創腦下垂體腫瘤手術,是從腫瘤的下方做切除,所以基本上來說,除了剛剛提到內視鏡可以提供非常寬廣,而且多角度的手術視野以外,它從腫瘤的下方去做手術,基本上可以避開剛剛講的,第一個不需要勾腦,第二個不需要橫越在上面的神經血管,直接把腫瘤切完之後,就可以做到完整的神經血管減壓,讓病人可以得到更完善的康復以及改善。

劉育志醫師:請問還有哪些顱底病灶,可使用微創內視鏡手術處理?

李丞騏醫師:顱底病灶包括比較常見的腦膜瘤,或是顱咽管瘤、脊索瘤,鼻腔的惡性腫瘤,甚至其他地方轉移過來的惡性腫瘤,甚至有一些感染,或是發炎的病灶,事實上都可以經由,這些微創內視鏡手術來做處理。

李丞騏醫師: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位大概60歲左右的男性病人,他一開始是用視力模糊,全身痠軟無力來急診就診,我們在急診做了一連串的抽血檢查,以及影像檢查,發現在腦下垂體的地方,長了一個3公分左右的腫瘤,可想而知這個腫瘤造成的視力壓迫,讓他視野模糊,這個腫瘤,也造成正常的垂體功能分泌低下,導致有虛弱、無力,以及全身痠軟的症狀,所以我們在隔天,就採取經鼻內視鏡的,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手術,手術過程當中非常的順利,病人在術後的視力,馬上就可以復原到幾乎跟正常一模一樣,他後續的一些虛弱的問題,也因為我們將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掉之後,減少對正常腺體的壓迫,讓他的內分泌功能可以逐步恢復,這位病人目前回診來說,都非常滿意。

劉育志醫師:感謝李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李丞騏醫師:掰掰。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70多歲女士,因為在家裡昏厥而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有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建議動手術治療。」陳紹緯教授表示,「因為患者有多種慢性病,身體狀況較差,家屬相當擔心手術伴隨的風險。」

經過討論後,患者選擇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利用導管置放生物組織人工瓣膜取代硬化狹窄的主動脈瓣。陳紹緯教授說,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失血量較少、術後疼痛較少,幫助患者較快恢復,並順利出院,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需要留意哪些併發症? 李洮俊醫師: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一型還是二型,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會產生因為高血糖狀態引起的一些併發症,併發症分為急性跟慢性,急性的話可能就是酮酸中毒或者是高血糖昏迷,慢性的話就是因為長期高血糖,我們的器官譬如說眼睛、心臟、腎臟泡在糖水裡面,就會引起的一些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或者是大血管病變,所以糖尿病患者為了要避免這些造成健康危害的問題,平常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好的話,就可以避免這些合併症或是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