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發生率最高 診斷後5年仍有高機率復發轉移 新發個案年輕患者占3成 及早發現精準治療 有望延緩惡化提升整體存活期

by | 10 月 4, 2023


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近年來有不少年輕女星都是因乳癌病逝,像是歌手朱俐靜、阿桑等,甚至已故天后李玟COCO過世前半年也經證實罹患乳癌,主要是因為未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加上年輕女性易轉移、擴散速度快。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09年台灣新確診的1萬7千多名女性乳癌患者中,年齡不到50歲的年輕型個案竟高達3成(32%)〔1〕 ,顯示乳癌發生年紀有下探趨勢,特別是發生率最高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在診斷5年後仍有將近一半可能發生復發轉移。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乳癌已經有多元的精準治療方式,即便復發轉移也都能透過區分不同亞型,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與延長生命。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暨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創辦人潘怡伶表示,許多年輕乳癌病患正處於在職場發光發熱、追逐夢想時期,或滿懷希望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卻突然面臨乳癌威脅,不免陷入恐慌低潮。適逢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特別邀請金鐘獎最佳主持人Lulu黃路梓茵,擔任年度衛教大使,拍攝宣導短片,今年衛教主軸為【花漾姊妹 聆聽汝說 轉身綻放 與乳相伴】,期望傳遞乳癌病友,聆聽彼此治療心路歷程,即使面對轉移或復發,也要積極瞭解治療選擇,把「未知變已知」,積極治療轉身繼續綻放美麗花漾人生。也期盼國人共同響應多加傳散影片,給予癌友更多勇氣與支持,「面對乳癌你不孤單」!

陳守棟理事長表示,年輕型乳癌患者雖然普遍預後較差,隨著醫學不斷進步,乳癌已經有多元的精準治療方式,許多病友在妥善醫治與照護下,生活都慢慢回到常軌,即便復發也有良好藥物控制癌細胞。例如針對停經前轉移性荷爾蒙陽性/ HER2陰性乳癌患者,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 搭配停經針加荷爾蒙療法,不僅能使腫瘤縮小、甚至暫時消失、延後接受輔助性化療,亦能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讓年輕乳癌患者有機會延長生命也兼顧生活品質。除此之外,目前對於不同型別的癌細胞基因突變,也都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


乳癌年輕病患高達3成  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患者 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有助提升整體存活期

根據衛福部109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生乳癌病患共有1萬7千371人,當中0至49歲患者竟然有5千541人,約占整體31.89%〔2〕,相當於每3名就有1名屬於停經前的年輕患者。並且在年輕患者中,有1千300名病人確診時已處於第四期〔3〕,也稱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表示,根據癌細胞受體對不同激素表現,乳癌能區分成4種亞型。以往乳癌治療選擇較少,但現在針對各亞型已有多元治療方式,除了手術、化學治療,還有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等。近年更發展出便利性高的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不僅能夠協助對抗腫瘤,副作用相對也較低。

馮安捷醫師指出,4種乳癌亞型中,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患約占7成,研究顯示,停經後乳癌病患,治療效果與預後比較好;但針對停經前病患,可藉由藥物讓卵巢休息、停止經期,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讓生長週期不受控制且異常快速分裂的癌細胞,在藥物作用下受到抑制。

馮安捷醫師分享,臨床曾收治病人因骨折就醫,意外發現晚期乳癌已經骨轉移,行動力大受影響。所幸接受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與荷爾蒙療法,治療3年來,不僅癌細胞受到良好控制,還恢復行動能力並重拾生活品質。馮安捷醫師說明,以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不僅能延緩疾病惡化、延後輔助性化療,還能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上述療法獲得美國國家癌症(NCCN)治療指引方式推薦〔4〕,更經由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評比生活品質提升及整體存活期延長〔5〕,讓年輕乳癌患者有機會延長生命也兼顧生活品質。因此,呼籲病患即使已發生嚴重轉移,無法手術移除腫瘤,都不應該放棄任何希望。


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患者過半數恐復發 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最佳治療方式為目前醫界治療趨勢

馮安捷醫師提醒,在醫學期刊研究中發現,乳癌患者每4人就有1人,在治療5至10年後發生復發或轉移〔6〕。另外,世界外科腫瘤期刊研究中也提到,過半數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診斷5年後可能轉移復發〔7〕。若患者帶有特殊基因突變,研究顯示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且更容易產生抗藥性,使治療效果不佳〔8〕

馮安捷醫師呼籲,基因檢測已是癌症治療必要過程,除了能協助區分癌症不同亞型,讓病患能夠有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外,也有助評估治療後狀況。尤其高復發風險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病患,治療後必須按照醫生指示定期檢查,就算出現轉移復發或抗藥性,也應趁早介入控制癌細胞,讓患者繼續陪伴最愛家人與完成夢想。


衛教大使Lulu黃路梓茵現身宣導短片 提醒癌友從不孤單!把「未知變已知」瞭解精準治療方式

金鐘獎獲獎人.主持甜心Lulu黃路梓茵拍攝乳癌衛教短片【花漾姊妹 聆聽汝說 轉身綻放 與乳相伴】,在今年國際乳癌防治月發佈。希望鼓勵癌友積極面對疾病、主動認識治療方針,即使轉移復發也不要灰心恐懼,現今醫學進步,不放棄治療,一定能重拾生命光彩。此外Lulu也呼籲癌症其實離你我都不遠,關注乳房健康、定期篩檢刻不容緩。她分享曾在全身檢查中,發現有卵巢畸胎瘤,雖然屬於良性,但面積太大仍要手術移除,自此開始對身體健康更加警覺。加上身邊有親朋好友罹患乳癌,才領悟癌症隨時可能找上門,也因此更重視「胸部健康」,每兩年定期篩檢。

Lulu黃路梓茵也提到最親密的好閨蜜曾勇敢抗癌,她留下的歌曲「存在的力量」提醒著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蘊含強大能量,即便遇到岔路,我們都是乳癌癌友的強力後盾。同時她也呼籲,現在有許多病友團體能夠相互傾聽心事、與醫師合作提供最新醫學知識,鼓勵大家一起把「未知變已知」,消除不必要的害怕。在治療疾病的道路上,總有一群支持自己的朋友,永遠不會覺得孤單。

每年10月許多人都會別上粉紅絲帶,倡議乳癌防治活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45歲至未滿70歲女性,每2年1次乳房篩檢,如果有家族史,能夠提前至40歲開始。越早治療癌細胞威脅越小,治療成果也越好。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和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也呼籲面對疾病不輕易放棄,積極治療、定期追蹤,轉身後依然能持續閃耀花漾人生。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6434/File_21196.pdf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6434/File_21196.pdf
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6434/File_21196.pdf
4. NCCN guid lin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 Breast Cancer. Version 4.2023.
5. 國際治療評比: ESMO-MCBS for Solid Tumours | ESMO
6. 停止內分泌治療 5 年後20 年期間乳癌復發的風險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117498/
7. 可手術乳腺癌初始治療5 年後復發因素預測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557635/
8. Outcome and molecular landscape of patients with PIK3CA-mutatedmetastatic breast cancer-Available online 24 January 2020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