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發生率最高 診斷後5年仍有高機率復發轉移 新發個案年輕患者占3成 及早發現精準治療 有望延緩惡化提升整體存活期

by | 10 月 4, 2023


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近年來有不少年輕女星都是因乳癌病逝,像是歌手朱俐靜、阿桑等,甚至已故天后李玟COCO過世前半年也經證實罹患乳癌,主要是因為未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加上年輕女性易轉移、擴散速度快。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09年台灣新確診的1萬7千多名女性乳癌患者中,年齡不到50歲的年輕型個案竟高達3成(32%)〔1〕 ,顯示乳癌發生年紀有下探趨勢,特別是發生率最高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在診斷5年後仍有將近一半可能發生復發轉移。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乳癌已經有多元的精準治療方式,即便復發轉移也都能透過區分不同亞型,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與延長生命。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暨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創辦人潘怡伶表示,許多年輕乳癌病患正處於在職場發光發熱、追逐夢想時期,或滿懷希望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卻突然面臨乳癌威脅,不免陷入恐慌低潮。適逢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特別邀請金鐘獎最佳主持人Lulu黃路梓茵,擔任年度衛教大使,拍攝宣導短片,今年衛教主軸為【花漾姊妹 聆聽汝說 轉身綻放 與乳相伴】,期望傳遞乳癌病友,聆聽彼此治療心路歷程,即使面對轉移或復發,也要積極瞭解治療選擇,把「未知變已知」,積極治療轉身繼續綻放美麗花漾人生。也期盼國人共同響應多加傳散影片,給予癌友更多勇氣與支持,「面對乳癌你不孤單」!

陳守棟理事長表示,年輕型乳癌患者雖然普遍預後較差,隨著醫學不斷進步,乳癌已經有多元的精準治療方式,許多病友在妥善醫治與照護下,生活都慢慢回到常軌,即便復發也有良好藥物控制癌細胞。例如針對停經前轉移性荷爾蒙陽性/ HER2陰性乳癌患者,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 搭配停經針加荷爾蒙療法,不僅能使腫瘤縮小、甚至暫時消失、延後接受輔助性化療,亦能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讓年輕乳癌患者有機會延長生命也兼顧生活品質。除此之外,目前對於不同型別的癌細胞基因突變,也都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


乳癌年輕病患高達3成  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患者 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有助提升整體存活期

根據衛福部109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生乳癌病患共有1萬7千371人,當中0至49歲患者竟然有5千541人,約占整體31.89%〔2〕,相當於每3名就有1名屬於停經前的年輕患者。並且在年輕患者中,有1千300名病人確診時已處於第四期〔3〕,也稱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表示,根據癌細胞受體對不同激素表現,乳癌能區分成4種亞型。以往乳癌治療選擇較少,但現在針對各亞型已有多元治療方式,除了手術、化學治療,還有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等。近年更發展出便利性高的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不僅能夠協助對抗腫瘤,副作用相對也較低。

馮安捷醫師指出,4種乳癌亞型中,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患約占7成,研究顯示,停經後乳癌病患,治療效果與預後比較好;但針對停經前病患,可藉由藥物讓卵巢休息、停止經期,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讓生長週期不受控制且異常快速分裂的癌細胞,在藥物作用下受到抑制。

馮安捷醫師分享,臨床曾收治病人因骨折就醫,意外發現晚期乳癌已經骨轉移,行動力大受影響。所幸接受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與荷爾蒙療法,治療3年來,不僅癌細胞受到良好控制,還恢復行動能力並重拾生活品質。馮安捷醫師說明,以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不僅能延緩疾病惡化、延後輔助性化療,還能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上述療法獲得美國國家癌症(NCCN)治療指引方式推薦〔4〕,更經由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評比生活品質提升及整體存活期延長〔5〕,讓年輕乳癌患者有機會延長生命也兼顧生活品質。因此,呼籲病患即使已發生嚴重轉移,無法手術移除腫瘤,都不應該放棄任何希望。


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患者過半數恐復發 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最佳治療方式為目前醫界治療趨勢

馮安捷醫師提醒,在醫學期刊研究中發現,乳癌患者每4人就有1人,在治療5至10年後發生復發或轉移〔6〕。另外,世界外科腫瘤期刊研究中也提到,過半數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診斷5年後可能轉移復發〔7〕。若患者帶有特殊基因突變,研究顯示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且更容易產生抗藥性,使治療效果不佳〔8〕

馮安捷醫師呼籲,基因檢測已是癌症治療必要過程,除了能協助區分癌症不同亞型,讓病患能夠有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外,也有助評估治療後狀況。尤其高復發風險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病患,治療後必須按照醫生指示定期檢查,就算出現轉移復發或抗藥性,也應趁早介入控制癌細胞,讓患者繼續陪伴最愛家人與完成夢想。


衛教大使Lulu黃路梓茵現身宣導短片 提醒癌友從不孤單!把「未知變已知」瞭解精準治療方式

金鐘獎獲獎人.主持甜心Lulu黃路梓茵拍攝乳癌衛教短片【花漾姊妹 聆聽汝說 轉身綻放 與乳相伴】,在今年國際乳癌防治月發佈。希望鼓勵癌友積極面對疾病、主動認識治療方針,即使轉移復發也不要灰心恐懼,現今醫學進步,不放棄治療,一定能重拾生命光彩。此外Lulu也呼籲癌症其實離你我都不遠,關注乳房健康、定期篩檢刻不容緩。她分享曾在全身檢查中,發現有卵巢畸胎瘤,雖然屬於良性,但面積太大仍要手術移除,自此開始對身體健康更加警覺。加上身邊有親朋好友罹患乳癌,才領悟癌症隨時可能找上門,也因此更重視「胸部健康」,每兩年定期篩檢。

Lulu黃路梓茵也提到最親密的好閨蜜曾勇敢抗癌,她留下的歌曲「存在的力量」提醒著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蘊含強大能量,即便遇到岔路,我們都是乳癌癌友的強力後盾。同時她也呼籲,現在有許多病友團體能夠相互傾聽心事、與醫師合作提供最新醫學知識,鼓勵大家一起把「未知變已知」,消除不必要的害怕。在治療疾病的道路上,總有一群支持自己的朋友,永遠不會覺得孤單。

每年10月許多人都會別上粉紅絲帶,倡議乳癌防治活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45歲至未滿70歲女性,每2年1次乳房篩檢,如果有家族史,能夠提前至40歲開始。越早治療癌細胞威脅越小,治療成果也越好。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和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也呼籲面對疾病不輕易放棄,積極治療、定期追蹤,轉身後依然能持續閃耀花漾人生。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6434/File_21196.pdf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6434/File_21196.pdf
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6434/File_21196.pdf
4. NCCN guid lin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 Breast Cancer. Version 4.2023.
5. 國際治療評比: ESMO-MCBS for Solid Tumours | ESMO
6. 停止內分泌治療 5 年後20 年期間乳癌復發的風險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117498/
7. 可手術乳腺癌初始治療5 年後復發因素預測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557635/
8. Outcome and molecular landscape of patients with PIK3CA-mutatedmetastatic breast cancer-Available online 24 January 2020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NMOSD(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視神經與脊髓,造成失明、四肢無力,甚至癱瘓。患者中有7至9成為女性,發病年齡集中於40至50歲。由於許多患者依然肩負家庭主要照顧責任及經濟來源,一旦疾病復發,除了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與挑戰。

鍛鍊大腿肌力的階梯有氧訓練

鍛鍊大腿肌力的階梯有氧訓練

利用高低落差的階梯性質,對大腿腿力好好做個訓練吧!過程比你想的溫和,練好之後,爬樓梯才不容易累,也比較不會膝蓋痛。上下階梯上下階梯上階前抬膝上階前抬膝上階後抬腿上階後抬腿側上階梯側上階梯曲腿下沉曲腿下沉跳上階梯抬腿拉筋抬腿拉筋...

肢端肥大症會改變外貌、危害健康,積極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肢端肥大症會改變外貌、危害健康,積極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醫師,我的鼻子好像變大,下巴也變寬了。」四十多歲的王先生說,「我本來沒有發現,但是前幾天去參加同學會,有好幾個人跟我提到這個狀況。」

「方便讓我看看你的身分證嗎?」醫師說。

經過比對,患者的容貌的確和年輕時不同,進一步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有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

體重過重,危害健康!胃內水球減重手術成效與步驟解析,腸胃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體重過重,危害健康!胃內水球減重手術成效與步驟解析,腸胃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個BMI高達36 kg/m2的患者,因為陸續出現多種肥胖併發症,於是決心減重。」許柏格醫師表示,「他曾經嘗試用飲食、運動、藥物來減重,但效果都不理想。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胃內水球手術。」

完成胃內水球手術後,他同時搭配運動並配合營養師規劃的飲食,體重從94公斤下降到68公斤,後續即使在取出水球後,也沒有迅速復胖。患者覺得水球幫助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順利達到滿意的減重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