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手術懶人包攻略 術前三大須知:醫、術、材

by | 8 月 21, 2023

下鼻甲手術懶人包攻略 術前三大須知:醫、術、材

30歲的林小姐(化名)是一名典型過敏患者,從小受鼻塞困擾,長期下來不僅睡眠品質差,同時因必須張口才能順暢呼吸,造成口臭,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及社交。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鼻科傅嘉祥醫師指出,鼻塞的成因眾多,若使用口服藥物或鼻噴劑3個月以上沒有效果,就必須思考手術介入的可能性。


鼻塞常見成因

鼻塞常見成因可簡單分為因構造因素如下鼻甲肥厚、鼻中膈彎曲等,或發炎類因素如鼻竇炎化膿、長鼻息肉,或其他罕病、腫瘤或異物等因素所引起。不論何種原因,使鼻腔空間縮小,就可能形成鼻塞;若不積極治療,將對健康影響甚劇,如孩童長期用嘴巴呼吸,牙齒及臉型發育異常,外觀上可能暴牙、咬合不正,也提升罹患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進而將導致生長發育、內分泌、EQ、學習能力出問題。而成年人長期張口呼吸,常見有口臭,及因呼吸時沒有經過鼻腔黏膜保護,較易發生下呼吸道的疾病。

「唯有正確診斷才能給予正確的治療!」傅嘉祥醫師表示,在台灣鼻塞常見為過敏性鼻炎引起下鼻甲增生,治療流程上通常會先檢測病患的過敏原,從第一線去做預防,而藥物的治療選擇,過去常用去充血劑,但長期使用容易引起藥物性鼻炎,使用3到5天就必須停止使用;近來常用的藥物為鼻用類固醇噴劑或口服抗組織胺;通常一般內科治療若3個月以上沒有效果,則可考慮進行下鼻甲手術。有時視病人的臨床症狀及嚴重度,若對生活品質或睡眠造成嚴重影響,也可考慮提早手術介入。

下鼻甲成型手術選擇因人而異,若患者的下鼻甲是黏膜性增生,可採取以微創方式手術如利用下鼻甲動力旋轉刀,直接用機械絞碎黏膜下軟組織吸掉,原理類似抽脂一樣。其他可考慮的術式像是雷射、雙極電燒、無線電波,乃利用熱能的方式讓鼻腔的黏膜下軟組織收縮,或是利用將下鼻甲外折方式增加鼻腔氣流通道。這些手術的目的都相同,就是增加鼻腔內部空間,且術後當日就可以返家,無需住院。

止血醫材比一比

術後鼻部醫材的選擇關係著術後生活品質,傳統方式是填塞大量的凡士林或不能吸收的膨脹海綿,以壓迫方式避免鼻腔大量流血,除了病人易感不適,在移除填塞材質時易撕裂流血及造成疼痛。而現有新式止血醫材選擇,採用可被人體吸收的材質,製作成鼻部止血棉及貼片,不需要做大量填塞降低術後不適感,另一方面也不需額外回診取出。

傅嘉祥醫師分享,林小姐因過往長期使用各式鼻塞藥物,藥物治療效果已明顯不佳,經診斷與討論後,治療選擇利用微創動力旋轉刀進行下鼻甲成型手術,並搭配自費新式止血醫材,避免術後鼻腔大量填塞,手術順利當天就返家,但她術後兩週卻遲遲未回診,致電關心時收到回覆:「因為鼻子術後很暢通、沒有任何不舒服,也無太多鼻涕、流血,就覺得不用回診了!」傅嘉祥醫師提醒,雖然樂見患者恢復期短,等到林小姐第三週回來檢查時,確認鼻部傷口早已癒合,鼻腔呼吸也已經恢復正常狀態,但建議遵從醫囑,手術後務必定期覆診檢查傷口情況,期間也應避免用力擤鼻涕、打噴嚏時嘴巴張開、暫停刺激、辛辣食物及補品、暫停劇烈運動及搬重物、避免抽菸等。若病患使用抗凝血劑或是抗血小板藥物,醫師也會針對病人的情況評估術後何時重新使用。

下鼻甲手術前須知

從鼻科醫師的角度來看,下鼻甲成型術雖是簡單且易操作的手術,但做太少可能效果不佳,過度切除又可能出現如空鼻症等副作用,需要有豐富經驗及技術的醫療團隊評估及施作,傅嘉祥醫師懇切提醒,鼻手術後的情況,仍會隨著居住環境氣候、本身的生活型態(抽菸、接觸過敏原)、工作性質環境等而改變,為幫助患者重返健康,希望患者都能注重術前的溝通、術後遵照醫囑,與醫療團隊一起努力,達到最佳健康利益。

TW-00-230005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反覆發作,癢到凍未條!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進展,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20歲的大學生,因為蕁麻疹反覆發作,讓生活大受影響。」林尚宏醫師表示,「每次蕁麻疹發作,就像全身有螞蟻在爬,奇癢無比。患者全身皮膚佈滿抓痕,常抓到破皮出血。甚至讓他不願意上課,也放棄參加社團活動。」

患者一開始接受抗組織胺治療,後來再增加到四倍劑量時,症狀改善仍有限,讓他感到非常沮喪。林尚宏醫師說,後來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使用第三線藥物。所幸,經過治療後,他的症狀終於獲得大幅改善,隨著病情受到控制,他逐漸恢復信心,也回到校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

教你分辨「醣」與「糖」,聰明挑選,減少負擔!看懂食品營養標示

教你分辨「醣」與「糖」,聰明挑選,減少負擔!看懂食品營養標示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大家漸漸曉得甜滋滋、好好吃的「糖」可能對健康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不過每次看到「糖」、「醣」又常常覺得一頭霧水,傻傻分不清楚。 想要吃得健康,在買食物的時候一定要養成看營養標示的習慣,台灣的食品營養標示會呈現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1]。...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癌症疼痛不要忍,腫瘤科醫師解說

癌症疼痛是一種持續存在的痛,慢性背景的疼痛需要靠長效的藥物,而突發性的疼痛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就需要使用比較短效的藥物來解決。請陳國維醫師解說。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