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過量會怎樣?多少算過量?圖解懶人包

by | 5 月 11, 2022


「我每天如果不喝咖啡,根本撐不下去!」利奧跑業務時,對同事源博示意,需要先到便利超商買杯特大杯的美式咖啡,「我這樣會不會咖啡因中毒啊?」


「可是我覺得自己好像更慘,喝幾杯咖啡都沒用…」源博說:「因為沒用,我喝過一杯又一杯,一天可能喝五六杯咖啡,像我這樣會不會反而更容易中毒啊?」


咖啡因對身體的影響


咖啡與茶是台灣人熱愛的飲品,兩者都含有咖啡因。除此之外,可樂、巧克力、能量飲料,甚至部分市售止痛藥裡面,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天然的提神劑,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一般建議成年人每天不該攝取超過300毫克到400毫克的咖啡因。青少年或平常沒怎麼喝咖啡的人,對咖啡因會比較敏感,建議咖啡因攝取量不要超過100毫克。孕婦與有心臟疾病的人的攝取量也需要下降,盡量不要超過100毫克到200毫克的上限。而小於12歲的兒童最好不要攝取咖啡因。



咖啡因過量會怎樣

由於咖啡因是個刺激物,若攝取太多,會讓身體產生症狀的。咖啡因過量的時候,患者的頭變暈、開始拉肚子、總覺得口很渴、變得睡不著且焦躁不安、有時也會出現頭痛。當你某天喝了特別多咖啡與茶,且出現以上症狀的話,要有警覺或許是咖啡因的攝取量已經過頭了。


假使症狀更嚴重的話,患者會變得喘不過氣,並開始嘔吐、出現幻覺,由於心跳加速且血壓上升,患者感受到胸口悶痛,心臟亂亂跳(心律不整),這時要趕緊去醫院急診,量測血壓心跳確定生命徵象,並做心電圖檢查,看看是否已經出現心肌缺氧的徵兆。若伴隨著肌肉痙攣、癲癇發作,更要趕緊送到醫院檢查,並透過洗胃、瀉劑等方式加速咖啡因代謝。

幸好,雖然偶爾會有咖啡因過量的案例,但通常不至於到危及性命安全。


咖啡因過量而致死:健身者

2018年有篇文獻探討了過去全球報導因咖啡因死亡的案例,總計共92例。令人有點意外的是,作者分析咖啡因造成死亡的族群後,發現以三大族群為大宗:健身者、身心科患者、與嬰兒。

因咖啡因過量死亡的健身者都是介於18歲到44歲之間的青壯年,直接死因常常是心室顫動,他們可能是一般業餘健身者,也有職業的拳擊手。這些人並不是靠著喝咖啡、喝茶來補充咖啡因,而是用咖啡因的錠劑或粉末補充劑,例如咖啡因的錠劑一顆約有200毫克到220毫克的咖啡因,健身者會在運動前一小時補充,藉此興奮中樞神經,加速心跳,希望藉此提升專注力,增加忍受疲勞的耐力,並加速燃脂,刺激運動表現。


如果大家還記得咖啡因的每日上現是300毫克到400毫克的話,就會發現其實一顆200毫克的咖啡因錠劑就已經很多了。然而,如果是患了「肌肉上癮症(muscle dysmorphia)」,常常擔心自己不夠強壯、肌肉不夠多的男性,會想要靠著吃特定的食物或藥物讓自己肌肉變得更碩大,因而補充愈多顆的咖啡因錠劑,於是在做極為費力的體能訓練過程中,誘發了心肌缺氧與心室顫動而死亡。

現在健身風氣很盛,網路商城買買買也很容易,你可能會覺得標榜健康或是讓你運動地更有效率的補充品很棒,但使用上務必要小心,不要過量。如果你真的想要用咖啡因錠劑加強運動表現,一天請勿超過一顆。



咖啡因過量而致死:身心科患者與嬰兒

咖啡因既然是種中樞神經的刺激物,也可能帶來一些精神方面的影響。有許多研究曾經探討咖啡因思覺失調症焦慮症飲食失調等疾患的關係性;而咖啡因除了會導致或加重一些精神疾患症狀之外,可能也會影響抗憂鬱劑、抗焦慮藥物、鎮定劑等身心科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因此,攝取咖啡因對本身已經有焦慮症狀,或是與酒精或其他藥物混用的人,更是危險。

至於咖啡因導致嬰兒死亡的案例,部分有的是涉及兒虐事件,例如家長蓄意下毒「想看看嬰兒吃了咖啡因錠劑後會變怎樣」,有的則是讓嬰幼兒誤食。家長若有使用咖啡因錠劑或粉末者,要小心藥物存放的位置。


凡事適可而止

目前研究顯示,喝咖啡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機率;甚至適量飲用時還能減少慢性病的機率。雖然目前證據還不足以建議大家每天用喝咖啡來預防疾病;然而每天適量飲用咖啡及茶飲也是種健康生活態度喔。

但咖啡因過量會誘發一些身體不適,因此成人每日咖啡因不宜超過400mg,懷孕、哺乳者每日不超過200mg,但每個人代謝能力不同,對咖啡因的敏感程度不同,或許這個標準也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你還是得回歸到自己身體的感覺,如果喝咖啡、喝茶後有上述咖啡因過量的不適感,可以減量。

更重要的是,咖啡因的來源也很重要。如果你需要咖啡因,可以從無糖的咖啡與無糖的茶之中攝取。在研究中,咖啡因會過量造成身體不適,甚至致死的案例,幾乎都是從咖啡因補充物(錠劑或粉末)與從能量飲料中攝取到咖啡因的。甚至,也有人將咖啡因藏在減肥藥之中,這些就很容易導致身體不適。千萬不要一心想著要追求效率,像是追求健身的效率,或加強代謝的能力,而不斷補充咖啡因。這樣身體的引擎可能會過熱而出事啊!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