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迷思要破解!醫師圖文剖析

by | 10 月 21, 2021

「退化性關節炎能不能吃香蕉?」
 
「退化性關節炎該不該運動?」
 
「請問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有關嗎?」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為常見的關節疾患,請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瑋昇醫師來為大家破解迷思!

 
 
迷思1: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專利?
 
年紀是退化性關節炎很重要的危險因子,年紀越大,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率越高,但年紀並非唯一的危險因子。
 
陳瑋昇醫師表示,其他的危險因子,包括使用過度、運動傷害、車禍、體重過重等,還有一些先天性關節病變、體質遺傳因素也可能讓退化性關節炎提早發生。
 
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專利?
 
退化性關節炎較好發於需要負重的關節,例如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等。若發生在不須承受重量的關節,便可能與過度使用、外傷、遺傳有關。
 
常見症狀包括疼痛、僵硬、腫脹等,患者的關節活動度可能會變差,而且在活動時會出現異音。
 
 
迷思2:關節會痛是因為使用過度,盡量少動就不會痛?
 
有些病人會抱怨,「我想要運動,但是只要走一段路,關節就會痛,所以乾脆不要運動。」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務必維持規律運動!」陳瑋昇醫師提醒,「如果缺乏運動,肌肉會更加無力,關節的穩定度、活動度都會變差,而落入惡性循環。」
 
如果走路就會痛,可以考慮進行一些讓關節負擔較小,又可以訓練肌力的活動,例如抬腿、游泳、在水中走路等,因為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患者可以與醫師、復健師討論,設計合適的運動處方。
 
 
迷思3: 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有關?
 
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是不同的疾病,退化性關節炎是以軟骨磨損為主,骨質疏鬆則是骨頭的骨質流失。陳瑋昇醫師說,這兩個問題可以同時發生,但是兩者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所需要的治療也不太一樣。
 
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有關?
 
 
迷思4:關節痛的時候,能不能吃香蕉、吃海鮮?
 
偶而會聽到傳言說,「關節痛的時候,不能吃香蕉、海鮮等食物」,陳瑋昇醫師表示,這是沒有根據的說法,香蕉與關節痛並沒有什麼關聯。至於海鮮的部分可能與痛風性關節炎有一點關係,而與退化性關節炎無關。
 
很多患者會詢問,退化性關節炎的飲食是否有特殊限制?陳瑋昇醫師回答,退化性關節炎的飲食重點,主要還是在於體重的控制,得盡量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關節的負擔過大。
 
 
迷思5:葡萄糖胺、軟骨素可以有效控制膝關節退化嗎?
 
我們的軟骨與關節液中含有葡萄糖胺,因此許多人都會在關節疼痛不適時使用葡萄糖胺。
 
「葡萄糖胺可能有助於減緩關節疼痛,至於能不能減緩關節的退化,目前依然缺乏強而有力的證據。由於療效不明確,所以會被視為食品,而非治療方式。美國骨科醫學會不建議使用,台灣健保署也不再給付葡萄糖胺。」陳瑋昇醫師,「若想使用葡萄糖胺、軟骨素,可以先與您的醫師討論。」
 
 
迷思6:退化性關節炎只要吃止痛藥就好?
 
消炎止痛藥可以快速紓解關節的疼痛不適,但是沒辦法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程。陳瑋昇醫師提醒,患者要檢查看看是否有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並盡可能移除危險因子。
 
一昧吃消炎止痛藥,而不移除危險因子,是治標不治本,陳瑋昇醫師說,長期頻繁使用消炎止痛藥,也容易出現與腸胃道、腎臟相關之副作用。
 
退化性關節炎只要吃止痛藥就好?
 
 
迷思7:置換人工關節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最佳方式?
 
退化性關節炎可分成四級,醫師會根據病情嚴重度,調整治療方式。
 
在開始出現症狀時,便要留意體重並加強肌力訓練,透過強化關節周遭的肌肉,可以維持關節穩定度。症狀較嚴重時,可以使用口服藥、關節腔內注射。
 
當軟骨嚴重耗損,而導致劇烈疼痛時,可能要考慮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換人工關節是最後的手段,陳瑋昇醫師說,建議還是要及早做好關節保養,盡量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惡化。
 
 
迷思8:置換人工關節就可以一勞永逸嗎?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關節的設計、材質、手術技術皆有進步,可提升患者的滿意度,然而,換人工關節並非一勞永逸,在接受手術後,日常生活中還是要留意人工關節的使用限制,並控制體重,才能延長人工關節的壽命。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