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腳好痛!」王先生一跛一跛的走進診間。
「痛風又發作了?」醫師看到老病患露出痛苦的表情,大概就猜到了原因。
「我不喝酒、又沒吃海鮮,為何痛風還是會發作啊?」王先生無奈地問。
這是很多痛風病友關心的問題,平時很注重飲食,不菸、不酒、也不吃海鮮,但是尿酸依然偏高,痛風還是會發作。過敏免疫風濕科蘇勤方醫師指出,尿酸超標時要從兩個方向來思考,一個是身體產生的尿酸太多,一個是身體排出的尿酸太少。
尿酸的來源主要由身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另外約三分之一是從飲食裡的普林(嘌呤)代謝而來。至於排除尿酸的部分,大部分是經由腎臟由尿液排出,少部分是從糞便排泄出去。
有許多原因會導致身體產生太多尿酸,例如體質、肥胖、高血脂等;排出太少尿酸的原因,包括脫水、腎臟功能較差、高血壓、體質等。
在食物方面,大家知道喝酒、吃海鮮可能導致痛風,蘇勤方醫師說,其實含有高果糖糖漿的手搖飲也與尿酸過高有關,天天喝手搖飲,亦是造成痛風的危險因子。
請問豆類跟香菇到底能不能吃?
豆類與香菇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蘇勤方醫師表示,過去的觀念認為豆類、菇類屬於高普林食物,痛風病友應該盡量不要吃。可是越來越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痛風病友攝取植物性高普林食物,並不會提高尿酸,也不太會誘發痛風發作。
新版治療指引已陸續修正,醫師不會再建議痛風病友限制攝取豆類、香菇這些植物性的高普林食物。
關節炎發作時,抽血檢查尿酸值正常,就不是痛風嗎?
經常有患者在關節炎發作時抽血驗尿酸,但是尿酸數值卻在正常範圍內,蘇勤方醫師解釋,其實在痛風急性發作時,尿酸不見得會升高。
「我通常會建議病友,先把關節疼痛控制下來,等到下次回診關節已經不痛的時候,再來討論要不要抽血驗尿酸,或是要不要做長期降尿酸的治療。」蘇勤方醫師說,「因為痛風病友經常具有高血糖、高血脂等共病,需要一併做心血管風險的評估。」
高尿酸、高血脂、高血糖這些代謝性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必須抽血檢驗才會知道,蘇勤方醫師說,有時候痛風發作正是提醒我們身體可能有些狀況,要好好做評估,並積極控制各種風險因子,維持身體健康,對自己好、對家人
也好。
尿酸數值越低越好嗎?
由於尿酸超標可能導致痛風、形成尿路結石、影響腎臟功能,甚至沉積在血管,造成心血管疾病,所以有些人會誤以為尿酸數值越低越好,蘇勤方醫師說,尿酸是身體正常的代謝產物,也具有一些生理功能,例如幫助維持身體的滲透壓,協助腎臟把水分吸收回來。也有一些研究發現,將血中尿酸降得太低的病友,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或神經退化性疾病,有一些關聯。
臨床上會建議痛風患者把尿酸控制在6 mg/dL以下,以減少痛風發作的機會。蘇勤方醫師解釋,如果是比較嚴重、時間比較久,已經形成痛風石的患者,會建議將尿酸控制在5 mg/dL以下,可降低發作機會,且有助於痛風石的溶解。將尿酸值維持在4至6 mg/dL之間,對病友來說應該較為合適。
變天的時候,痛風會不會較容易發作?
痛風的發生是因為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裡,然後觸發了一連串免疫反應。天氣突然變冷的時候,肢體末端循環變差,尿酸結晶可能較容易形成,蘇勤方醫師說,另一方面,發炎細胞釋放出來的細胞激素,也比較不會被血液帶走,進而累積在關節裡導致不適,可能使痛風患者在變天的時候特別有感。
痛風一定得吃降尿酸藥嗎?需要吃多久?
如果抽血發現尿酸值偏高,但沒有症狀,可以先做飲食控制,調整生活型態,並密切追蹤。
蘇勤方醫師說,目前的共識是如果痛風容易發作、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或已經形成痛風石、或從X光可以見到關節已經受損,就會建議要規則使用降尿酸的藥物,以降低復發機率,並減少後續的各種併發症。
由於尿酸偏高可能與體質有關,蘇勤方醫師分析,既使是長期控制非常良好的痛風患者,能夠在停藥五年之內,完全沒有痛風發作,而且尿酸可以維持在7 mg/dL以下的人大概不到兩成。如果在停藥之後,尿酸便持續爬升,可以預期痛風很快會發作,通常就會建議病友趕快恢復使用降尿酸藥。
高尿酸跟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相同,藥物只是治療的一部分,患者務必做好飲食控制、調整生活型態、維持理想體重,把尿酸控制達標,才能避免折磨人的痛風發作以及後續的各種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