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師,我想要開始洗鼻!」
「有醫師建議我洗鼻,但是要怎麼洗啊?會不會很困難?」
在耳鼻喉科門診,因為鼻部症狀前來的患者很多,除了開藥加上局部治療,我常會建議長期鼻子不適的朋友開始「洗鼻」。
聽到洗鼻這兩個字,多數人的反應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滿臉疑惑地問「蛤?洗鼻子?鼻子也可以洗喔?」;另一類則是早有準備但仍有些困惑地問「我知道可以洗鼻,不過要怎麼洗?會不會像嗆到一樣不舒服?」
其實,在古老的年代,印度人在做瑜珈前,就會用水將鼻子洗乾淨,作為淨化身體的一部分。到了十九世紀,英國一位耳鼻喉科醫師把洗鼻液的配方詳細說明,雖然許多成分現在已經少用,但「洗鼻」這個觀念,到現在還繼續被許多耳鼻喉科醫師推廣。
鼻子是人體的空氣清淨機,鼻毛、黏膜、纖毛交織成一道濾網,幫助過濾掉許多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和髒污,例如花粉、灰塵、黴菌孢子…等等。如果吸入這些髒污的速度已經超過鼻子自我清潔的能力,就會產生許多呼吸道的症狀。
您一定經歷過出外籠罩在灰矇矇的天空下,走過總是烏煙瘴氣的道路,開始感覺鼻子喉嚨卡卡不舒服。眾多過敏的朋友,也一定經歷過梅雨時節或春暖花開之際,鼻子就變天氣預報機,鼻涕直流、噴嚏狂打、鼻子眼睛癢個不停。
這些惱人的狀況,都能用「洗鼻」這歷史悠久的方法來改善。美國鼻科醫學會和台灣鼻科醫學會更建議,清洗鼻腔可作為鼻部的保養以及鼻部症狀的輔助治療。因此,我認為清潔鼻腔就如刷牙洗臉般,是每個人應該都要學會的技能!
本篇文章除了告訴您洗鼻的重要性,更要與您分享洗鼻的技巧。雖然已有許多專家分享過,但對初學者來說,還是有許多實際操作會遇到的問題,讓人無所適從。因此,我特地製作這個圖文懶人包,希望能讓您快速掌握重點,幫助您第一次洗鼻就上手!
先看最重要懶人包—「洗鼻關鍵十步驟」
請您先大概瀏覽過這流程圖,也許對其中某些步驟有疑問,別擔心,接下來我會告訴您更詳細的操作細節。
聽說洗鼻很好,但我現在需要洗嗎?
如果您沒有任何呼吸道的不適,的確是不用特別清洗鼻腔的。根據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的建議,若您有下面這幾種狀況,可以考慮洗鼻:
• 有濃稠的鼻涕:感冒或過敏性鼻炎造成濃稠鼻涕時。
• 鼻腔手術後:幫助清除術後鼻腔深層的分泌物、結痂等等,加速傷口癒合。
• 慢性鼻竇炎:鼻子清除髒汙的能力變差,反覆產生濃鼻涕甚至鼻息肉。
• 萎縮性鼻炎:鼻黏膜萎縮導致脫水,清除髒汙的能力變差。
• 頭頸部放射治療後:放射線治療影響鼻纖毛的功能,也容易產生濃稠鼻涕。
此外,還有一些情況,也可嘗試洗鼻來舒緩您的症狀:接觸到外來的髒污(例如大掃除後、戶外空氣品質不佳)、懷孕期間(懷孕性鼻炎)、長期鼻涕倒流……等等。
我有興趣洗鼻!請您先準備「洗鼻三寶」
如果看到這裡,引起了您想要洗鼻的念頭,恭喜您!您已經朝呼吸道更健康的目標前進一大步了。接著,我們來看看,除了一顆愉悅且勇於嘗試的心,還需要準備的「洗鼻三寶」:
• 手部清潔用品
• 洗鼻器
• 洗鼻液
洗鼻前一定要先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地清洗雙手,避免病菌經由鼻腔進入我們的體內。至於要準備什麼洗鼻器和洗鼻液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洗鼻器怎麼選?三大重點「量多、低壓、好清洗」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品牌的洗鼻器,各有優缺點,也各有愛好者。選擇時除了要找有合格醫療器材許可證之外,還需要請您注意三大重點:
• 量多:每次洗鼻至少要使用 200 cc 以上的水量,才能將鼻子深處多數的分泌物沖洗出來,所以洗鼻器的容量建議超過 200 cc,效果較好,過程也比較順暢。
• 低壓:洗鼻若水壓太強,容易造成不舒服,好的洗鼻器洗起來應該是溫和舒適的。
• 好清洗:每次洗鼻後,要徹底將洗鼻器所有零件清洗乾淨並晾乾。如果洗鼻器的零件太複雜,會增加清洗的難度,也會提高液體殘留所導致的細菌或黴菌孳生。
把握以上三個重點後,您就可以去選購適合您的洗鼻器啦!為了體會洗鼻時的感受,市面上常見的洗鼻器筆者大多都使用過,我特地將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整理成下表,希望能幫助您選配合適的洗鼻器。
洗鼻液是什麼?三大重點「等張、等溫、溶乾淨」
有了適合您的洗鼻器,接著要準備另一個重要的主角——洗鼻液。關於洗鼻液,也有三大重點:
• 等溫:洗鼻液的水溫建議接近正常體溫(約攝氏 37 度),台灣鼻科學會建議洗鼻液的水溫在攝氏 25-35 度。水溫太低,鼻子可能疼痛或頭痛;水溫太高,會燙傷鼻黏膜。(筆者經驗是 35 度的水溫洗起來最舒服)
• 等張:正常人體的滲透壓約為 1%,所以洗鼻液的濃度要至少跟人體接近才舒服(也就是生理食鹽水的 0.9%)。濃度太低,水容易滯留在鼻黏膜,洗完會更不舒服;相反地,「適當」高濃度的洗鼻液可以增加洗淨力,但要在醫師的指示下才建議使用這種高張洗鼻液。
• 溶乾淨:洗鼻液中的鹽若沒完全溶解,這些顆粒會刺激鼻黏膜造成刺痛感、甚至頭痛,所以洗鼻前一定要確定洗鼻鹽完全溶解喔!
依據這三點,目前常用來洗鼻的材料包括「市售洗鼻鹽」、「市售生理食鹽水」和「自製洗鼻液」。
市售的洗鼻鹽已調好濃度,只要加入建議的水量即可使用;使用市售的生理食鹽水,如果室溫較低建議要隔水加熱。若不計成本,直接使用這兩種溶液來洗鼻最方便。
但如果考量成本,或需要長期洗鼻,也可考慮自製洗鼻液,常用的配方有兩種:
• 自製生理食鹽水:500 cc 煮沸過的水加上 4.5 克無碘食鹽(避免吃進過多的碘),就調成 0.9% 的生理食鹽水。
• 自製中和性鹽水:500 cc 煮沸過的水加上 3 克的無碘食鹽以及 1.5 克的烘焙用小蘇打粉,就調成 pH 值 7.2-7.4 的中和性鹽水。有研究發現過敏性鼻炎患者用中和性鹽水洗鼻,比生理食鹽水沖洗的效果更好、更舒服。
我準備好了!「洗鼻十步驟」完整圖文教學
洗鼻三寶準備完畢,現在就請您到洗手台前,照著我幫您特別濃縮的「洗鼻十步驟」,試著開始洗鼻吧!
詳細操作細節如下(可搭配下面的步驟圖,更好理解):
1. 洗雙手: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淨雙手。
2. 泡鹽水:注意「等張」、「等溫」、「溶乾淨」三大重點。
3. 嘴呼吸:這點很重要!開始洗鼻前先用嘴巴呼吸十秒鐘,這時候鼻子和嘴巴中間會隔開來,形成獨立的通道。
4. 看腳趾:這點很重要!這樣做自然就會「彎腰、頭前傾」。頭不夠向前傾,水容易從嘴巴出來,初學者可能會有嗆到的感覺。
5. 歪一邊:減少對同側耳咽管的衝擊。
6. 開始洗:這裡有個重點,就是「由鼻外側往內側洗」。洗鼻器開口先朝鼻側,減少水進去的初始沖力,適應後再轉向內側清洗。洗鼻時不說話或吞口水,順利的話水會從另一側鼻孔出來,少量水從嘴巴出來是正常的,即使吞下去因為只是生理食鹽水所以沒大礙。
7. 捏捏鼻:手拿衛生紙,兩邊鼻孔一起輕輕吹氣把鼻腔的水排出,再捏捏鼻子。切記不要用力擤鼻涕,避免水倒流到耳朵造成不舒服。
8. 另一邊:同樣步驟洗另外一側。
9. 搖搖頭:兩邊都洗完後,頭左右傾斜,讓鼻腔深處的洗鼻液流出。
10. 要清潔:每週可以用 70 度以上的熱水消毒,或加入洗碗精清洗,有些洗鼻器還可以用微波的方式消毒(建議您參考洗鼻器附的說明書進行定期清潔和消毒),之後再放到室溫下晾乾。
其他洗鼻常見問題
問題一:為什麼洗鼻液都從嘴巴出來,不會從另一邊鼻孔出來?
解答:可能頭往下彎的角度不夠,建議要看到自己的腳趾,這樣的角度才夠。此外,有些開過鼻部或咽部手術(例如打呼相關手術)或是顎裂等族群,洗鼻液容易直接流到嘴巴。
問題二:一天可以洗幾次鼻子?
解答:一天一次或早晚各一次即可,但請按照醫師的指示,根據您的狀況來決定洗鼻次數。
問題三:洗鼻過程有流血怎麼辦?
解答:洗鼻太用力,可能讓鼻黏膜受傷而流鼻血,但通常不會太嚴重。若有流鼻血,先停止洗鼻並雙手捏住鼻翼止血。流血側建議先休息三天不洗,或洗鼻前先塗抹凡士林再沖洗。如果是手術後洗鼻的輕微出血,量不多先別緊張,但若真的不放心,請詢問您的醫師。
問題四:洗鼻時如果鼻腔或耳朵會痛怎麼辦?
解答:先檢查洗鼻液濃度和溫度是否正確?洗鼻姿勢是否正確(是否忘記看腳趾或歪一邊?)如果自行調整後仍不舒服,建議先停止洗鼻,讓耳鼻喉科醫師幫您詳細檢查。
問題五:醫生開鼻噴劑給我,要什麼時候噴?
解答:建議洗鼻「後」再噴鼻噴劑,因為這時候鼻黏膜的髒污已經被洗掉,藥物比較容易附著在黏膜上。
問題六:洗鼻器可以一直重複使用嗎?
解答:請參考洗鼻器說明書的指示更換,一般來說大概每 3 到 6 個月要換新的洗鼻器,以免殘留細菌。
問題七:我可以幫我們家小朋友洗鼻子嗎?
解答:當然可以!通常三歲以上(或是已經會憋氣、張口呼吸)的小朋友就可以練習看看,但需要一些耐心。一開始建議用遊戲的方式引導(例如洗澡時一邊泡澡一邊試著洗),但以不造成恐懼感為原則,多練習一定能成功。
大朋友揪小朋友,一起來洗鼻吧!
希望看完本文後,可以讓還沒洗鼻的您更有信心開始練習,並且享受洗鼻的樂趣;若您已經會洗鼻,也希望您能從中獲得一些新知。如果看完本文對您有幫助,歡迎轉發給您身邊需要的親朋好友們,讓大家的呼吸道從此變得更健康吧!
參考資料
• 台灣鼻科醫學會「鼻腔沖洗衛教手冊2012 年版」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Chusakul S, et al. Comparison of buffered and nonbuffered nasal saline irrigations in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 Laryngoscope. 2013 Jan;123(1):53-6.
• Chong LY, et al. Saline irrigation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6;4:CD011995. Epub 2016 Apr 26.
• Pynnonen MA, et al. Nasal saline for chronic sinonasal symptom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7;133(11):1115.
• Wormald PJ,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methods of nasal irrigation. Laryngoscope. 2004 Dec;114(12):2224-7.
• King D, et al. Saline nasal irrigation for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