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您應該學會的鼻腔保健操!洗鼻詳細圖文懶人包,讓您一次上手!



    「陳醫師,我想要開始洗鼻!」

    「有醫師建議我洗鼻,但是要怎麼洗啊?會不會很困難?」

    在耳鼻喉科門診,因為鼻部症狀前來的患者很多,除了開藥加上局部治療,我常會建議長期鼻子不適的朋友開始「洗鼻」。

    聽到洗鼻這兩個字,多數人的反應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滿臉疑惑地問「蛤?洗鼻子?鼻子也可以洗喔?」;另一類則是早有準備但仍有些困惑地問「我知道可以洗鼻,不過要怎麼洗?會不會像嗆到一樣不舒服?」

    其實,在古老的年代,印度人在做瑜珈前,就會用水將鼻子洗乾淨,作為淨化身體的一部分。到了十九世紀,英國一位耳鼻喉科醫師把洗鼻液的配方詳細說明,雖然許多成分現在已經少用,但「洗鼻」這個觀念,到現在還繼續被許多耳鼻喉科醫師推廣。

    鼻子是人體的空氣清淨機,鼻毛、黏膜、纖毛交織成一道濾網,幫助過濾掉許多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和髒污,例如花粉、灰塵、黴菌孢子...等等。如果吸入這些髒污的速度已經超過鼻子自我清潔的能力,就會產生許多呼吸道的症狀。

    您一定經歷過出外籠罩在灰矇矇的天空下,走過總是烏煙瘴氣的道路,開始感覺鼻子喉嚨卡卡不舒服。眾多過敏的朋友,也一定經歷過梅雨時節或春暖花開之際,鼻子就變天氣預報機,鼻涕直流、噴嚏狂打、鼻子眼睛癢個不停。

    這些惱人的狀況,都能用「洗鼻」這歷史悠久的方法來改善。美國鼻科醫學會和台灣鼻科醫學會更建議,清洗鼻腔可作為鼻部的保養以及鼻部症狀的輔助治療。因此,我認為清潔鼻腔就如刷牙洗臉般,是每個人應該都要學會的技能!

    本篇文章除了告訴您洗鼻的重要性,更要與您分享洗鼻的技巧。雖然已有許多專家分享過,但對初學者來說,還是有許多實際操作會遇到的問題,讓人無所適從。因此,我特地製作這個圖文懶人包,希望能讓您快速掌握重點,幫助您第一次洗鼻就上手!


    先看最重要懶人包—「洗鼻關鍵十步驟」



    請您先大概瀏覽過這流程圖,也許對其中某些步驟有疑問,別擔心,接下來我會告訴您更詳細的操作細節。


    聽說洗鼻很好,但我現在需要洗嗎?

    如果您沒有任何呼吸道的不適,的確是不用特別清洗鼻腔的。根據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的建議,若您有下面這幾種狀況,可以考慮洗鼻:

    • 有濃稠的鼻涕:感冒或過敏性鼻炎造成濃稠鼻涕時。
    • 鼻腔手術後:幫助清除術後鼻腔深層的分泌物、結痂等等,加速傷口癒合。
    • 慢性鼻竇炎:鼻子清除髒汙的能力變差,反覆產生濃鼻涕甚至鼻息肉。
    • 萎縮性鼻炎:鼻黏膜萎縮導致脫水,清除髒汙的能力變差。
    • 頭頸部放射治療後:放射線治療影響鼻纖毛的功能,也容易產生濃稠鼻涕。

    此外,還有一些情況,也可嘗試洗鼻來舒緩您的症狀:接觸到外來的髒污(例如大掃除後、戶外空氣品質不佳)、懷孕期間(懷孕性鼻炎)、長期鼻涕倒流……等等。


    我有興趣洗鼻!請您先準備「洗鼻三寶」

    如果看到這裡,引起了您想要洗鼻的念頭,恭喜您!您已經朝呼吸道更健康的目標前進一大步了。接著,我們來看看,除了一顆愉悅且勇於嘗試的心,還需要準備的「洗鼻三寶」:

    • 手部清潔用品
    • 洗鼻器
    • 洗鼻液

    洗鼻前一定要先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地清洗雙手,避免病菌經由鼻腔進入我們的體內。至於要準備什麼洗鼻器和洗鼻液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洗鼻器怎麼選?三大重點「量多、低壓、好清洗」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品牌的洗鼻器,各有優缺點,也各有愛好者。選擇時除了要找有合格醫療器材許可證之外,還需要請您注意三大重點:

    • 量多:每次洗鼻至少要使用 200 cc 以上的水量,才能將鼻子深處多數的分泌物沖洗出來,所以洗鼻器的容量建議超過 200 cc,效果較好,過程也比較順暢。
    • 低壓:洗鼻若水壓太強,容易造成不舒服,好的洗鼻器洗起來應該是溫和舒適的。
    • 好清洗:每次洗鼻後,要徹底將洗鼻器所有零件清洗乾淨並晾乾。如果洗鼻器的零件太複雜,會增加清洗的難度,也會提高液體殘留所導致的細菌或黴菌孳生。

    把握以上三個重點後,您就可以去選購適合您的洗鼻器啦!為了體會洗鼻時的感受,市面上常見的洗鼻器筆者大多都使用過,我特地將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整理成下表,希望能幫助您選配合適的洗鼻器。




    洗鼻液是什麼?三大重點「等張、等溫、溶乾淨」

    有了適合您的洗鼻器,接著要準備另一個重要的主角——洗鼻液。關於洗鼻液,也有三大重點:

    • 等溫:洗鼻液的水溫建議接近正常體溫(約攝氏 37 度),台灣鼻科學會建議洗鼻液的水溫在攝氏 25-35 度。水溫太低,鼻子可能疼痛或頭痛;水溫太高,會燙傷鼻黏膜。(筆者經驗是 35 度的水溫洗起來最舒服)
    • 等張:正常人體的滲透壓約為 1%,所以洗鼻液的濃度要至少跟人體接近才舒服(也就是生理食鹽水的 0.9%)。濃度太低,水容易滯留在鼻黏膜,洗完會更不舒服;相反地,「適當」高濃度的洗鼻液可以增加洗淨力,但要在醫師的指示下才建議使用這種高張洗鼻液。
    • 溶乾淨:洗鼻液中的鹽若沒完全溶解,這些顆粒會刺激鼻黏膜造成刺痛感、甚至頭痛,所以洗鼻前一定要確定洗鼻鹽完全溶解喔!

    依據這三點,目前常用來洗鼻的材料包括「市售洗鼻鹽」、「市售生理食鹽水」和「自製洗鼻液」。

    市售的洗鼻鹽已調好濃度,只要加入建議的水量即可使用;使用市售的生理食鹽水,如果室溫較低建議要隔水加熱。若不計成本,直接使用這兩種溶液來洗鼻最方便。

    但如果考量成本,或需要長期洗鼻,也可考慮自製洗鼻液,常用的配方有兩種:

    • 自製生理食鹽水:500 cc 煮沸過的水加上 4.5 克無碘食鹽(避免吃進過多的碘),就調成 0.9% 的生理食鹽水。
    • 自製中和性鹽水:500 cc 煮沸過的水加上 3 克的無碘食鹽以及 1.5 克的烘焙用小蘇打粉,就調成 pH 值 7.2-7.4 的中和性鹽水。有研究發現過敏性鼻炎患者用中和性鹽水洗鼻,比生理食鹽水沖洗的效果更好、更舒服。




    我準備好了!「洗鼻十步驟」完整圖文教學

    洗鼻三寶準備完畢,現在就請您到洗手台前,照著我幫您特別濃縮的「洗鼻十步驟」,試著開始洗鼻吧!

    詳細操作細節如下(可搭配下面的步驟圖,更好理解):

    1. 洗雙手: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淨雙手。
    2. 泡鹽水:注意「等張」、「等溫」、「溶乾淨」三大重點。
    3. 嘴呼吸:這點很重要!開始洗鼻前先用嘴巴呼吸十秒鐘,這時候鼻子和嘴巴中間會隔開來,形成獨立的通道。
    4. 看腳趾:這點很重要!這樣做自然就會「彎腰、頭前傾」。頭不夠向前傾,水容易從嘴巴出來,初學者可能會有嗆到的感覺。
    5. 歪一邊:減少對同側耳咽管的衝擊。
    6. 開始洗:這裡有個重點,就是「由鼻外側往內側洗」。洗鼻器開口先朝鼻側,減少水進去的初始沖力,適應後再轉向內側清洗。洗鼻時不說話或吞口水,順利的話水會從另一側鼻孔出來,少量水從嘴巴出來是正常的,即使吞下去因為只是生理食鹽水所以沒大礙。
    7. 捏捏鼻:手拿衛生紙,兩邊鼻孔一起輕輕吹氣把鼻腔的水排出,再捏捏鼻子。切記不要用力擤鼻涕,避免水倒流到耳朵造成不舒服。
    8. 另一邊:同樣步驟洗另外一側。
    9. 搖搖頭:兩邊都洗完後,頭左右傾斜,讓鼻腔深處的洗鼻液流出。
    10. 要清潔:每週可以用 70 度以上的熱水消毒,或加入洗碗精清洗,有些洗鼻器還可以用微波的方式消毒(建議您參考洗鼻器附的說明書進行定期清潔和消毒),之後再放到室溫下晾乾。






















    其他洗鼻常見問題


    問題一:為什麼洗鼻液都從嘴巴出來,不會從另一邊鼻孔出來?
    解答:可能頭往下彎的角度不夠,建議要看到自己的腳趾,這樣的角度才夠。此外,有些開過鼻部或咽部手術(例如打呼相關手術)或是顎裂等族群,洗鼻液容易直接流到嘴巴。

    問題二:一天可以洗幾次鼻子?

    解答:一天一次或早晚各一次即可,但請按照醫師的指示,根據您的狀況來決定洗鼻次數。

    問題三:洗鼻過程有流血怎麼辦?
    解答:洗鼻太用力,可能讓鼻黏膜受傷而流鼻血,但通常不會太嚴重。若有流鼻血,先停止洗鼻並雙手捏住鼻翼止血。流血側建議先休息三天不洗,或洗鼻前先塗抹凡士林再沖洗。如果是手術後洗鼻的輕微出血,量不多先別緊張,但若真的不放心,請詢問您的醫師。

    問題四:洗鼻時如果鼻腔或耳朵會痛怎麼辦?
    解答:先檢查洗鼻液濃度和溫度是否正確?洗鼻姿勢是否正確(是否忘記看腳趾或歪一邊?)如果自行調整後仍不舒服,建議先停止洗鼻,讓耳鼻喉科醫師幫您詳細檢查。

    問題五:醫生開鼻噴劑給我,要什麼時候噴?
    解答:建議洗鼻「後」再噴鼻噴劑,因為這時候鼻黏膜的髒污已經被洗掉,藥物比較容易附著在黏膜上。

    問題六:洗鼻器可以一直重複使用嗎?
    解答:請參考洗鼻器說明書的指示更換,一般來說大概每 3 到 6 個月要換新的洗鼻器,以免殘留細菌。

    問題七:我可以幫我們家小朋友洗鼻子嗎?
    解答:當然可以!通常三歲以上(或是已經會憋氣、張口呼吸)的小朋友就可以練習看看,但需要一些耐心。一開始建議用遊戲的方式引導(例如洗澡時一邊泡澡一邊試著洗),但以不造成恐懼感為原則,多練習一定能成功。

    大朋友揪小朋友,一起來洗鼻吧!

    希望看完本文後,可以讓還沒洗鼻的您更有信心開始練習,並且享受洗鼻的樂趣;若您已經會洗鼻,也希望您能從中獲得一些新知。如果看完本文對您有幫助,歡迎轉發給您身邊需要的親朋好友們,讓大家的呼吸道從此變得更健康吧!


    參考資料
    • 台灣鼻科醫學會「鼻腔沖洗衛教手冊2012 年版」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Chusakul S, et al. Comparison of buffered and nonbuffered nasal saline irrigations in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 Laryngoscope. 2013 Jan;123(1):53-6.
    • Chong LY, et al. Saline irrigation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6;4:CD011995. Epub 2016 Apr 26.
    • Pynnonen MA, et al. Nasal saline for chronic sinonasal symptom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7;133(11):1115.
    • Wormald PJ,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methods of nasal irrigation. Laryngoscope. 2004 Dec;114(12):2224-7.
    • King D, et al. Saline nasal irrigation for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

掛號、領藥最方便!

動靜脈血管 您不可不知

大腦體操

運動專區

樂活銀髮族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心臟名醫會客室

網路醫學院

癌症專區

心律不整愛注意

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