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讓人措手不及的胰臟癌(動畫)

by | 11 月 14, 2018


胰臟位於上腹部,是躲在胃後方的一個狹長型器官,台語稱為「腰尺」。胰臟負責很多重要功能,一個是外分泌,一種是內分泌。

胰臟的外分泌功能是分泌多種消化酵素,消化酵素會隨著胰管進入十二指腸,幫助腸道內的消化。

胰臟的內分泌功能,是能分泌胰島素、升糖素等荷爾蒙來調控血糖。若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夠,會造成糖尿病!

如果胰臟長出癌症時,常是無聲無息並快速生長,有些患者會表現食慾下降、噁心、疲憊,有人則是感到上腹部及背部疼痛,尤其飯後或躺下時腹痛或背痛更嚴重。或者是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體重下降,但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很少人在胰臟癌早期時主動就醫檢查。
那麼哪些人比較容易罹患胰臟癌呢?有抽菸習慣是主要的危險因子,抽愈兇罹患胰臟癌的機會愈高。肥胖與久坐不動的人也比較容易得到胰臟癌。另外就是有慢性胰臟炎的病史,與有家族史的人。如果有兩位以上的親屬曾得過胰臟癌,可以考慮就醫做胰臟癌篩檢。

醫師會藉由各種影像攝影等方式診斷胰臟癌並做分期,若腫瘤生長局限於胰臟內部,為胰臟癌第一期。當腫瘤長到胰臟外,或侵襲淋巴結,是胰臟癌第二期。假使腫瘤侵犯到附近重要的血管或神經則為胰臟癌第三期。腫瘤轉移到肝臟、腹膜等其他器官就屬於胰臟癌第四期。

醫師會先分辨患者的胰臟癌是否適合用手術切除,胰臟癌長的位置不同,手術方式也會不同,手術雖然複雜,但為最有機會痊癒的治療方式。目前大多數胰臟癌患者在發現時已經無法開刀,存活率並不高,醫師會利用藥物等方式盡量減輕患者痛苦,增加胰臟癌患者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痛起來真要命!急性胰臟炎發作該怎麼辦?

常讓人束手無策的 – 胰臟癌

胰島素不足導致的 – 第一型糖尿病

糖尿病能打胰島素嗎?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