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科醫師的運動處方

by | 10 月 25, 2018



作者:游慧雯 醫師


運動量不足是造成許多慢性病的元兇


運動量不足(Physical inactivity)已經躍居全世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運動量不足除了造成體適能下降、肌耐力不足等問題,更是許多慢性病的元兇,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甚至癌症。因此「運動治百病」並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事實,不只健康的人需要運動,罹患慢性疾病,或曾因關節退化、運動傷害而不敢運動的人,更應該努力開始運動。




為什麼復健科醫師要我做運動?


大家或許會問:「生病不就是打針、吃藥,身體沒有不舒服就好了嗎?為什麼復健科醫師老是要我做運動?」也有人說:「我平常上班走來走去就累得要死,運動量已經夠多了!」或是「我平常就有在上健身房跟跑步,幹嘛還要安排什麼運動治療?」


其實,復健科醫師強調的「運動」,與一般所謂的運動略有差別。復健運動是由復健科醫師根據患者的疾病及個別狀況,經專業評估,量身打造的運動處方,依循美國運動醫學會的臨床指引,以治療疾病、恢復功能及健康促進為目標,兼顧預防、治療及修復等3大面向。


以肱骨骨折為例,經手術治療做內固定,幾個月後骨折處已經癒合,卻沒有早期接受復健運動,可能會留下肩關節僵硬、上肢肌肉萎縮等後遺症,導致功能受限,無法順利進行日常生活的活動。


早期開始復健運動,可以有效預防上述併發症。由於骨折的部位不同、患者骨折癒合進展的個別差異,以及不同的恢復階段,需要的運動內容也各不相同,因此,由專業醫師規劃量身打造的運動處方是必要的。


另外,像是心肌梗塞患者裝設血管支架,假如沒有搭配相應的復健運動及訓練心肺功能,走路或爬樓梯時還是會喘,導致患者不敢出遠門或是回歸工作,甚至因長期臥床,造成褥瘡、泌尿道感染、肺炎、關節僵硬變形等併發症。雖然病情已獲得控制,但是「功能」並沒有恢復,治療的成效便大打折扣,非常可惜。


早期復健運動的介入,不僅能預防併發症,也有助心肺功能的恢復。亞急性期及慢性期的復健運動,可延緩心血管疾病惡化,利於血脂、血壓、血糖的穩定控制,具健康促進的成效,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其它運動傷害或退化性疾病造成的肌肉骨骼傷害也是類似情形,打針、吃藥後,症狀可能已經減輕8成以上,患者以為痊癒了,其實骨關節與軟組織(如肌肉、韌帶、肌腱)的強度並沒有恢復,若未經醫師評估,貿然進行某些運動,可能引發運動傷害,造成組織反覆受傷,反而無法維持長期運動所需的頻率與強度。


例如,常見的反覆性腳踝扭傷,是由於踝部韌帶已經在幾次受傷後鬆弛、足踝周圍的肌肉強度變弱,且關節的本體感覺不夠靈敏所致,臨床上,必須針對特定肌肉及本體感覺加以訓練,並搭配適度的伸展運動,才能預防復發。

針對各種慢性疾病,運動上也都有必須特別注意的事項:


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運動開始時必須加長暖身時間,從強度較低的運動開始,避免過度刺激疼痛部位,可經醫師指示,以具有相同治療效果、但不會讓關節過度負荷的運動取代。


骨質疏鬆的銀髮族,較不適合做軀體過度扭轉、前彎的動作,以及高撞擊性、需身體急速負重的運動,風險也較高。


高血壓患者在開始運動之前,必須先由醫師評估有無運動訓練的禁忌症(如不穩定型心絞痛)及影響血壓、血糖、心跳的藥物,以調整運動處方;有些降血脂藥物可能會造成肌肉酸痛、無力、肝功能異常,必須在訓練時加以注意。


針對洗腎患者,運動仍然有益,但是不適合在剛洗腎完畢就開始運動,且運動強度必須降低、再緩慢增加。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空腹運動,以免血糖過低。


運動當然非常重要,但是不代表可以隨心所欲,或者只運動而不配合疾病所需的治療,像是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須規則服藥,雖然有可能在規律運動之後,降低用藥的劑量,但是應配合醫師指示,不可自行減藥或停藥。


美國運動醫學會2018年出版最新的臨床運動指引,針對各種慢性疾病都有詳細的風險評估與運動指引原則。復健科醫師以完整的專業訓練全程陪伴您,由疾病診斷、治療至執行運動處方,既安全又有效。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45歲以上女性較易患「腕隧道症候群」 4招可緩解


肩膀疼痛不一定是「五十肩」 貿然做復健運動可能肌腱發炎


坐骨神經痛嚴重恐肌肉萎縮 減緩症狀復健科醫師有撇步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切片檢查確定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而且腫瘤已經轉移。」

經過團隊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並利用射頻燒灼術及放射性治療處理肝臟的腫瘤。後續患者持續接受長效型體抑素注射治療,幫助改善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患者已經接受體抑素治療約5年,目前狀況穩定,沒有發現新的腫瘤。陳佳宏醫師說,雖然在發現時已是轉移性第四期神經內分泌腫瘤,不過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情還是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也可以維持。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走路時和行人稍微碰撞跌倒,結果就痛到站不起來。送急診室後,發現是髖部骨折。」林聖傑醫師表示,「患者很懊惱,認為骨折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經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才曉得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後續也開始接受治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應該有機會避免骨折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