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招舒緩足底筋膜炎(懶人包)

by | 8 月 14, 2018

「哇!怎麼腳這麼痛啊!」早晨起床後一踏到地板,你是否曾經這樣咒罵過?!或在逛街逛了四小時後,開始覺得腳跟隱隱作痛?!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支撐腳跟的筋膜,能夠吸收我們加諸在腳上的壓力。但有時我們每天的走路與跑步帶給足部太大的壓力,造成這層筋膜發炎或撕裂,就會帶來腳後跟的疼痛足底筋膜炎。

我們在「每踩一步都是煎熬 – 足底筋膜炎」這一篇懶人包裡,詳細地介紹了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危險因子、及發生原因。今天這篇我們把重點放在如何舒緩。足底筋膜炎的起因之一是小腿肌肉繃得太緊,不少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亦受足底筋膜炎之苦。記得,鍛鍊小腿、腳底、腳踝的肌肉會讓踝關節更加穩定,關節穩定、肌肉強健,確實能降低腳底受傷的機會。然而在鍛鍊的過程之中,適時的放鬆,維持肌肉彈性也非常重要,不要讓肌肉一路繃緊緊,而要拉長伸展,增加其活動度。

我們這裡提供的動作是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的衛教建議,希望大家每個星期至少做三到五次這個練習,如果乖乖地做這些足底舒緩動作持續一個月的話,超過九成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都會改善喔!當然,如果你在做這些動作的過程若覺得很痛,腳背一彎或腳踝一轉都痛得要命,務必要和醫師討論,看是否需要作更進一步的檢查或是先止痛。如果你並沒有足底筋膜炎,這幾個動作還是很適合常做,讓腳底足踝得到適時放鬆,預防足底筋膜炎的發生。

接下來我們就看舒緩足底九招怎麼做。


● 第一招:腳跟伸展

面對牆壁,以弓箭步的姿勢(前腳彎曲、後腳打直)站著,後腳的腳跟平貼地板。手壓牆,整個身體向前傾,但背不要拱起來,身體依舊是打直的狀態,能感受到後腿的小腿後方及腳跟處有伸展。維持伸展的動作三十秒後,休息三十秒,再反覆動作十次。前後腳交換,再反覆做個十次。



● 第二招:屈膝腳跟伸展

面對牆壁,前腳和後腳都微微屈膝,兩腳的腳底都貼平地板。雙手扶牆、臀部往前,記得要維持臀部在中線,不要偏左或偏右,如此會感覺後腳的小腿肌肉伸展,維持這個動作三十秒,休息三十秒,反覆動作十次。前後腳交換,再反覆做個十次。(這動作和第一個動作的差別在於後腳的膝蓋有沒有彎曲,後腳彎曲的時候更可以伸展到小腿後方比較深層的比目魚肌,後腳打直的動作則較針對小腿後方表層的腓腸肌。)


● 第三招:提後腳跟

扶著牆或扶著椅子站直,右腳往後收,由左腳單腳站立,站穩後把左腳後腳跟提起,變成由左腳墊腳尖站著,記得此時左腳不要彎,膝蓋要打直喔!這樣提高後腳跟再放下十次後,再換右腳練習同樣的動作。做的過程之中都是單腳站立,記得扶牆或扶穩一點的桌椅站穩。

前三招都是小腿後側肌群的伸展及訓練,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腳部的練習。


● 第四招:滾高爾夫球

坐在椅子上,兩腳平穩踩在地面,把高爾夫球踩在腳弓處,來回滾動約兩分鐘,這個動作能針對足底筋膜按摩,沒事就常做吧!


● 第五招:轉腳踝練寫字

坐在椅子上,腳不要碰地。開始逆時針轉腳踝轉個十圈,再換成順時針轉腳踝十圈。如果覺得這樣比較無趣,也可以想像轉動著腳和腳踝,用大腳趾寫字,寫個大、小,或寫自己的名字都可以,再換腳練習。


● 第六招:用腳撿東西

準備二十個小石頭,或是二十隻筆,把這二十樣小東西分散放在地上,再準備一個罐子或盒子,一樣放在地上。人坐在椅子上,用腳趾撿起小石頭或筆,放進地上的盒子裡,直到撿完二十個。再取出這些小東西擺好,換另一隻腳練習。

● 第七招:用腳捲毛巾

地上放一條毛巾,人在椅子上坐好,伸出一隻腳用腳趾夾住毛巾,將毛巾捲向自己的方向,如果覺得這樣太簡單,可以在毛巾的邊緣壓個重物,這會加深轉動毛巾的難度。練習五次後再換腳練習。

進行到這裡,我們已經做完站立和坐在椅子上的動作,接下來請坐在地板上或床上。


● 第八招:毛巾伸展

坐在地板上、瑜珈墊上、或是床上都可以,兩腳向前伸直。將毛巾繞過一腳的腳底板,雙手分別握住毛巾的兩端,雙手出力將腳底板往自己身體的方向拉,這時記得要維持腳打直,膝蓋不彎曲的狀況,才能感覺到小腿後方的肌肉伸展,維持三十秒,休息三十秒後,再重複動作共三次。換腳再拉三次。


● 第九招:腳背上下壓

這個動作需要準備彈性帶,在地板上坐好後兩腿向前伸直,腳跟落在地板上。將彈性帶繞過一腳腳底,另一端由手握著,腳背向下讓腳底往下壓,重複做個十次。接著,將彈性帶繞過桌腳或椅子腳,另一端繞在自己的腳,一樣坐好腳打直,腳背壓向自己,一樣重複十次。再換腳進行。

除了第九招需要彈性帶的輔助之外,其他的八招不是不用裝備,就是找家中常見的物品,像是毛巾、原子筆、椅子等輔助就好,準備上並不困難。所以,還等什麼呢?趕快開始吧!舒緩足底筋膜炎,就從這幾招開始吧!


延伸閱讀

從屁股痛到腳 – 坐骨神經痛

讓人手痛、手麻、手滑的 – 腕隧道症候群

醫師教你頸部保養,告別緊繃、僵硬和痠痛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士,幾年前做健檢的時發現腹主動脈瘤,不過沒有持續追蹤。最近患者在上班的時候,突然腹部劇痛,而被送到急診室已經休克,檢查發現是主動脈瘤破裂。」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主動脈瘤是因為主動脈病變,而在承受血流壓力後逐漸膨大。膨大的主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出血,建議要盡快接受治療。」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他是一位老師,從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乾癬,每天都需要家人協助塗抹藥膏,相當費時和辛苦。」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邱足滿醫師表示,「雖然醫師一再強調乾癬並非傳染病,但患者仍然深陷恐懼中,擔心自己的皮屑會影響孩子,甚至不敢和小寶寶同床睡覺。患者的憂慮反映了「累積性生命損害(CLCI)」的概念,乾癬在多年的反覆發作與治療中,深深影響了他的心理狀態、生活型態以及家庭互動。」

患者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效果良好,皮膚狀況將近100%改善。然而,兩年後因健保規定被迫「下車」暫緩生物製劑,改用傳統藥物與外用藥膏治療,但效果較不理想。見到好不容易消失的皮膚病灶再度惡化,讓患者非常難受。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女士,因為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腎臟有顆約5公分大的腫瘤。」葉劭德醫師表示,「由於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在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根治性腎臟切除術及淋巴結廓清。」

病理報告證實為腎細胞癌且有淋巴結轉移,所以在術後開始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KI)合併免疫治療。經過治療後,患者的食慾改善,體重也漸漸回升,目前仍持續在追蹤治療。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居家動起來的最佳選擇就是有趣又多變化的踏步有氧,想要保持低衝擊的話可以先減少跳躍的動作。當身體熱起來後,可以再搭配其他肌力訓練或做點動態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