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寶寶發燒、腹瀉、解好臭的血便!
每次看到新聞上奶粉遭到細菌汙染的報導都很有感觸,因為自己的孩子也曾經得過沙門氏菌腸炎。身為醫師的我雖然知道沙門氏桿菌造成的腸炎,就是觀察精神活力,給予無乳糖奶粉、支持療法多給水分,但是每天看著孩子發高燒、解血便,有時候就躺在床上沒有精神的發呆。在感染沙門氏菌腸炎的前三天,無論我或是媽咪,都感到無比的壓力。
記得一歲大的孩子喜歡用吸管喝飲料,有一次我和媽咪買了飲料後也讓孩子一起喝,結果我和媽咪隔天開始拉肚子,而柚子不但拉肚子,還有發燒,更糟的是他開始解出黏稠惡臭的血便,我直覺的想著:柚子可能喝了被細菌感染的飲料、得到細菌性腸炎。
三個月大的寶寶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
那一次感染沙門氏菌腸炎,讓我深深體驗到,原來身為一個醫師、和身為人父,是完全不一樣的角色。
一般父母大概都知道沙門氏菌感染會讓寶寶腸胃腹瀉,但若是沙門氏菌感染在剛出生不久小於三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寶寶的免疫力較低,吃到含有沙門氏桿菌的食品或是奶粉,除了血便外,還可能會併發脫水、休克,甚至是敗血症。
解血便一定是細菌性腸炎嗎?
和一般腸胃炎不一樣,細菌(例如沙門氏桿菌)造成的腸炎,除了發燒外,還會解血便。所以當門診遇到焦急的父母拿著尿布、或是拿出手機拍的畫面對我說「看見帶有黏液的血便」、「顏色深淺不一,有些是鮮紅色,有些是暗紅色」,這時候我會先問寶寶有沒有發燒來鑑別診斷。
兒童若是沒有發燒,只是腹瀉出現血便就可能只是過敏性腸胃炎造成的血便。過敏性腸胃炎因為寶寶的腸胃道黏膜功能還不成熟,常因為母奶或是一般配方奶,牛奶蛋白分子過大通過腸黏膜造成腸子過敏引起血便。
若是寶寶有發燒,腹瀉沒有血便,這時候就要懷疑寶寶是吃壞肚子、或是一般病毒性造成的腸胃炎。
若是寶寶有發燒,腹瀉帶有血便或黏液,這時候就要懷疑是細菌性腸炎造成血便了。
細菌性腸炎常見的病原菌有哪些?
細菌性腸炎,就是因為細菌感染而造成的腸炎,台灣最常見有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海鮮弧菌等,除了會侵犯腸黏膜而引起發燒,和一般腸胃炎一樣會腹瀉,而糞便常帶有黏液和血絲。
寶寶若是有急性高燒,併發腹瀉、帶有鼻涕樣的黏液,偶而呈現深綠色且聞起來惡臭,這時就要考慮是細菌性腸炎。細菌性腸炎最常見是由沙門氏菌感染。
沙門氏菌腸炎好發在6~12個月大的寶寶
沙門氏菌腸炎好發在夏天,但在氣候溫暖的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現沙門氏菌腸炎。
沙門氏菌腸炎好發在五歲以下的兒童,最常見的年齡是一歲以下,尤其是6~12月大的寶寶發生機會最高,3個月以下的寶寶感染沙門氏菌常有嚴重併發症。
沙門氏菌會經由糞口、感染的食物和水傳染
沙門氏菌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糞口傳染,因為沙門氏菌會寄生在人以外的家禽、家畜,若是吃到、飲用到、接觸到家禽或家畜糞便、分泌物的食物,就容易感染沙門氏腸胃炎。
沙門氏菌可能經由遭受汙染的食物和水源,特別是在共用飲水槽的畜舍傳染。例如嬰兒奶粉在製程中受到沙門氏菌感染,若是寶寶喝了含有沙門氏菌感染的奶粉,或是吃下被污染的食物或喝了飲用水,就可能被感染。
因為沙門氏菌也可於在土壤、潮濕且沒有光的環境中存活許久,若是喝到沒有煮熟的地下水,或是寶寶外出玩耍、用手抓泥土後,沒有洗乾淨就把手放到嘴巴裡,也有機會感染到沙門氏菌腸炎。
沙門氏菌腸炎會解出惡臭、很像長滿青苔、臭水溝泥、參雜番茄醬的糞便
吃到遭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約36~72小時後,沙門氏菌會經由小腸黏膜進經由血流循環開始出現黏便,一開始會肚子絞痛不舒服狀,之後便會出現發燒,帶有黏液或血絲的腹瀉。
沙門氏菌腸炎可藉由大便的細菌培養來證實,但因為不是每次大便培養都可以培養到細菌,所以若是寶寶發燒、腹瀉有黏液血便,就要高度懷疑得到沙門氏菌腸炎。典型沙門氏菌腸炎的糞便呈深綠色且惡臭,很像「長滿青苔、臭水溝泥、參雜番茄醬」,可以用這樣的表現來初步判斷。
若是腹瀉嚴重,容易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而脫水,這時候就要住院打點滴了。一般發燒在3天內就會好轉,而腹瀉則需3~7日才能改善。抵抗力較差的兒童容易引發高燒不退,可能會併發脫水、休克,甚至是敗血症或腦膜炎。
一旦發現兒童有持續高燒、帶有黏液或血絲的大便,就要懷疑是細菌性腸炎,就要儘速就醫治療,以免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須不須要使用抗生素?
兒童感染到沙門氏菌腸,一般不須給予抗生素治療,因為給予抗生素不但不會縮短病程,反而容易延長沙門氏菌排出腸道的的時間、容易發生復發。所以感染沙門氏菌的的寶寶,若出現了高燒、帶有黏液或血絲的大便等症狀,就須採用支持性療法,也就是靠點滴補充。
大部分的沙門氏菌腸炎經過適當的症狀治療,可以在10天內康復。不過一些特殊狀況,例如小於3個月大的新生兒,抵抗力較弱,一旦沙門氏桿菌感染,則應直接給予3天抗生素治療,直到燒退為止,以避免發生移轉性的全身性感染。
若是併發菌血症,嚴重感染,或是脫水和休克、壞死性腸炎、腸出血,甚至腸破裂穿孔等嚴重併發症,就要使用至少7~14天的抗生素。
如何預防沙門氏菌腸炎?
改善衛生習慣,就是最好的方法!例如用餐前徹底的洗手,應該用肥皂和水搓洗。尤其是雙手接觸到腐壞的牛奶、乳酪製品、肉類、雞蛋或海鮮等食物,因為沙門氏菌容易附著在這些食物上。
避免吃到沒有煮熟或不乾淨的食物和飲水。例如沖泡寶寶的奶粉水應用煮沸的一般水沖泡,不要用礦泉水。平時家裡喝的水,一定要喝煮過的煮沸水,不要只喝濾水器過濾沒有煮沸的水。
天氣炎熱時,如果沒有把食物好好地保存,沙門氏菌可能就會滋長,所以食物應以保鮮膜包裹後置入冰箱,再次食用前應加熱煮熟。沙拉及冷盤之保存要特別謹慎,做好的食物應儘快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