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肆虐,除了發燒還要注意這些危險徵兆!

by | 7 月 14, 2017

流感肆虐,除了發燒還要注意這些危險徵兆!-照護線上


發燒是每個爸媽都極為擔心的事,尤其A型流感肆虐時,很多小孩動不動就燒到攝氏 40度以上,也沒有合併其他明顯症狀,大部分小孩只有微咳嗽和流鼻涕,有些會肌肉痠痛,還有些是肚子痛和嘔吐,搞得每個家長人心惶惶,到底「發燒」合併什麼症狀要擔心呢?吃克流感有效嗎?哪時候要「住院」呢?


克流感吃了幾天會有效?

依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統計,使用克流感藥物後可以把不舒服的病程縮短 1 – 2天,至於預防嚴重流感併發症,如肺炎、心肌炎、腦炎、多重器官衰竭的部分,證據還不是很明確(Ref: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Apr 10),不過要提醒大家,小孩、大於65歲的老年人、孕婦,或是有慢性疾病的病人(氣喘、心臟病…)得流感後有較高機率產生併發症。

有研究證實,克流感建議在症狀發生「兩天」內使用,症狀改善更明顯,但這個就考驗到醫生診斷的時間速度和小朋友家屬的敏銳度了!不過也不用過度擔心,超過兩天使用還是會有效果的。

另外,克流感不是退燒藥,克流感可以阻止 A型流感和 B型流感進入我們的細胞,減少複製,因此一開始可能還會反覆發燒,依據經驗可能會反覆發燒再 2天,大部分病患服用滿 5天治療後症狀就會明顯改善,但咳嗽等呼吸症狀會拖拖拉拉比較久。


吃克流感後,出現哪些症狀要提高警覺?

大部分的流感病患都可以在家裡休養治療,但假如出現以下危險徵兆,就建議立刻回診請醫師評估。

● 呼吸急促困難、嘴唇發紫、血痰、胸痛(擔心肺炎!)

● 意識改變、劇烈頭痛、持續嘔吐(擔心併發腦炎或腦膜炎)

● 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退燒後還是活力很差)

當然假如您不會評估,還是可以回去找醫師,畢竟疾病發展是個過程,一開始好好的還是有可能會惡化,需要家屬提高警覺幫醫師一起觀察,但也不是每個小孩子得到流感就一定要住院,病床得留給更嚴重的病患。


克流感有什麼副作用?孩子那麼小可以吃克流感嗎?

克流感主要副作用是噁心嘔吐,約10%人會出現,大多是空腹服用造成,因此克流感請飯後服用。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克流感(Tamiflu)可以用於治療 2週大以上的小孩,或用於預防 3個月大以上的小孩。瑞樂沙(Relemza)吸入的碟盤則推薦使用於治療大於 7歲的小孩,或用於預防 5歲以上的小孩(不須調整劑量)。

另外還有一種針劑瑞貝塔(Rapiacta),目前台灣是用在重症患者因昏迷導致沒辦法口服或吸入,或者是新型 A型流感病患經通報後使用,CDC則是建議可以用於大於 18歲的成人,部分醫院有提供自費針劑,這部分請與醫師詳加討論。


得到流感要怎麼隔離?隔離多久?

(1) 獨自睡一間,單獨在房間內可以不用帶口罩,離開房間就要把口罩戴好。

(2) 不要跟家人同桌吃飯,因為吃飯時口罩要拿下來,打噴嚏咳嗽就會造成飛沫傳染,所以要讓染病者獨自用餐盤,在距離 1公尺以上的地方用餐,餐具另外用洗碗精洗淨,勿跟家人混用。

(3) 患者使用過的衛生紙請自行丟在房間內的特定垃圾桶中,因為這些鼻涕、口水中含有很多的病毒。如果不慎接觸到,請用肥皂搓洗雙手。

得到流感之後,在發病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7天都可能會傳染給別人,由其是發高燒期間,傳染力更為驚人,所以大致上最好隔離一個星期。如果發燒很快就退了,傳染力會比較低。家長要通知老師自己的小孩快篩呈陽性,需要在家隔離。


把結論記起來

孩子得流感時家長一定很焦急,但看醫師的時候還是要記得互相尊重喔!畢竟大家都是希望孩子早日康復,負面情緒還是盡量收好。另外假如這次沒打流感疫苗的小孩,下次請記得施打!證據告訴我們,流感疫苗可以減少感染風險和減少感染後的嚴重度喔!


同場加映:

B型流感爆發,要不要補打四價疫苗?一定得快篩嗎?

流感和感冒有什麼不同?

感冒了,一定得吃藥、打針嗎?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