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怎樣喝,才比較OK?(懶人包)

by | 5 月 1, 2017


小孩喝果汁會長得比較快嗎?營養比較好嗎?

寶寶這幾天腸胃炎,吃的少又拉得多,媽媽好擔心,想要給寶寶喝點果汁補充熱量,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呢?

家長們時間寶貴,我們就直接進入結論,看看美國兒科醫學會對嬰兒及孩童喝果汁的一些建議。


果汁對於一歲以下的嬰兒沒有營養益處,這年紀的小小孩,還是喝母奶或配方奶比較好。


就算孩子到了一歲,也不要讓一到三歲的小孩睡前喝果汁。

白天想喝果汁時不要選擇瓶裝果汁,否則會因為容易取得而一整天都在喝。

當小孩從小習慣了含糖飲料,就會愈不愛喝水,以後容易有肥胖及蛀牙等問題。(小時候胖不是胖?小朋友多胖才算胖?


對一歲以上的孩童而言,果汁的營養益處並不會比直接吃水果來得高。過量的果汁攝取會造成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同時也會帶來腹瀉、腹脹、及蛀牙等問題


父母應該讓小孩吃水果,而不是喝果汁,才能攝取到纖維。果汁雖然容易取得、方便飲用,但對身體的益處仍是不如真正吃水果來得好,反而常讓孩子獲取到過量的糖分。

注意,這是指「果汁」是「百分百純果汁」的情況。

市面上很多果汁只是「水果飲料」,營養成分不如百分百新鮮果汁,更比不上真正的水果。


另外,有些人會將果汁當作補充營養的治療方式之一,但其實果汁不適合作為腹瀉、脫水時的治療。

有些鈣強化果汁能提供鈣及維生素D,但卻少了母奶、配方奶或牛奶中其他重要的營養物質,因此果汁營養價值仍不及以上奶類。(牛奶不健康,長大就別喝?

大家還要注意,葡萄柚汁會影響CYP3A4酵素代謝的藥物濃度,若不清楚哪些藥物會受到影響,那就記得有在吃藥時不要喝葡萄柚汁。


當然,美國兒科醫學會不是叫大家都不能喝果汁。而是提醒家長,不要讓一歲以前的嬰兒喝果汁。

一歲到三歲每天攝取果汁的量不要超過100cc,約是一瓶養樂多的量(原文為4盎司,約118毫升,這裡提供較方便家長記憶的量)。

四歲到六歲每天攝取果汁的量不要超過150cc(原文為6盎司,約177毫升)。

七歲到十八歲每天攝取果汁的量不要超過200cc(原文為8盎司,約237毫升)。

要讓孩子喝果汁前,家長要盡力避免小孩喝到沒消毒的果汁,未經消毒的果汁產品可能含有致病菌,進而引發嚴重感染性疾病。



另外兒科醫師要注意的是,若小孩有營養失衡的狀況,不論是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足,要注意是否家長讓孩子喝了太多果汁。


幼兒長期腹瀉、腹脹、很常排氣打嗝,也可能與果汁過量有關。蛀牙亦是很常見的問題,醫師也會與家長討論是否果汁過量造成的。


關於果汁飲用,更詳細的文章請看:果汁不等於健康,飲用記得要適量!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頭暈、虛弱、疲勞而就醫,結果發現血球數量嚴重異常,紅血球與血小板數量偏低,且有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球,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ALL)引起。」簡聖軒醫師指出,「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快速,所以個案在確診後,就有即刻治療的必要。」

然而,患者因為身體機能相對較差,難以接受完整的化學治療,治療成效有待加強,遲遲未達殘留病灶檢測(MRD)陰性。所幸,後來透過免疫治療大幅殲滅癌細胞,並接續使用異體幹細胞移植,穩定控制疾病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