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症狀有三多:吃多、喝多、尿多。
大家所熟知的糖尿病症狀,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簡單來說:吃很多卻容易餓,但人又一直瘦下去;即使一直喝水也依舊感到口渴;感覺尿的比喝的還多。有以上的症狀就可能是糖尿病的患者。
已知有糖尿病的病友,都建議控制飯前血糖可以維持在80~130 mg/dL,飯後兩小時血糖160mg/dL 以下,平均糖化血色素可以在7%以下是最好的。但老人家或是容易有低血糖症狀的病友,可以容許有小幅度變化(請與您的控制血糖的醫師或衛教師討論)。
糖尿病患經常有頻尿、急尿及尿失禁
當糖尿病控制不好,身體一直處在血糖過高的情況,神經細胞可能因此受到影響而讓膀胱不正常收縮。膀胱收縮時,我們會感覺到尿意,或者是尿急;如果膀胱不自主收縮過多,就容易混淆正常的感覺造成頻尿,甚至急迫性尿失禁。
若血糖依舊控制不良,慢慢地會演變成:
1. 膀胱漲尿感覺下降:不容易有尿漲的感覺,有時候膀胱滿了只覺得下腹脹脹的。
2. 膀胱容量增加:因為感覺下降的關係,經常不自覺的憋尿超過膀胱極限,使得膀胱越憋越大。
在有第一點和第二點情形發生的時候,患者本人通常沒有感覺,可以說是糖尿病膀胱病變的蜜月期。因為膀胱容量的增加,使得解尿的頻率下降。有些患者就會覺得自己的頻尿好多了。但當膀胱長期處在過漲的情形下,會使逼尿肌(膀胱的肌肉)想要盡全力排空尿液,而超過限度的收縮,最後收縮過度,過勞罷工,變成第三點…
3. 逼尿肌無力:當膀胱越漲越大,已經超過膀胱逼尿肌的彈性,就像把彈簧拉到彈性疲乏一樣,逼尿肌變得軟趴趴無法收縮,這時候會有尿滯留(尿不出來),滿溢性尿失禁(經常表現為下腹痠痛,5-10分鐘就有急切的尿意且無法控制地漏尿出來)。
糖尿病造成的膀胱病變 – 膀胱無力
綜合以上,長期血糖控制不當的糖尿病友,經常會有膀胱無力的情況。臨床經常表現為:頻尿,急尿,尿急的時候來不及跑到廁所就漏尿。
而當病症已經演變到膀胱無力的時候,就會開始有不能控制的漏尿,尿流速低下(涓涓細流),解尿最後總覺得解不乾淨持續滴滴答答一陣子,經常尿完還覺得整個膀胱有尿。
治療糖尿病相關的膀胱無力要以排空膀胱為目標
糖尿病控制不良造成的膀胱病變(膀胱無力)可以使用藥物,固定時間解尿,二段式排尿與導尿來幫助排空。
若是其他病況影響血糖短暫升高的情況所造成的急性尿滯留,多半在藥物幫助及血糖控制後,膀胱功能可以慢慢恢復。可惜的是,如果當膀胱進展到完全無力的狀況下,可以使用來幫忙的藥物就極為有限。使用藥物控制,膀胱能夠恢復的程度也因人而異。
若糖尿病友已經有發生過尿滯留曾經導尿過,或是已經知道膀胱長期無法完全排空(膀胱尿後殘尿過多),就建議固定時間解尿避免膀胱過漲。而在醫師確定沒有其他尿液逆流回腎臟的問題時,也建議解尿可以分兩段式(解完一次後,休息一下短時間內再解第二次)來幫助膀胱排空。
要如何知道膀胱是否有完全排空?在這一類膀胱無力的病友回診時,醫師常會解完尿之後使用超音波測量餘尿量,就可以知道膀胱排空的情形。
適當的導尿可以減少慢性腎衰竭以及尿毒症的產生
若已有長期尿滯留無法排空,前述方法都無法解決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導尿。依據病人可以解尿的程度,有時候必須進行一天一至六次的自我導尿。若需進行這項技術,門診醫師及護理人員會進行指導。
若膀胱無力症狀無法緩解,長期留置導尿管(裝尿袋)則為另外一個選項。不管是自我單導,或是長期導尿,為的都是減緩慢性腎衰竭的進行,以及尿毒症的產生。同時也可以降低膀胱排空不完全所帶來的尿路感染。
許多人因為怕裝尿袋被人指指點點而因此放棄治療,最終走向洗腎一途,實在很遺憾。如果不適合自我單導,需要長期使用尿管的時候,也可以考慮不裝尿袋,使用尿管閥。外觀上就會跟平常人一模一樣。
早期就診,定時追蹤,可減少尿毒症發生!
糖尿病造成的解尿症狀,通常是緩慢發生而無感。還是建議糖尿病友們,嚴格且長期的控制血糖才是治本之道。若有解尿相關問題,也不要因為事小而拖延,早期介入治療追蹤,才不會變成膀胱無力唷!
備註:糖尿病友就算有泌尿相關症狀,仍需考慮年紀,性別(男性有攝護腺,女性有骨盆腔脫垂相關問題),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中風、失智症等等各項指標進行診斷。若有問題,請諮詢相關專科醫師,切勿因為「膀胱無力」就買大力丸或膀胱丸自行調理!
肥胖是疾病,改善健康不能等!胃鏡減重手術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肥胖其實是需要正視的疾病!我們不能再用過去『能吃是福氣』或『胖代表好命』的觀念來看待肥胖。對於肥胖,大家應該要像面對其他病症一樣積極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