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背痛不能忍!面對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四大面向(圖文懶人包)

by | 2 月 10, 2025

嚴重背痛不能忍!面對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四大面向(圖文懶人包)

由一節節的脊椎骨層層疊起的脊椎是撐起我們直立的重點,每天負擔著全身的重量。若這些骨頭中出現了裂縫,可能就會出現撐不住的狀況,讓我們的脊椎垮下,因此這樣的脊椎壓迫性骨折(Compression Fracture)很容易影響到姿勢。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原因

最常見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原因是骨質疏鬆。畢竟我們的骨頭也是會隨著年齡變得愈來愈弱不經風,當骨頭不再強健,即使是日常生活的動作,例如將軀幹往前彎、踏出車外、咳嗽,也可能出現讓疏鬆骨頭承受不住的壓力,而導致脊椎出現壓迫性骨折。由於停經後女性常飽受骨質疏鬆之苦,因此最常見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也是停經後女性。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原因

另外一個常見的壓迫性骨折原因是外傷,除了車禍、墜樓這種明顯的外傷事件之外,一些日常意外也很常見,像是突然跌坐到地板,衝擊力過大的跳躍,也都可能帶來壓迫性骨折。

較少見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原因是癌症轉移,轉移到脊椎骨的腫瘤會破壞脊椎骨構造,使其更容易受損變形而骨折。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症狀

如果是突然受傷,摔下樓梯、衝擊力過大的跳躍後著地,造成了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會感覺到大痛,通常這樣的痛感在休息時減輕很多,但活動後又會變痛,沒辦法站立、走路、或轉身,活動度降低許多;若受傷同時還造成神經受壓迫,患者可能會呈現肌肉無力、緊繃或背部麻木。

如果是因為骨質疏鬆而導致的壓迫性骨折,患者可能在每一次咳嗽,或每一次跳躍都讓脊椎出現點裂痕,垮下一點點,但不至於到很嚴重的疼痛,甚至連患者自己都可能會忽略。然而久而久之,脊椎受損反覆累積之後,患者的身高會愈來愈矮,或甚至出現嚴重的駝背。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不同類型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不同類型
  • 楔形骨折(Wedge):

骨頭塌陷處在脊椎椎體的前半部,於是前半部倒塌後會變成楔形。

  • 粉碎性骨折(Crush

代表這是影響整個椎體,而非僅限於一側的骨折,整個錐體會塌陷扁掉。

  • 爆裂性骨折(Burst):

代表脊椎椎體骨折後,各個小骨塊移位向不同方向擴張,可能壓迫周圍的神經與組織,也較容易伴隨其他骨折或脊椎韌帶損傷,需要立即接受醫療處置。

面對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四大面向

聽到骨折,或許大家會先想到需要開刀治療吧。然而,面對脊椎壓迫性骨折,手術倒不是第一選項,甚至需要動用手術的患者是佔少數,而是以緩解疼痛,穩定脊椎,和預防再度骨折為主。

面對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四大面向

控制疼痛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疼痛感通常可以使用普拿疼或非類固醇消炎藥來控制。記得盡量少用肌肉鬆弛劑。穿上脊椎固定護具可以減少脊椎骨之間的相對活動,對控制疼痛也有幫助。雙磷酸鹽可以減緩骨質流失,是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可以穩定患者的脊椎骨並減少骨折風險。

活動建議

雖然壓迫性骨折會帶來疼痛並減少患者活動度,但當過了急性期後,臥床並不是患者的最好選項。我們會鼓勵患者盡量及早恢復正常活動,減少臥床時間。這時候,進行適當的核心訓練與步態訓練就非常重要。

面對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四大面向

附加治療

若仍有頑固性疼痛,或患者在壓迫性骨折後脊椎動態不穩定,容易壓迫到神經,或是脊椎椎體高度減少一半以上,或有多節脊椎出現壓迫性骨折,可以考慮骨水泥椎體成型術,補強脊椎本體的強度

預防二度受傷

最後我們一定要提到,預防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二度受傷非常重要。可以做的事情包含了預防跌倒,製訂運動計畫強化肌力,以及評估骨質疏鬆的程度並治療骨質疏鬆。

要預防跌倒,許多老人居家狀況要做點調整,例如要有充足的採光,避免光線昏暗,並正視銀髮族的視力問題,也不要囤積過多物品在家中。假使本身容易血壓變化大,或使用的藥物種類會影響步態、精神狀況,都要調整日常生活習慣來減少跌倒的機會。

強化肌力也是個重要的事情,透過照護自身營養攝取、戒菸、和適當的運動計畫(步態訓練和核心訓練)能減少肌少症。若還伴隨著骨質疏鬆症,要配合醫師治療。

延伸閱讀:

這些狀況讓老人容易跌倒,改進策略一次看懂

反覆背痛好難受,竟是骨質疏鬆症導致脊椎骨折,積極治療避免失能,醫師圖文解說

跌一跤,摔斷兩根骨頭!治療骨質疏鬆不能等,骨科醫師圖解說明

駝背、變矮、下背痛,當心骨質疏鬆警訊,以免骨折害性命!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70多歲女士,因為在家裡昏厥而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有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建議動手術治療。」陳紹緯教授表示,「因為患者有多種慢性病,身體狀況較差,家屬相當擔心手術伴隨的風險。」

經過討論後,患者選擇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利用導管置放生物組織人工瓣膜取代硬化狹窄的主動脈瓣。陳紹緯教授說,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失血量較少、術後疼痛較少,幫助患者較快恢復,並順利出院,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需要留意哪些併發症? 李洮俊醫師: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一型還是二型,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會產生因為高血糖狀態引起的一些併發症,併發症分為急性跟慢性,急性的話可能就是酮酸中毒或者是高血糖昏迷,慢性的話就是因為長期高血糖,我們的器官譬如說眼睛、心臟、腎臟泡在糖水裡面,就會引起的一些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或者是大血管病變,所以糖尿病患者為了要避免這些造成健康危害的問題,平常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好的話,就可以避免這些合併症或是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