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一跤,摔斷兩根骨頭!治療骨質疏鬆不能等,骨科醫師圖解說明
by 照護線上 編輯部 | 10 月 7, 2021
這天上午,70多歲的張女士前往公園運動,走下台階時,不小心滑了一跤。
「唉呦!」躺臥在地的張女士握住右手手腕,一臉痛苦。
鄰居見狀,連忙趕過來七手八腳地扶著身子讓她坐起來。
「啊呀!」才剛坐起身,張女士的臀部中央又是一陣劇痛,讓她哇哇大叫。
送到急診室後,X光檢查顯示,手腕與薦椎都有骨折。「我們先替她打上石膏固定右手,但是薦椎骨折就比較麻煩,因為沒辦法包石膏,而她又痛得相當厲害,只好住院做疼痛治療。」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黃俊錫醫師指出,「薦椎位於脊椎的末端,在坐著的時候,很容易受到壓迫。薦椎骨折的患者幾乎都只能平躺、或是維持稍微半坐臥的姿勢,非常不舒服。」
因為一個跌倒造成兩處骨折,所以會懷疑有骨質疏鬆的狀況,黃俊錫醫師說,骨質密度檢查顯示,她的T值很低,僅 -3.2。一般而言,T值低於 -2.5便稱為「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若合併有骨折則屬於「嚴重性骨質疏鬆症」。
住院期間,除了止痛之外,也開始使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希望可以增加骨質生成,並降低骨質吸收。黃俊錫醫師說,出院回家經過一個多月的休養,她開始可以稍微下床,大約三個月後,活動狀況便恢復得比較自如。
骨質疏鬆症,恐致骨折、失能、害性命
骨質疏鬆症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的流行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黃俊錫醫師表示,然而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患者大多不知不覺,直到有一天不小心跌倒、碰撞,而發生骨折時,才終於意識到骨質疏鬆症的嚴重性。
骨頭是支撐身體的重要結構,隨著骨質疏鬆症惡化,很多問題將會接踵而來。患者可能在受到輕微的外力撞擊時,就發生骨折,黃俊錫醫師說,常見骨折的位置有脊椎、髖關節、手腕等處,對患者的生活功能影響很大。
骨折會導致疼痛、住院,患者可能行動不便,甚至臥床或失能,黃俊錫醫師說,除了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醫療照護支出大幅上升,死亡率也跟著上升。根據統計,髖關節骨折患者一年內的平均死亡率高達22%〔1〕,是備受關注的健康威脅。
提高警覺,揪出骨質疏鬆症
由於人類是直立行走的動物,脊椎承受相當大的壓力,當骨質疏鬆症逐漸惡化時,脊椎便可能出現壓迫性骨折,導致脊椎變形、疼痛。大家要提高警覺,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有身高變矮4公分以上、駝背、經常感到下背疼痛等骨質疏鬆警訊,便要儘快就醫檢查。
常見的骨質疏鬆檢查方式包括定量超音波骨密度檢查儀或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黃俊錫醫師說明,定量超音波骨密度檢查儀的準確度相對較低,可用於初步篩檢;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較為準確,是目前骨質密度檢查的黃金標準,會利用腰椎跟兩側髖關節的骨頭來檢測骨質密度。
黃俊錫醫師解釋,骨密度檢查的報告會標示T值(T-Score),T值是與30歲健康成年人之骨質密度做比較,所計算出來的值。當T值大於或等於 -1.0時屬於「骨質正常」;當T值介於 -1.0至 -2.5之間稱為「骨質缺乏(osteopenia)」;當T值等於或小於 -2.5時,稱為「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如果患者合併有骨折發生時,稱為「嚴重性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與保養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黃俊錫醫師說,目前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造骨細胞與蝕骨細胞,造骨細胞(Osteoblast)可以形成新的骨質,蝕骨細胞(Osteoclast)可以吸收舊的骨質,兩者負責維持骨骼的新陳代謝。
目前有藥物可以促進造骨細胞形成新的骨質,如人工合成的副甲狀腺素;有抑制蝕骨細胞吸收舊骨質的藥物,如RANKL的單株抗體、雙磷酸鹽;另外也有新型的雙重機轉藥物,能夠促進造骨細胞生成新骨質、並抑制蝕骨細胞吸收舊骨質,有助降低骨質疏鬆患者骨折的風險。接受骨質疏鬆治療時,請攝取足量的鈣質與維生素D,讓身體有足夠的原料形成新骨質。
骨質疏鬆之非藥物治療包含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的調整。
飲食的部分建議攝取充足的鈣質與維生素D,並減少咖啡因的攝取量,黃俊錫醫師說,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的建議,50歲以上成人每日鈣質攝取量須達1,200毫克,維生素D3攝取量須達800至1,000 IU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 units,IU)〔2〕。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乳酪、豆類、堅果類、香菇、深綠色蔬菜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牛奶、蛋黃、魚類、蕈菇、黑木耳等,如果攝取量不足,可以適時補充。另外,維生素C亦可促進鈣質吸收。
運動的部分,請維持規律運動,負重運動對骨質有幫助,提升肌力與平衡能夠減少跌倒的機會。黃俊錫醫師說,生活習慣的部分,建議要戒菸、戒酒。
貼心小提醒
骨質疏鬆患者大多無感,卻會導致一系列麻煩的併發症。黃俊錫醫師叮嚀,我們要從年輕的時候便注重飲食及運動,以提高巔峰骨量(peak bone mass),上了年紀之後要留意駝背、身高變矮、經常背痛等骨質疏鬆症警訊,並及早就醫檢測骨質密度,及時接受治療。
骨質疏鬆症是個慢性病,需要接受持續性的治療,黃俊錫醫師提醒,如果擅自中斷治療,骨質流失的速度可能會變快,而增加骨折的風險喔。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安進協助刊登
參考資料:
1. Downey C, Kelly M, Quinlan JF. Changing trends in the mortality rate at 1-year post hip fracture – a systematic review. World J Orthop. 2019;10(3):166-175. Published 2019 Mar 18. doi:10.5312/wjo.v10.i3.166
2. 2020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