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背痛好難受,竟是骨質疏鬆症導致脊椎骨折,積極治療避免失能,醫師圖文解說

by | 7 月 7, 2022

反覆背痛好難受,竟是骨質疏鬆症導致脊椎骨折,積極治療避免失能,醫師圖文解說

「醫師,我最近經常會背痛,很不舒服。」身材削瘦60多歲的王女士用手挺著背抱怨。


王女士已經停經,體重也過輕,顯然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林信惠醫師為其安排脊椎X光攝影,以及DXA骨密度檢查,結果發現,王女士的脊椎已有兩處壓迫性骨折,骨密度T值小於-3.0,診斷為「骨質疏鬆症」且符合健保藥物給付條件,經過半年多的治療,患者覺得背痛有改善,也有助於降低未來骨折的風險。


盤點骨鬆危險因子

林信惠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的風險因子很多,包括男性超過70歲、女性超過65歲、體重過輕、較早停經、父母有髖骨骨折病史、長期服用類固醇、副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類風濕關節炎、抽菸、喝酒、缺乏運動、鈣質攝取不足等。

由於骨質疏鬆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林信惠醫師提醒,若脊椎骨出現壓迫性骨折,可能會造成背痛、駝背、身高變矮,如果發生髖骨骨折,就會導致臥床、行動不便。

骨質疏鬆的警訊與危害

林信惠醫師表示,若以定量超音波骨密度檢查儀發現病人骨質密度較差,需要進一步檢查時,便會採用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加以確定診斷。由於骨質密度常因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臨床上建議,50歲以上若具有高風險因子,或65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可以經醫師評估接受骨密度檢查。



別等到骨折才發現骨質疏鬆症!

林信惠醫師提醒,隨著骨質疏鬆情況惡化,患者可能在跌倒或輕微碰撞時便發生骨折,而在骨折之後行動不便,常需要臥床,也因為活動力變差,可能會引起泌尿道感染、褥瘡、或深部靜脈栓塞等各種問題,進而造成死亡。

林信惠醫師解釋,髖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內的平均死亡率高達22%〔1〕,四成會臥床,另外六成需要使用輔具,日常生活需要依賴別人照顧。

別等到骨折才發現骨質疏鬆症

林信惠醫師說,如果曾經因為跌倒就骨折,或骨密度檢查顯示,髖骨或脊椎骨的T值小於、等於-2.5,或預估十年內的全身骨折風險大於20%,或髖骨骨折風險大於3%,便已達到使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程度。


多管齊下,保養骨密度

臨床上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兩種機轉,一個是促進骨質生成,一個是抑制骨質流失,林信惠醫師說,病人應與醫師討論適合的藥物使用,並謹記持續治療的重要性,才能減少骨質疏鬆帶來的傷害。

骨質疏鬆治療保養

在接受藥物治療時,也要注意日常保養,以維持骨骼、肌肉的健康,林信惠醫師說,飲食方面要攝取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蛋白質等營養素。每天要攝取鈣質1200毫克,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乳製品、豆類、堅果、小魚乾等。

維生素D與骨質健康有關,若沒有接受足夠的日照,每天的建議攝取量為800至1,000 IU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 units,IU)〔2〕,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蛋黃、牛奶、魚類、蕈菇等。若無腎臟疾病,建議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至1.2公克的蛋白質,奶、蛋、魚、肉、豆皆是優質蛋白的來源。

運動方面可進行跑步、跳舞等有氧運動,也請記得做阻力運動,訓練肌力。林信惠醫師提醒,運動時要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循序漸進,如果有骨質疏鬆症,務必放慢動作,避免撞擊、受傷。研究顯示,經過一年左右的重量訓練,骨密度可以有效增加,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恆,如果停止運動,骨質又會快速流失。


專業團隊,完善照顧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常會需要跨團隊的配合,包括家庭醫學科醫師、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新陳代謝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都會參與患者的照顧。林信惠醫師說,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有多位醫師均通過國際骨密度認證課程,及取得骨質疏鬆專科醫師認證,能幫助民眾提早發現骨質疏鬆症,並給予更完善的照顧。

林信惠醫師

參考資料:
1. Downey C, Kelly M, Quinlan JF. Changing trends in the mortality rate at 1-year post hip fracture – a systematic review. World J Orthop. 2019;10(3):166-175. Published 2019 Mar 18. doi:10.5312/wjo.v10.i3.166
2. 2021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
TW-03313-PRO-2022-Jul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左眼在幾年前接受白內障手術,使用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陳怡豪醫師表示,「術後患者覺得白天的視力很好,但是晚上駕車時,對向車燈會造成明顯的光暈、眩光,讓他相當困擾,甚至不敢在夜間開車,因此遲遲沒有接受右眼的白內障手術。」

隨著右眼的白內障惡化,視力明顯下降,影響日常生活,患者才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當時正好有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問世,採用純折射式設計,光學面上沒有任何圈圈,能夠大幅降低光學干擾,提供更高品質視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選擇使用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術後,患者覺得白天視力相當穩定,夜間的光暈、眩光也比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減少許多。終於又能在夜間開車上路,讓患者非常開心。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男性,在工作時因為嚴重氣喘發作而被送到急診室,到院時已無法自行呼吸。由於狀況非常嚴重,最後甚至需要動用葉克膜(ECMO)來搶救。」劉景隆醫師表示,「經過詢問才曉得,患者平時都是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由於長期缺乏有效控制,氣喘才會持續惡化,甚至危及性命。」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紅斑性狼瘡的女性患者,因為在夜裡感到胸痛而到急診室,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有肺動脈高壓的問題」李克仁醫師表示,後來發現,患者容易感到喘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都沒有放在心上,自己也不覺得跟紅斑性狼瘡有關,所以沒有就診。

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會併發肺動脈高壓,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與皮肌炎等患者病程中出現肺動脈高壓,病情進展快且複雜,需密切追蹤與早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