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性關節炎1部位超頑強 速戰速決擺脫危「癬」

by | 1 月 5, 2024


記者:鄭宜芬報導

一位中年辦公室裡工作的女性,她的10隻手指嚴重紅腫脫屑、指甲變白,被同事誤以為是傳染病,雙手遮遮掩掩,不敢與人社交!花蓮慈濟風濕免疫科主任蘇桂英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炎與皮膚乾癬等6大形態,且指甲症狀特別頑強,提醒患者及早診斷治療,以免增加關節病變風險。現今除了傳統藥物,還有新型生物製劑可治療,她接受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就改善多年症狀,長出平整美甲,終於可以與同事開心聚餐。


蘇桂英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與基因體質、後天環境有關,好發於30至50歲的族群,多數患者是早年有乾癬,過了10幾年才發生關節問題。乾癬疾病的症狀包括關節紅腫熱痛、皮膚脫屑、著骨處病變、手指或腳趾腫脹、指甲病變、脊椎發炎等,若未及早控制,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脂肪肝、腸道疾病等風險。


侵犯關節恐如「削鉛筆削到不見」 6大形態要當心

● 周邊關節發炎:大小關節、手腳都可能出現症狀,嚴重恐變成殘削性關節炎,宛如「削鉛筆削到筆頭不見」。
● 著骨點病變:全身有幾十處的著骨處,好發於腳跟的阿基里斯腱。
● 指頭發炎:手部腫成香腸指,若腫在腳部會影響走路步行。
● 脊椎發炎:侵犯多處脊椎關節。
● 皮膚乾癬:頭皮、四肢等部位出現脫屑、紅腫。
● 指甲病變:甲面變白。

除了6大型態,乾癬性關節炎還有2點特徵

● 發炎性腸道疾病:腹瀉、腹痛。
● 虹彩炎:約10%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會出現虹彩炎。


症狀易混淆 延遲診斷6個月,關節病變風險增10倍

然而,乾癬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症狀相似,患者要如何及早診斷與治療?蘇桂英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特徵是著骨處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為關節炎持續6週以上,血清學檢查類風濕因子為陽性;「反應性關節炎」會合併尿道炎、關節炎、腸胃感染等症狀,出現不對稱關節炎,好在大多可自行痊癒。臨床診斷會根據CASPAR分類準則(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Psoriatic ARthritis),從3個面向鑑別乾癬性關節炎:

● 是否有乾癬症狀、家族史、指甲病變、香腸指等綜合評估。
● 血清學檢查類風濕因子RF(Rheumatoid factor)為陰性。
● 影像學檢查具有關節旁的骨質新生。

蘇桂英醫師提醒,研究指出乾癬性關節炎若延遲診斷6個月,殘削性關節病變、骨頭破壞、關節功能受損的風險分別增加10倍、5倍及2倍,對藥物反應及預後皆會下降。


生物製劑有5大類 輔以良好生活型態全面控制病症

蘇桂英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包括運動減重、控制三高、處理憂鬱與睡眠問題;「藥物治療」會先給予患者消炎止痛藥以及傳統抗風濕藥物。若只有單一關節發炎或著骨處病變,可以使用單一部位注射藥物。但患者常面臨藥物反應慢的治療困境,雖然皮膚能較快改善,但指甲症狀頑強,需要治療一段時間才能穩定控制。

若患者出現易復發、效用慢、皮膚與指甲等部位療效差等狀況,建議可考慮提前使用生物製劑。新的藥物包括生物製劑與小分子藥物,學理上分為5大分類,臨床上會依6大面向症狀給予適合的治療方針。

● 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抑制劑:歷史較久,對於腸胃道發炎與虹彩炎效果較佳。
● 介白質12/23(IL-12/23)抑制劑:適合治療嚴重皮膚乾癬。
● 介白質23(IL-23)抑制劑:適合治療嚴重皮膚乾癬。
● 介白質17(IL-17)抑制劑:對於嚴重皮膚乾癬與關節病變皆有效。
● JAK抑制劑:皮膚乾癬與關節炎的口服選擇。

健保署近日公告將IL-17抑制劑中的IL-17RA (受體抑制劑)的健保給付提前於傳統口服藥後的一線治療。此類藥品有反應快速的特點,使用後1~2個月就有機會看到不錯的療效。

醫師最後呼籲,乾癬性關節炎應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以免造成關節不可逆的傷害,控制病情首重良好生活習慣,包括節制飲酒、戒菸、控制體重與穩定情緒,再加上固定回診,才能全面控制病症、擺脫危「癬」。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