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晚期肺腺癌治療解析

by | 11 月 20, 2023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張境夫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張境夫醫師:大家好,我是張境夫醫師。


劉育志醫師:晚期肺癌治療,患者需要跟醫師討論哪些問題?

張境夫醫師:因為不同組織型態的肺癌,其實治療差別非常大,所以第一個,雖然都是肺癌,需要跟醫生確認是哪一種肺癌,接下來因為是晚期的肺癌,所以治療還是會以全身性的治療為主,治療的種類包括化療,化學治療、標靶,或者是免疫治療,我們就需要跟醫師好好討論,我這個類型的肺癌,應該要選擇哪一種治療方法?或者甚至是哪兩種以上,治療選項的結合。

劉育志醫師:請問晚期肺癌是否都能以標靶或免疫藥物治療?

張境夫醫師:標靶的靶意思就是要有這個靶,這個治療才會有效果,所以常常我們講的標靶治療,要有合適的、相對應的突變才比較適合,免疫治療的部份,我們會看一個叫做PD-L1的表現量,依據這個表現量的高或低,來選擇單用,或者是合併使用。

劉育志醫師:請問不能以標靶或免疫藥物治療的病人,該如何治療?

張境夫醫師:大多數的情況之下,我們的治療會選擇化學治療,化學治療也有非常多種,有打針的,也有吃藥的,並不單單說,化學治療就是一種治療。

劉育志醫師:請問肺癌的化療選擇有哪些?

張境夫醫師:肺癌的化療選擇包括打針,包括口服藥物,所以必須要綜合考量病人整體的狀況,他對於這些副作用的耐受度,還有對於這個治療,可能會影響他回診的頻率,他的接受度來做一個整體考量。

劉育志醫師:請問化療常見的副作用及處理方法?

張境夫醫師:化療常見的副作用,大抵就是噁心、嘔吐、嘴巴破、拉肚子,還有疲倦,但是上述的這一些副作用,大多數情況之下,九成以上的病人,以目前藥物的控制,都可以控制的非常好,不會影響到他本來的正常生活,還有一些副作用病人不會有感覺,例如血球低下,這部分呢,有賴醫師時時的監控。

劉育志醫師:請問口服化療適合用在哪些時機?

張境夫醫師:口服化療要先打破一個迷思,其實常常會有病人覺得口服化療比打針的化療,效果要來的差,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口服的化療有口服化療的好處,例如第一個是它的方便性,病人不用留在醫院打針,只要在醫院看完門診之後,把藥物帶回家就可以了,在使用的頻率上,口服藥,有些人不想要每天吃藥,口服化療其實也有每週一次的給法,當然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跟你的主治醫師,保持密切聯繫,要知道現在使用的這個藥物,有可能會有怎樣的副作用,如果在發生了什麼的情況之下,應該要及時回到醫院來回診。

張境夫醫師:印象有一位八十幾歲的阿嬤,她其實就是晚期肺癌,沒有驗到特別的基因突變,所以她的標準治療,其實就是化學治療,可是偏偏這位阿嬤的共病很多,她本身心臟衰竭,也有氣喘的問題,所以對於前面幾線,不管是單用,還是複方使用的化學治療,她都沒有辦法很好的配合治療,甚至中間還因為在治療中,一度發生心肌梗塞,然後去加護病房住了一個禮拜,後續就跟家屬討論,不如就試試看口服的化學治療,一方面是考量到阿嬤回診比較方便,另外一方面是,如果阿嬤的副作用真的跑出來了,口服的藥物,我們隨時想要停藥就可以停藥,結果想不到,口服化療看起來對阿嬤的效果,其實也還不錯,開始治療之後沒有什麼毒性,阿嬤的疾病也維持穩定,至少三個月到六個月,這個是我印象中,我覺得還蠻深刻的一個個案。

張境夫醫師:雖然是晚期肺癌,但是其實民眾要有一個觀念是,晚期肺癌其實不等於末期肺癌,如果積極配合治療,其實病人還是會有,不錯的生活品質跟生存期,雖然有些病人不適合做標靶跟免疫治療,但是其實在標靶跟免疫治療之外,我們還有很多治療的選項,化學治療的治療選項,其實並不代表,一定會有比較差的生活品質,或是比較嚴重的副作用,所以在跟你的醫師好好討論之前,其實不要輕易的先下結論。

劉育志醫師:感謝張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張境夫醫師:掰掰。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