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吱吱叫,盤點耳鳴原因,圖文懶人包

by | 5 月 4, 2023


你曾經發作過耳鳴嗎?即使在外界沒有刺激的狀況下,也就是環境中沒有聲音,但耳朵卻聽到聲音,可能就是耳鳴。耳鳴可以是單邊發作,也可能兩邊耳朵都有聽到聲音,而且,這不是幻聽。


其實非常多的成年人曾經有耳鳴的困擾,至少占一成以上,甚至可能高達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曾經有耳鳴問題。有些耳鳴是持續性的,有些是間斷發生。每個人聽到的耳鳴聲也不太一樣,有的是嗡嗡作響,有的像引擎低鳴聲、高亢的金屬摩擦聲、鍵盤點擊聲,都有可能。也有人說,很難描述說這是怎樣的聲音,反正就是有聲音,從低音到高音都有可能。


若這些耳鳴經驗僅是偶爾出現,不至於太擾亂生活。然而有時耳鳴一直在,或耳鳴聲音很大,讓人很難專心。


常見的耳鳴原因

接下來,你會看到好幾項可能的耳鳴原因。不過先提一下,約有四成的耳鳴找不到原因,所以,假如你發現自己不屬於任何一種狀況,也是很有可能的,千萬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聽力喪失:內耳耳蝸裡的纖毛會接收音波,轉換成電訊息,由神經傳回腦部,完成我們聽到聲音的流程。有時在年紀變大,或長期暴露噪音的狀況下,內耳的纖毛會被破壞、折彎,因而亂傳送了一些電訊息到大腦造成耳鳴。
許多工作環境音量較高,例如在工廠工作,做營建業的工人,或是音樂表演者、軍人,都比較容易因為長期暴露於噪音中而容易耳鳴。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戴著耳機聽音量過大的音樂一整天,這也是個讓聽力變差、產生耳鳴的危險因子。

血管異常: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等狀況讓經過耳朵的血流壓力變大,造成耳鳴。倘若耳鳴聲很規律,還與心跳同步,就稱為脈動性耳鳴,可能與異常的腦部血管(動靜脈廔管、動靜脈畸形)有關,需要進一步檢查。
(延伸閱讀:脈動性耳鳴

內耳肌肉痙攣:當內耳肌肉非常緊繃,保持痙攣收縮的狀態的話,就會導致耳鳴、聽力降低、耳朵感到腫脹。至於內耳會肌肉痙攣的原因是什麼?有可能是類似多發性硬化症的神經科疾病,或找不到特殊理由。

耳朵感染:因為感染而在耳道積了液體,導致耳朵內的壓力改變,而帶來耳鳴。

頭部外傷:因為頭頸部的撞擊而讓負責聽力的大腦或神經受損。

藥物:可能會誘發耳鳴的藥物包含了部分的非類固醇消炎藥,抗生素,抗癌用藥,利尿劑,抗憂鬱劑。

腦部腫瘤:無論是聽神經瘤,或其他頭頸部腫瘤,都有引發耳鳴的潛力。

前面提到,每個人聽到的耳鳴聲並不同,而不同型態的耳鳴聲可能與背後原因有關。最常被聽到的耳鳴聲較為高亢,與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聽力喪失、聽神經瘤、及藥物有關。當耳鳴聲較低沉,可能與梅尼爾氏症、耳道阻塞等較有關係。出現點擊般卡嗒卡嗒的耳鳴聲,會令人懷疑是耳朵周遭肌肉異常痙攣引起的。假使於姿勢變換或運動時發現有較為急促的嗡嗡作響,則可能與血管狀況有關。


面對耳鳴

目前沒有可以治癒耳鳴的藥物。而引起耳鳴的原因很多樣化,每個人需要的治療選項也不同。當你開始耳鳴後,你可以試著把耳道清乾淨一點,保持耳道的暢通。與醫師討論,停掉或置換可能會導致耳鳴的藥物。若與聽力下降有關,可以考慮戴上聽力輔助器。若是耳道感染,就要治療感染。當然,若有血管問題,最基礎的需要治療高血壓及動脈粥狀硬化,當是動靜脈異常,則需考慮介入性治療,以線圈塞掉動靜脈異常之處。


耳鳴常常無法完完全全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試試看以下的作法:

利用白噪音:有些耳鳴患者會發現,晚上睡覺時若有電風扇的聲音、冷氣發出的聲音,反而耳鳴比較不明顯,所以在環境創造白噪音是個讓耳鳴較不明顯的作法之一。無論是電器發出持續性的低音量背景音,或放海浪的聲音、細小的雨聲等自然環境的聲音、或音量小的輕音樂,可能都有遮蔽耳鳴的效果。

保護自己的聽力:不要讓耳鳴發生或不要讓其變嚴重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有意識的保護聽力。若是工作所需,一定會處在音量大的環境,就要用耳塞等保護裝置。不要讓自己長期暴露在噪音下。日常生活也不要靠著大音量來提振情緒,像去健身房上團體課的時候,提醒老師音樂不要放太大聲。現在許多行動裝置會有噪音偵測,自己可以稍微留意一下,當環境聲音超過80分貝,要移動前往安靜的地方,或使用聽力保護裝置。

降低壓力:壓力與焦慮常常與耳鳴息息相關,容易焦慮的人比較可能耳鳴發作,而當壓力愈大的時候,耳鳴也會變得更嚴重。降低壓力的方式很多,從多做深呼吸,練習漸進式地放鬆全身肌肉,做筋膜放鬆運動,或是有氧踏步快走等等。假如還是覺得無法減輕壓力,可以尋求身心科的協助。


耳鳴很常發生,發生時通常也不會讓人感到太危險,不像是頭很痛、眼睛突然看不到、或手腳無力這種大家會趕去就醫的問題。許多人也會相信,「應該只是暫時性的,等下應該就好了」。不過,在最後提醒一下,若耳鳴伴隨有以下的狀況,還是要考慮盡快就醫:


● 是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後出現耳鳴,而且沒有變好的跡象
● 持續,或常常發作的耳鳴,影響到生活品質
● 因為耳鳴而變得很焦慮或心情不好
● 不僅出現耳鳴,還有聽力下降,或頭暈不適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頭暈、虛弱、疲勞而就醫,結果發現血球數量嚴重異常,紅血球與血小板數量偏低,且有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球,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ALL)引起。」簡聖軒醫師指出,「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快速,所以個案在確診後,就有即刻治療的必要。」

然而,患者因為身體機能相對較差,難以接受完整的化學治療,治療成效有待加強,遲遲未達殘留病灶檢測(MRD)陰性。所幸,後來透過免疫治療大幅殲滅癌細胞,並接續使用異體幹細胞移植,穩定控制疾病至今。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