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手術擔心合併症? 醫:科技輔助術中精準、安全又美觀

by | 6 月 30, 2022


記者:陳佳慧報導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除了出現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的功能異常症狀外,若以結節或腫塊表現,因不影響功能,多半沒有症狀,易被忽略。甲狀腺腫瘤好發於女性。若腫塊出現壓迫症狀,影響外觀或懷疑惡性腫瘤時,醫師會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常因擔心頸部疤痕或神經受損等後遺症,延遲接受治療。隨著醫療科技進展,現代甲狀腺手術可搭配內視鏡及手術放大眼鏡,喉返神經刺激器及能量器械(組織凝集器)等科技輔助工具,降低術後併發症,另外若採用自然孔經口前庭手術方式,更可達到頸部無痕的美觀效果。



甲狀腺癌年輕女性好發率第二高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頭頸外科主任周一帆醫師說明,根據國健署2018年癌症登記年報,甲狀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中高居第九位,更是30到50歲年輕女性好發率第二高的癌症。但甲狀腺癌是「發生率高,死亡率低」的癌症,大部分透過手術就能良好控制。


甲狀腺手術常見3併發症? 這樣做降低風險

甲狀腺手術常見喉返神經麻痺、上喉神經麻痺及副甲狀線功能低下等併發症。周一帆醫師解釋,若術中傷及喉返神經,術後會產生聲帶麻痺症狀,包括聲音沙啞、氣音、嗆咳,使用喉返神經刺激器,能在術中監測神經活性,降低術後併發永久性神經損傷的機率。

除此之外,上喉神經較不容易於手術中被偵測,以內視鏡與神經刺激器搭配,較能精準分離甲狀腺,避免上喉神經受傷後出現聲音低沈,無法使用高音等情形。

最後,若是造成副甲狀腺功能受損,病患會出現低血鈣症狀,如臉麻、嘴麻或抽筋。在全甲狀腺切除或雙側中央淋巴廓清的患者,更容易出現永久副甲狀腺低下風險,透過內視鏡或手術放大鏡,可以確認副甲狀腺體位置及血流供應並保存功能。


自然孔內視鏡甲狀腺手術 頸部不留疤痕

周一帆醫師解釋,傳統甲狀腺手術的傷口約6公分,目前可以透過內視鏡輔助技術(Minimal Invasive Video Assisted Thyroidectomy, MIVAT)將傷口縮小至3公分內,並透過內視鏡微創,神經監測器,能量器械,避免傷及上喉、喉返神經及保存腺體,提升安全。

若希望頸部不留疤痕,透過經口前庭內視鏡切除或自然孔內視鏡切除達到美觀效果。醫師會在下唇,利用三個內視鏡傷口,進行手術,將移除的組織放入內視鏡袋後,再透過下唇傷口將檢體拉出,達到頸部無痕。此種方式,於2016年全球發表後至今,屬於新式方法,主要盛行於亞洲。周一帆醫師強調此種手術,適合腫瘤小於3公分良性病灶及小於1公分微小甲狀腺癌,至於大於1公分的癌症或淋巴轉移的甲狀腺癌症,因手術範圍擴及下巴區域,適合性則需等更長期的研究報告佐證。


術中做好止血 可避免術後血腫壓迫氣管

甲狀腺是容易出血的器官,如果沒有做好止血處理,術後就容易在傷口形成血腫,進而壓迫到氣管,引起呼吸困難。目前控制術後出血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術中合併使用組織凝結儀等能量器械,可以在分割組織的同時自動止血,縮短手術時間。


女性比男性多八倍!高危險族群應主動檢查

周一帆醫師提醒,甲狀腺結節成因不明,女性發生率又比男性高出近八倍!民眾可定期做頸部自我檢查,若有異常應儘早就醫並進行檢查與治療。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進展快、易復發,微量殘留病灶檢測(MRD)助調整治療策略,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六十多歲的女士因為頭暈、虛弱、疲勞而就醫,結果發現血球數量嚴重異常,紅血球與血小板數量偏低,且有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球,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ALL)引起。」簡聖軒醫師指出,「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進展快速,所以個案在確診後,就有即刻治療的必要。」

然而,患者因為身體機能相對較差,難以接受完整的化學治療,治療成效有待加強,遲遲未達殘留病灶檢測(MRD)陰性。所幸,後來透過免疫治療大幅殲滅癌細胞,並接續使用異體幹細胞移植,穩定控制疾病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