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加肺炎鏈球菌疫苗,雙管齊下,提升防護力

by | 10 月 15, 2020

流感疫苗加肺炎鏈球菌疫苗,雙管齊下,提升防護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國都殷殷期盼著疫苗誕生,不過要提醒大家,流行性感冒和肺炎鏈球菌也是我們生活環境中不容忽視的健康威脅,高風險族群務必預先做好準備。


成年慢性病患者因社區性肺炎住院的比例較一般人高出約三到九倍 。罹患肺炎時,務必盡快就醫接受治療,若持續惡化,恐導致死亡。肺炎是台灣十大死因第三位,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感染流感病毒後繼發的細菌性肺炎,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提升保護力,特別是罹患慢性病的成年人。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成年患者因社區性肺炎住院的可能性約高三倍、心臟衰竭成年患者約高五倍、慢性阻塞性肺病成年患者約高九倍,不可不慎。社區性肺炎之嚴重程度及復發風險,可能降低患者長期存活率。

流感病毒是很容易發生變異的病毒,每年在全世界流行的病毒株皆不太一樣,所以需要每年施打流感疫苗,才能產生保護力,降低感染風險。為避免國人因罹患流感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近年來衛福部逐步擴大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希望可以提升流感疫苗接種率。近三年來65歲以上民眾流感疫苗接種率約落在44%至50%之間,50歲至64歲民眾流感疫苗接種率則落在18%至20%之間 。但是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率依然偏低。



感染流感病毒後可能續發肺炎鏈球菌肺炎


肺炎鏈球菌是種存在人類鼻腔內的革蘭氏陽性雙球菌,可以透過飛沫傳染,當身體抵抗力較差時,可能會侵入呼吸道,導致肺炎、甚至腦膜炎、心包膜炎、菌血症、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全年皆有病例發生,其中以冬季、春季是較好發的季節。根據研究,肺炎鏈球菌是導致流行性感冒併發細菌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 。


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族群包括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老年人,不過還有一些狀況無論年齡皆屬於高危險群,例如慢性疾病患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酒癮、煙癮等)、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接受化學治療的癌症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劑的器官移植者。幸好目前已有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降低感染的風險,若有以上提到的各種狀況,應該主動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


肺炎鏈球菌有超過90種血清型,其毒性與莢膜上的多醣體有關,其中約30種血清型的菌株毒性較強,會造成人類感染,臨床上較常見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大多集中於其中的10多種血清型 。目前肺炎鏈球菌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與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已涵蓋其中大部分型別 。接種該疫苗後,鼻咽部黏膜能夠對肺炎鏈球菌產生保護力,降低細菌移生機率,阻止細菌散播。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預防原發性和繼發性細菌感染,減少不必要的抗菌藥物使用 。



貼心小叮嚀


遭到流感病毒、新冠肺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後,容易續發肺炎鏈球菌導致的細菌性肺炎,而出現嚴重甚至可能致命的併發症。面對這些健康威脅,最好的策略是事先預防,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並施打疫苗提升身體的防護力。


施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後大約需要兩周,身體才會產生足夠的抗體,符合條件的民眾,請務必及早施打,雙管齊下,提升防護力!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 60 歲的男性患者,原本肝功能就不太理想,確診晚期肝癌時,發現肝臟內有多顆腫瘤,最大超過 10 公分,且壓迫周圍器官,AFP(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高達 190,000 ng/ml(正常值小於 20 ng/ml)。」林裕民醫師表示,「我們先改善他的肝功能,隨後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並協助申請健保給付以減輕經濟負擔。」經治療後,患者的 AFP 指數從 190,000 ng/ml 迅速降至 30 ng/ml,且持續治療一年,目前穩定維持在 5 ng/ml 以下。電腦斷層顯示腫瘤明顯縮小,僅殘留少量癌細胞,肝功能也逐漸穩定。

HIV感染者達到U=U後 活得長更要活得好!感染科醫師詳解HIV治療5個必問 李雋元醫師圖文解說

HIV感染者達到U=U後 活得長更要活得好!感染科醫師詳解HIV治療5個必問 李雋元醫師圖文解說

隨著醫學進步,HIV已不再是絕症,透過持續穩定服用抗病毒藥物,感染者已可有效控制體內的病毒量,預期壽命也幾乎與一般人無異。但在治療效果與平均壽命的提升後,感染者如何活得更好,成為了新的治療目標。

照護線上請李雋元醫師來談談HIV治療,希望藉由5個問答能讓感染者對HIV治療有進一步認識。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請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讓活動上協調、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