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重點更新:病毒何去何從?

by | 2 月 10, 2020


疫情發展到現在,面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你開始覺得煩了嗎?討厭停課,還是搶不到口罩嗎?我們需要更認識這隻病毒。

平常感冒也可能是冠狀病毒引起的!
大家都曾經感冒,感冒並不是「冷到」所以感冒,其實感冒就是一些病毒導致的感染,而其中就包含了「冠狀病毒」。想到感冒,你可能會說,「這就還好而已」,幾天就過去,不用太緊張。沒錯,所以過去冠狀病毒僅是個默默無名的小病毒而已。

另一種「流行性感冒」顯然恐怖的多,這個致病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帶來全球至少五千萬人死亡,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死亡人數還多。而流行性感冒每年都會捲土重來,帶來不少染病者與死亡案例。

不過一到21世紀,冠狀病毒就靠著SARS,震驚了全世界。當時從廣東先出現非典型肺炎的案例,後來才知道這是種新型、變種的冠狀病毒,眾人皆無抗體,感染嚴重的話會導致呼吸困難、缺氧、死亡,在2002到2003年之間,全球約有8096例,造成774例死亡,其中中國佔了5327例,香港有1755例。

十年後冠狀病毒又再次出現,這個感染國人可能比較陌生,叫做「MERS」,前幾年主要發生在中東地區的沙烏地阿拉伯,總計有2494個案例,858人死亡,超過一半的染病患者需要裝置呼吸器,帶來36%的死亡率。


武漢肺炎
這次的武漢肺炎,致病原也是冠狀病毒,當然這是一種新型的病毒,被稱為「2019新冠狀病毒(2019-nCoV)」。這是21世紀出現的第三隻引發疫情的冠狀病毒。

這一期的美國醫學雜誌刊出關於武漢肺炎的臨床報告,描述138位於中國武漢感染武漢肺炎的病患,其中有41%,也就是將近一半的患者,是在醫院裡感染的。其中四分之一的感染病患需要住到加護病房,死亡率4.3%。而且,雖然有這麼高的院內感染比例,並不是「單一個」超級傳播者把病毒傳給其他人,而是一直互相傳染導致的。

另一篇報告則是分析「非」在武漢發病的13位病人,他們是在旅行(多數是剛好去到武漢)時或曾接觸來自武漢的人而感染上的,平均年齡是34歲,多為年輕成人,這一群人後來都痊癒,沒有死亡者。


目前我們對新病毒的認知
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平均是5.2天,但也有推估到2星期(14天)之久的。被感染到旦還無症狀之際就可能傳播給其他人,但多數還是有症狀者才會造成傳染。

多數人的症狀以發燒和乾咳為主,有些人還會喘不過氣。少數患者則表現肌肉痠痛、頭痛、喉嚨痛、拉肚子。住進醫院後有三分之一的人進展到急性呼吸窘迫,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更容易會病情惡化。

治療方式多為「支持性療法」,根據SARS和MERS的治療經驗,目前已有抗病毒藥進入臨床試驗。

截至2/14,全球感染人數為64241人,死亡數1489人。


截至2/18,全球感染人數為71902人,死亡數1775人。

病毒會何去何從?
這樣看起來,和2002年的SARS與中東地區出現的MERS這兩種同樣是冠狀病毒帶來的疾病相比,新冠狀病毒似乎感染力更強,讓更多人會受到感染,但是目前為止致死率較低。

疫情走到現在,從開始的戴口罩、勤洗手,到目前愈來愈多人可能要取消旅行,延後上工,或日常生活就醫時被量體溫、問旅遊史而搞得很煩,有些人就會問:「死亡率沒那麼高,為什麼要為了這隻病毒而限制我的生活?」

這樣講好了。即使致死率沒有SARS這麼高,但只要感染人數夠多,仍然會造成可觀的死亡人數。目前新冠狀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數已達910例,其實已經超越SARS了!

「可是流感病毒比較嚴重吧?為什麼我們不隔離流感的人?」有人會這麼問。

流感病毒已經在世界上流竄至少一百年了,所以流感病毒早已經傳到全世界的時候,我們確實就不可能靠著隔離來做處置。但目前我們對於這個新型的冠狀病毒會造成什麼傷害還不夠清楚,且目前相對還在病毒散播的早期。因此隔離、檢疫這些舉動的可以爭取更多時間,讓科學家更了解病毒的活動模式,甚至找到治療方式,或是研發出避免人類感染的疫苗,在在都能減少病毒傳播,減少病毒帶來的死傷。就像當時大家防堵SARS確實能避免全球大流行一樣。

疫情爆發到怎樣的程度,還是與我們如何反應有關。及時做出反應行動的,還是能改變疫情。當武漢肺炎出現後,北韓很快地就關閉了邊境,禁止中國人進入,即使中國與北韓距離很近,目前並無案例。現在99%武漢肺炎的案例都出現在中國,另外前三名為新加坡、香港、泰國,分別為58例、53例、和33例,都是疫情發生時沒有相對應措施的地區。

另外一個觀察是,目前不是中國境內的武漢肺炎感染者死亡率低。910例死亡裡只有一中國人旅行到菲律賓時死亡,另一人在香港死亡。也就是說,當患病人數相對少,醫療系統還能負荷時,治療成果也會比較好。當醫療系統崩盤,就會帶來相對變高的死亡率。因此在能防堵疫情時,全民還是得一起努力!

所以大家還是不要抱怨量體溫,寫寫旅遊史這些事情了。這些努力都不是「爽到他,辛苦到我」,而是有用的,我們一起配合,才能改善病毒破壞的軌跡。

病毒會何去何從?
2019新冠狀病毒會何去何從?只有時間會證明一切。而我們要專注在自己能做的努力,例如:


醫院端

  • 醫院端最好都要貼出謝絕訪客的告示,也要強制醫療工作者若已生病,就不要進行醫療服務,不要宣傳「抱病替患者診治,代表很有醫德」這樣錯誤的觀念。
  • 針對要進入就醫的民眾需先詢問是否有症狀,並測量體溫。有咳嗽、發燒症狀的人需戴口罩,並與其他患者分開。
  • 清潔方面要注意讓可能汙染的空氣不要進入再循環,並盡可能清潔、消毒各處表面。



個人端

  • 生病者要戴口罩,除非要就醫,否則盡量不外出。
  • 配合檢疫、隔離政策,若有旅遊史與接觸史,請配合。這是利人利己的行為,我們社會需要這樣願意配合的心態,疫情才不會擴大。
  • 大家也要趁機改變習慣,不要常常去醫院探訪家人、朋友,從前面的臨床研究報告大家就能曉得,院內傳染的比率真的很高啊。
  • 平常其實就是多洗手。一般大眾若沒有症狀,也沒有負責照料其他人健康,就不需要一直戴著口罩,瘋搶口罩不會促進個人健康,這時擠去人多、排隊的地方更不好。
  • 不要渲染隔離者、確診者的資訊,形成對立無濟於事。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